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教其實是認為生了病必須要尋醫問葯的

佛教其實是認為生了病必須要尋醫問葯的

我國的佛門中有很多神奇的傳說,有的還寫入了地方志。比如,《浙江通志》上記載,嘉興有位僧人,法名希遁,精通再生之術;他治療疾病,只需選擇日辰,不必吃藥。

他憑藉此法到底治好了哪些病?通志上沒有交代,卻寫了他有一次去拜訪海州司馬韋敷,見到韋敷正在拔白髮。希遁說:

「貧僧選擇個日辰,給您把白頭髮換了吧!」

過了五、六天,希遁就為他撥除白髮,很奇怪的,剛拔掉白髮的地方,立即長出了黑髮,不一會兒,韋敷頭上全是再生的黑髮了。

當時韋敷家裡來了個客人,目睹了這般奇事,也要求希遁為其施術,希遁說:

「可惜現在時辰已過。」

但希遁還是為他拔除了白髮,由於錯過了時辰,經他施術後,再生的頭髮帶有微綠色。

拔掉白髮只是一件小事,誤傳、誤信了之後,還是不要緊的;但我從《太平廣記》上,又看到了一個條目「強迫達」,說有個叫強迫達的人,得了麻風惡疾,只因為念了《金剛經》,就得以治癒。

故事說,強迫達是唐代元和年間的人,得了麻風病後,他被人送到了山裡等死,忽有僧人來教他念「《金剛經》內一四句偈」;念了幾天,就有一隻老虎來「遍舐其瘡,唯覺涼冷,如傅(敷)上藥,了無他苦,良久自看,其瘡悉已干合」。

依據這個故事推而擴之,有病只要念念佛經,而不必去求葯醫治。

我上次寫了一篇文,已發布在「關天茶舍」板塊上,標題叫作《佛徒吹牛皮,佛祖會生氣》,我現下覺得,佛門中什麼牛皮也都可以吹吹的,就是不用藥也可以療病,這個牛皮吹不得,因為關係到人的生命安全。

不是我故作嚴重,在迷信思想濃重的地方,尤其農村中,的確不時地會發生這種事;比如,小孩得了病,正在發高燒,有些婦女不是馬上送到醫院裡去,而是首先去了什麼廟裡求菩薩。

生了病總得用藥物來治療的,這已經成為一個常識。

即使是在「強迫達」這個荒誕的故事裡,在老虎「舐其瘡」之後,也寫到了僧人又拾了山邊的青草,教他煎了洗瘡,從此「疾遂止」,使得故事有了點可信性。

有本書叫作《稽神錄》,內中記有一個有關雷神的故事:

在江西某農村中,有一天突然發生了雷雨,一位老婦被雷電燒傷了一隻胳膊,忽聽得空中有個聲音呼喊道:「錯了!」

馬上降下一個瓶子,內有藥物呈膏狀,空中的聲音喊道,「用此葯敷傷處,立即痊癒」;照著所說去敷藥,燒傷之處果然便好了。

不一會兒又有雷雨到來,有個村裡人被雷震死了,緊接著又聽見空中喊道,「啊,又錯了!快用蚯蚓搗爛了,覆蓋在肚臍上,就會好的」;照著去做,那死人也蘇醒了。

故事編得荒唐,但強調了必須要用藥物,卻是很對的,至於什麼蚯蚓搗爛了敷在肚臍上,則是不可以相信的;治療之時,如果用的藥物不對頭,病就不能醫好,更不要提什麼起死回生了。

一些荒誕的傳說到了現代社會裡,還在一些佛教信徒中流傳,而信者也似乎大有人在;以下內容,摘錄自一個老和尚所寫的文章——

民國初年有一位妙善法師,人稱金山活佛,一生奇行異事,屢傳於世。

當時有一位小姐生了怪病去找金山活佛醫治,原來這位小姐有一口痰哽在喉嚨,吐不出咽不下,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非常痛苦。

金山活佛看了之後,就叫小姐張開嘴巴,伸手到小姐的口中,把那口作怪的痰拿出來,囫圇吞食下去,還邊嚷著說:「這麼好吃的珍餚美味竟然不吃,太可惜了!」

說也奇怪,小姐的病竟不藥而癒。

有一次,太倉老和尚和金山活佛在大眾浴室中沐浴,太滄老和尚知道金山活佛靈異事迹多,救人無數,對金山活佛說:「請你發個慈悲,救救我母親多年的胃病。」

金山活佛聽了之後,順手扚起一瓢大眾洗過浮上一層汗垢的洗澡水說:「喏!這碗般若湯讓你母親一喝,可以百病消除。」

太滄老和尚面有難色,又不便發作,心中嘀咕著:「玩笑未免開得過大了,這洗澡水怎麼能喝呢?」

金山活佛知道太滄和尚的為難,於是說:「所以我勸你不要找我看病,我開給你的是般若湯,你卻把它當作洗澡水,有什麼辦法呢?」

平時他不輕易替人看病,有人再三拜託,人情難卻時,偶爾也替人把診,患者向他討藥方,他就抓抓身上的污垢,搓成一粒粒黑黑的小糰子說:

「這是萬靈丹,配水服用,病就不礙事。」

金山活佛於1933年圓寂於緬甸仰光,至今仍深為大家所推崇,那是因為他能夠救人們的疑難,帶給人們希望。因此神通雖然不是平常道,不宜經常使用,但是偶爾顯露,好比掛急診,也不失為苦難時應急的一劑藥方。

我雖然也相信神通的存在,還很祟敬這位寫文的老和尚,但老和尚以上的敘述,卻使我感到疑惑:

金山活佛的「般若湯」、「萬靈丹」,真的能服用嗎?難道因為他是高僧,患病者要吃個「名氣」嗎?

它裡頭有些什麼成份呢?真能夠治病么?如果說只用於催吐,我還是相信的,可是,它似乎是對於各種病症都有效的,無須對症治療。

如果論神通,印度的佛教龍象龍樹菩薩,據典藉記載,他的神通更是了不得的;但龍樹菩薩在醫學上卻是務實的,他曾對印度大醫家蘇司魯塔文集,依據實際療效進行了修改,著有《醫經》、《醫療八支心論》、《配方百論》等書。

龍樹的醫療思想繼承印度傳統,分為八支(科),八支中有治療諸瘡、首疾、身病、鬼病、中毒、童子病(兒科)等諸病方,顯然是對症進行治療的,先要弄清病相、病因,再確定治療的辦法。

儘管佛教主要著眼於眾生的心病,亦即「無明煩惱」的治療,但對於人類的身病,也是相當重視的。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所示菩薩十大行願中有「恆順眾生」一願,就包括了「於諸病苦,為作良醫」;大乘佛教強調「佛法於五明處求」,「五明」中的「醫方明」即醫藥學,為僧尼的必修課目。

如果單憑佛教信仰就可以治療所有的病,包括身病;那麼,佛教也就不必倡導「醫方明」,要在各種身病的具體治療上,作認真的研究了。

我讀過日本人吉元昭治寫的一本書《道教與不老長壽醫學》,書中主題雖是講道教,卻也特地列了「佛教與中國醫學」一節,對佛教的醫學貢獻也作了實事求是的評價,摘錄一段如下:

「如果只看到道教給中國醫學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這是錯誤的。實際上,西域以及由此傳入的佛教,也給中國醫學帶來很大的影響。在此僅舉《隋書·經藉志》中的有關內容為例,即可見一斑,該書中記載了一連串與西域佛教有關的書名。如:《龍樹菩薩藥方》四卷、《西域諸仙所說藥方》二十三卷、《耆婆所述仙人命論方》二卷、《乾陀利治鬼方》十卷、《新錄乾陀利治鬼方》四卷等。」

漢傳佛教原本也有重醫傳統的,比如有《大藏治病葯》、《釋門本草》等佛家醫藉流傳於世。不過,由於種種原因,「醫方明」在後世佛教中未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但就在民間,佛教徒治病救人的事迹也還是多見的,他們不會去高談什麼神通,總是實實在在地行醫療病。

很多年以前,我曾讀到過隱蓮法師(逝世於1997年)、長期在湖南婁底雙峰縣行醫救人的事迹,深受感動。

他在解放前是禪師,後來被迫脫下了袈裟,而在宗教政策落實之後,他又成為和尚,身份雖然變來變去,不變的卻是,他手中的銀針從來沒有離開過他。

他的菩提心就從他的那根銀針上顯露出來,於八十歲生日,他寫下了《八十有感》兩首詩,透露了他修行與行醫所達到的境界,現全錄於下:

其一:

不談經旨不談禪,獨把金針向外傳。

眼裡有珠知往易,胸中無物識今難。

行醫未就人先老,學佛成空志未殘。

砭舉佛心凝指上,不因年邁學偷閑。

其二:

日暖風和人意好,諸賢雲集喜盈門。

筵前宴坐人如玉,席上高談氣似虹。

不俗方為仙子骨,多情即是菩薩心。

夜深屈指從頭數,母難空添整八旬。

佛教徒應當發揚治病救人的好傳統,而於病者及其家屬,有了疾病也必須尋求醫生的治療,切不可以產生迷信的思想;佛教將有病不去尋醫問葯,列為邪見的一種,據典藉記載,佛陀患病,也曾請了醫師耆婆醫治。

民間里流傳的迷信思想必須破除,明代的蓮池大師,當年對我國民間流傳的迷信思想有切痛的感受,並作了批判;現摘編他在《直道錄》中所寫的「信巫不信醫」一條,以供讀者參考,也作為我本篇文的結尾——

《內經》以信巫不信醫列於大不治,然杭人尚巫,鄉村尤為盛,凡有病,或求籤,或灼龜,或問窕(扶鸞),或占易課,或打水[口邦](注:括弧內的字,合為一個字,我的手機打不出該字;此為打水漂,繼之觀看水花的形態而得到啟示之意),以詢問是否有禍祟,巫師則隨其心意,答雲或犯某神、或沖某鬼、或先亡親屬求食、或帶血陰人作殃。病者聽後「稍涉疑似,即便信受,一依所命而設祭禱」,「偶爾病痊,其惑彌固,乃至產育痘疹,與鬼何與(注:「與鬼何與」,意思是與鬼有什麼相干),亦複信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句子暖人心 的精彩文章:

快樂是一種心理強大,冷靜是一種處事的態度

TAG:句子暖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