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婚姻不幸福,到底是什麼原因?

婚姻不幸福,到底是什麼原因?

我們到底該怎樣掌握愛的力度?

什麼姿勢才是愛的正確姿勢?

心理學家發現一個人在親密關係里有四大心理需求:

分別是重要性、獨特性、愛與被愛、共同成長。

這之中,「共同成長」的腳步了一段關係能走多遠。

深層次的親密是人們所渴望的,卻又是不易實現的。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我防禦機制。

我們幾乎是下意識地會去保護自己——隱匿缺點,藏起創傷,裝作一切都很好的樣子,似乎是每個人的生存本能。所以,當我們面對一個人,想要跟他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其實我們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來自自己...

我究竟要不要敞開自己,我能對他敞開到什麼程度?

他了解我了還會愛我嗎?我會不會受傷?

我好害怕受傷,我是不是應該躲開?

我還沒準備好。

這幾乎是每個人可能不會在腦子裡去想,但是潛意識裡幾乎都在自動運作的部分。

我們害怕真的跟一個人赤裸裸地坦誠相見,拋開所有的面具,卸下所有的盔甲,露出裡面蝸牛一樣柔軟的身軀與心靈,我們都害怕。

這時候,你就很可能面對一段感情莫名的猶豫躊躇或者止步不前。

在開始心靈成長往內探索時,大多數人多少都還是會在親密關係面前慢慢繳械投降,起碼是部分的逐步的開始袒露自我,去嘗試建立親密關係。

然而,也有些人會繼續拒絕,每當親密關係可能開始或者將要深入的時候,他們就會躲閃逃開。

這通常是受傷表現比較明顯的狀態,一般可能出現在階段性的情感創傷過後。還有一種情況是隔離感這種狀態背後的隱藏的傷痛往往是更深和更長期的。

處於這種情感隔離態的人,愛的能力和愛的能量基本上是封閉的。但他們會把這個部分掩蓋起來,這是一種更深的自我保護狀態。

情感隔離的人「無感」通過人體氣場儀的光影看身體是沒有能量的,他們可能也會選擇伴侶並一起生活,也會在適婚年齡選擇結婚,對伴侶對家庭他們也可以讓自己去做到盡職盡責。甚至,他們也可以跟伴侶完成正常的日常溝通和交流,而且相談甚歡。這只是表層親密關係,沒有深層次的。

這種表層親密的普遍度其實可能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它存在於很多人的生活里。處於這種狀態中的時候,伴侶常常覺得生活看起來似乎也不錯,好像都挺好的,可是卻容易莫名的失落,一邊會感覺自己的情感無法被滿足,另一方面又會懷疑自己可能比較「矯情」,因為明明看起來都很好啊,為什麼自己就是感覺不對勁呢?

這是因為,這一切表面的親密都是在不觸碰隔離者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基礎上的。自然,伴侶如果情感比較細膩,情感需求又比較強烈就很容易感覺到這種內在的疏離和無法連接了。

當然,隔離者也並非是有意這樣做的,他們不是故意要冷落伴侶,或者在理性層面對伴侶不信任和提防,而是一種下意識的自我保護——深層次里的恐懼和不安全感會佔據他們的潛意識指導他們做出這樣的反應,所以他們其實都無法信任自己,又怎麼信任伴侶呢?

同時,如果一段關係里,明顯有一方處於情感隔離狀態,那麼其實另一方也很少真的是完全可以敞開地健康地去付出和接受愛的類型。

也就是說,隔離那一方表現的會比較明顯和嚴重,另一方會因此感覺不滿足,也可能由此了解到對方的問題,這是正常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另一方自己沒有問題。

從我接手的婚姻諮詢案例來看,情感隔離者是很容易互相吸引的,只是可能會存在明顯程度差別。

被情感隔離者吸引的人,也更可能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這樣那樣的親密問題。比如,有些人是童年創傷,始終沒有得到足夠的愛的滿足感,因而會下意識的渴望更大的滿足。

但同時,我們潛意識的運作是很有趣的。潛意識一方面會渴望被滿足,另一方面也會被無法滿足自己的人吸引,然後試圖去矯正對方這種狀態——

就像回到小時候告訴父母:

你們要愛我呀,你們要愛我嘛!

我要抱抱,要很溫柔的很貼心的給我愛哦。

這時候,如果對方被矯正了,我們就會感覺到非常滿足。因為,我們彷彿真的回到小時候,把父母對我們的疏忽糾正過來了。

這種滿足感是遠遠大於找一個本身就比較懂得表達愛的人的,或者說這種滿足感里包含了很大的對過去的自己彌補的成就感以及對父母情感的投射和移情。

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當我們帶著這樣隱秘的潛意識的指引去尋找伴侶的時候,我們很可能無法改變對方。其實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改變另一個人,除非那個人自己真的受夠了,下決心想改變了。

而無法改變對方的時候,其實我們又在另一個方面重複和驗證了小時候的故事——我得不到愛,我再怎麼努力都還是得不到愛。

然後,我們會對自己說,你看,這就是我的生活,我還能怎麼樣呢?我再怎麼努力都沒用的。這時候,自己常常也就進入到了一個類似於情感隔離的狀態里。

那麼,真正的親密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

其實真正的親密,跟表面的狀態是無關的,而是跟我們的內在狀態我們心靈有關。比如歡喜冤家打打鬧鬧也可能真的很相愛。他們也未必需要天天黏在一起,顯得親密無間。

真正的親密更可能是一種內在感受,是一種連接,是彼此在一起非常輕鬆愉悅,能夠自如的展露自己的不同面向,包括缺點和不足的狀態。同時,也能夠允許對方去展露那些毛病和問題。

雙方都能看到對方的不完美,甚至有時候也會為此摩擦,但是內心深處還是會接納對方,對對方有很大的認可,也不會因此減損彼此互相喜歡的程度,而且非常樂意繼續跟對方分享自己的人生。

既然如此,是不是情感隔離的人就無法或者說不可能擁有真正親密的關係了呢?這也不一定,事在人為,人生並不是一條固定的線路,而是一張我們有選擇的地圖,是可以學習成長和改變的。

所以,如果看到自己處於情感隔離中,首先需要能夠面對自己的這個狀態,看到隱藏在這個狀態背後的那個受傷的自己,真實的跟那些恐懼和不安在一起,然後給予自己接納,安撫與愛。

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再躲在用恐懼和疏離來愛自己的模式里,而是真正開始學習去更好的愛自己的方式了。這時候,不斷地跟自己溝通,不斷地跟自己有連接和觸碰,慢慢地內在的堅冰也就開始融化了。

我們也不需要馬上否定這段關係,覺得完全沒救了,立馬傷心失望絕望放棄。起碼,在自己的內心給自己留一點點時間,回到自己,看到自己的狀態,這會是很重要的一步。

那麼,我們來探究是什麼吸引我們進入了這樣的關係呢?這是親密關係里永遠需要先問自己的問題。

然後,從自身入手,去自我成長和自愛。自己內在的委屈不滿,也會隨著自己的成長逐步的減退和消除。

這時候,再回頭去看對方,也許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轉變也可能帶來對方一定的轉變契機。

而即使對方依然故我,完全不想也不願意轉變,那麼你當然也隨時都有選擇離開的權利。

只是這時候你的選擇哪怕是離開,也不僅僅是完成了一個離開的動作,更重要的是,你也在這個過程里看到了自己,那麼這段關係的因緣和合里,帶給你的成長的部分就會更大,而你以後再面對親密關係也會從中受益。

總之,人生不易,兩個互相匹配的人在茫茫人海和千萬年的時間長河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他剛好在這裡,而你原來也在這裡,良人未娶雲英未嫁,能夠攜手人生,已經是極其難得的緣分了。

而即使是這樣兩個人,兩情相悅,年貌相當,各方面都很好,他們在一起也可能一生里有五十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兩百次恨不得馬上離婚的念頭......

所以,親密關係不易,越親密的鏡子越是容易照出自己臉上的雀斑和皺紋,就越是不容易面對,也是真的更需要且行且珍惜的。

帶著這樣珍惜的共同心愿,遇到問題就不可怕,兩個人內心的敞開也可能如同剝洋蔥,需要一層層地打開,一層一層地彼此靠近,彼此溫暖。

不管你碰到的關係和遇到親密關係帶給你的經驗是什麼,總之我們要知道如何在這段關係里成長自己,使自己變得更真實,更自由、更敞開、更有深度、更有愛的能力。

我們能夠透過親密關係遇到的問題學習、接受、了解、蛻變,重拾喜悅、充滿愛、自然活力、寧靜的本質時,我們也就建立了在生命中享受愛的豐盛。

關注幸福研習

收穫愛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幸福研習 的精彩文章:

TAG:幸福研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