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佩孚拒絕與日軍合作就能稱上「民族英雄」?這些問題還是要搞清

吳佩孚拒絕與日軍合作就能稱上「民族英雄」?這些問題還是要搞清

文|周渝

吳佩孚拒絕與日軍合作就能稱上「民族英雄」?這些問題還是要搞清

晚年寓居北平的吳佩孚,牆上掛著其人生巔峰時刻身著北洋將軍禮服的照片

20世紀20年代,南方革命軍的青天白日旗與五色旗已是水火不容,終於在北伐一役中徹底被取代。就在各地五色旗墜落之際,皇姑屯平地起驚雷,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任掌門人張作霖死於非命。新的時代,曾經叱吒在政治舞台上的北洋政要們或轉投新政府,或暫時蟄伏伺機而動,或心灰意冷當起寓公。東鄰日本始終關注著這一切變化,其軍部開始了分裂中國的謀略。當五色旗再次升起之時,中原曾見夢全非,北洋時代的失意軍閥與政客們都將面臨最嚴峻的考驗。

生活在日軍鐵蹄下的北洋軍閥中,情況最複雜的當屬吳佩孚。首先,他生前名氣極大,作為直系軍閥的後起之秀,吳佩孚有儒將之稱。1924年,他成為首位登上美國《時代周刊》的中國人,並被認為是將來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政治家。其次,他死後備極哀榮,吳佩孚去世後,國民政府對其評價極高,追贈其為陸軍一級上將,明令褒揚,並為其舉行追悼大會,蔣介石、何應欽、于右任等國民黨軍政要人親自前往致哀。其三,後世評價頗高,尤其在近十餘年來,對吳佩孚的評價日趨正面,一方面說其個人節操好,「不納妾,不積金錢、不出洋、不走租界」;另一方面則讚譽其晚年堅決拒絕與日偽合作,最後被日本人殺害,是民族英雄。

吳佩孚拒絕與日軍合作就能稱上「民族英雄」?這些問題還是要搞清

基於以上原因,吳佩孚的形象基本定格。但若仔細考察吳佩孚生前最後幾年的作為,又存在種種矛盾和疑雲,故而非常複雜。吳佩孚自北伐戰爭中被北伐軍擊潰後,一直在尋找東山再起之機會,但幾次計劃復出均無果而終,晚年寓居北平,七七事變後亦未南渡。吳佩孚沒有像段祺瑞那樣選擇南下,有個重要原因是他始終沒有向國民黨認輸,即使北洋政權早已覆滅,他仍然以北洋之人自居,視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為仇敵。這也正好為日方所利用,使得他與日方關係變得十分微妙。

早在華北危機時期,日本特務就曾與吳佩孚的「秘書長」陳廷傑勾結,希望策動吳佩孚出面聯繫舊部、奉軍及土匪搞武裝政變,費用由日方支付。但此事不久被北平當局偵知,參與者大多被捕,倒是日方提供的十幾萬經費被吳佩孚的夫人張佩蘭「補貼家用」。後來冀東偽政權成立後,對吳也關懷備至,「一年三節和吳的生日,都饋贈5000元」。七七事變後成立的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也請吳佩孚做「特高顧問」,每月車馬費4000元。也就是說,吳佩孚雖然沒有和日軍有過實際合作,但的確拿過日偽的錢。

1938年武漢會戰後,日本陸軍失去了可以斷然實施正規作戰的餘力,對非軍事手段的期待開始高漲,政治手段的重要性越來越高。當時華北的「臨時政府」和華中的「維新政府」這兩個偽政權已顯頹勢,日方希望能起用有聲望、有勢力的政治家作為即將成立的新政權的政府首腦,具體工作還是由老特務土肥原賢二負責。當時土肥原鎖定了兩個目標,一位是曾經被袁世凱重用又成為國民黨要人的唐紹儀,另一位則是原直系軍閥的代表人物吳佩孚,故有南唐北吳之說。不久後,唐紹儀被軍統特工暗殺,土肥原的行動目標就集中到吳佩孚的身上。當時日本對國民政府內部汪精衛的誘降工作也在同時進行,按照日本陸軍的構想,他們希望將來的新政府由汪精衛領導政治,吳佩孚指揮軍事,但要實現這一構想並不容易。

吳佩孚拒絕與日軍合作就能稱上「民族英雄」?這些問題還是要搞清

/吳佩孚去世後,在北平舉行葬禮

被土肥原指派與吳佩孚交涉的是日軍少將大迫通貞,接觸中,吳佩孚也並非「斷然拒絕」,而是一再提出了自己的出山條件,他宣稱要建立新的中央政府,並在華北徵召雜牌軍,還具體開出五項條件:「一、割冀魯豫晉察綏蘇皖鄂九省的勢力範圍;二、由吳練兵五十萬;三、槍械經費由日方供給;四、簽訂中日防共協定;五、日軍退出上述九省。」單從這些條件上看,並沒有拒絕合作之意,只是吳佩孚不願當傀儡,而是想要實權。這自然與日方的設想相矛盾,雙方並未談攏,從結果看來,倒像是大迫少將被吳佩孚愚弄了一番。

吳佩孚與日方的接觸引起重慶國民政府的高度重視,軍統與中統的檔案中都能查到關於對吳工作的信息,只是因為吳未公開發表過投敵傾向的言論,才沒有像唐紹儀那樣被「制裁」。1939年12月4日,吳佩孚在北平病逝。關於吳佩孚之死,當時重慶方面的媒體說是被日本人所害,原因是吳佩孚「斷然拒絕」與日方合作,這個說法長期成為定論,但至今還沒有任何具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吳佩孚確為日方殺害。至於說吳佩孚被重慶方面特工所殺,更是無任何實錘的傳言。

吳佩孚死於汪精衛附逆之際,重慶國民政府為了塑造一個與汪精衛形成鮮明對比的榜樣,故而對吳佩孚進行了神化,將其定性為民族英雄。然而回顧吳佩孚生命的最後幾年,在北平與日方的種種交涉,究竟是虛與委蛇,愚弄日方?還是待價而沽,想博取更高的出山籌碼?在此不作任何誅心之論。不過吳與日方接觸的過程中,被日方作為宣傳材料所利用,客觀上對抗戰的確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從這個層面上看,吳佩孚的「晚節」與段祺瑞相比,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當然,吳佩孚最終沒有突破底線附逆,這是他與江朝宗、齊燮元、張敬堯等投敵事偽的舊北洋軍閥本質上的不同之處。但是否配得上「民族英雄」這個崇高的稱號,則要打上一個問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新生政權為何不急於解決與英法等國的關係?「不著急」里有大智慧
他的名字總是跟在孫中山之後,衝鋒陷陣為人低調,但長期被人忽視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