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處打人何處虛

何處打人何處虛

何處打人何處虛,這一啟示與靈感來源於師父的教誨:「點斷拍的拍是虛拍,不是實拍,實拍拍不動……」多年間經常思悟師父的一句真傳,又經常讀謝守德的《太極虛實精義》,逐漸悟懂了太極的虛實之理,認識到了「虛」在太極推手中的十分重要之意義,且在與拳友、學生們的推手實踐中得到了切實的體悟和驗證,不妨纂一篇「靈感散筆」分享給喜歡健身養生推手的同道們。

推手的拳友們常說化和拿。其實推手化拿的本質是虛無的功夫,是虛則能受,是真虛不受力。這個化拿,對方感受到的是一股強大的內勁,而自己卻是虛空的。何處打人何處虛要從感覺上體悟,其最佳感覺是:二人搭手中,既感覺不到自己的力,又感覺不到對方的力,這是最佳的感覺,也是最佳的發人時機,身體何處受對方觸摸,那個部位必須虛掉,那個部位真虛掉了,就會產生奇妙的打人效果,這就是何處打人何處虛。 太極推手首要理法是「用意不用力」,不用力,不是一般意義的不用力,得會不用力,會不用力是功夫,是什麼功夫?就是懂虛實的功夫,就是「何處打人何處虛」的功夫。 太極的虛實之理的虛是虛心,此虛心不是平常人所理解的虛心,而是修鍊到「致虛極,守靜篤」境界的「極虛」的虛心。這個虛心,在推手中的理念是徹底克服爭強好勝之習性,絲毫無勝負之心,肢體絲毫不掛力,心態絲毫無勝負之意。久久研習,逐漸會明白什麼叫「虛則能受」「真虛不受力」,進而進入「何處打人何處虛」的功夫境界。

「太極拳的內勁,從摧僵化柔練起,逐漸削除血氣之力,慢慢達到遍體虛靈,圓活無礙,神、意、氣混融而為一體,則神妙之道自然產生……(這時)不僅自己的神、意、氣變化不為人知,他人的動靜變化,誠偽虛實,自己皆能洞悉入微」(謝守德語)。謝守德這段論述是我多年修鍊虛實之理的指南,並且遵守汪永泉的練拳不要練那些要得到什麼什麼功夫的練法,只「要追求虛無的境界」,在修鍊中不斷體悟「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太極真理,從而獲得以虛靜勝人,以無法為法的理念。這一理念在研習推手中還很管用,並且推手雙方都無比松靜自然、愜意舒服,生髮了無盡的趣味。

和人較手,感覺對方何處實,我則何處虛,以虛避實,以無擊有,以虛擊實,或守實用虛,虛實相伴,虛實同源。虛實分開不是真正的虛實,人實我虛,乘虛即實,虛實在人我地運化之中更在自我的神意地運化之中,全在因人而異,因勢而為。 以上全是意,「虛虛實實神會中」。在意不在力,也不在形,在力則滯,意大也滯,求形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虛實,意在形先,形為意服務。「太極功成,通體虛實,圓活無礙,太極即周身,周身即太極,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意亦不用,說有就有,說無就無,有而若無,實而若虛,忽隱忽現,若有若無,物來順應,無一不是。物我相合,物我兩忘,變化無窮,體用無方。」這段經典論語是吾今後修鍊虛實之理所追求的境界。

吾年逾半百而愛上太極,六十有餘得遇太極真修,方入太極之門,今七十又二,修悟師傳,從不求技擊實戰之道,只尋「益壽延年不老春」之理,如今常生靈感,靈感時隱時現,有點支離破碎,如果在推手中得到驗證,即以靈感散筆之文體,記下一閃即逝的點滴體悟,再結合視頻回顧反思,以達日日進取之心愿。 如今真假是非爭論之風盛行,吾無意參與其中,故敬請見解有異之讀者體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談 的精彩文章:

理一理領悟「體用虛空」的思路

TAG:武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