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為了向母后表示孝心,早在數月前就吩咐內務府會同禮部

康熙為了向母后表示孝心,早在數月前就吩咐內務府會同禮部

你們這幾位阿哥誰要能得到太后的誇獎或獎賞比皇上的賞賜還榮耀呢!胤禛一聽,心裡盤算著,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可錯過,到時一定要好好討好太后,爭取能讓太后誇上幾句。他忽然又想起了另一件事,急忙問道:額娘,兒臣有一件事相求,懇求額娘答應。」胤禛說著跪了下來。孩兒快起,你是額娘的心肝腸肺,又如此孝敬,別說一件事,就是十件百件額娘也會答應的,什麼事,快說給額娘聽聽。」「謝額娘,兒臣不想當和尚了,想還俗脫離佛門。」哦,原來是這事。」懿貴妃笑道,「你出家當和尚還是皇上特許的呢!

你雖然在柏林寺當和尚,也只是掛個名,不過是每月是去聽幾次經罷了,又不是真的出家當和尚。若是那樣,別說你不同意,就是額娘還不同意呢!你當了和尚,額娘將來還指望誰來孝順呢!」額娘,兒臣當和尚雖是掛個名,但宮中的人與朝中的大臣都知道兒臣是出了家的,大阿哥、二阿哥和三阿哥等人也時常戲弄兒臣,罵兒臣是禿驢,這個名稱實在不雅,也可能影響兒臣在皇阿瑪心中的位置,只怕將來皇阿瑪把兒臣當作出家的和尚對待,賞賜一所寺院,其餘的全沒有兒臣的了,到那時後悔也晚了。請額娘想辦法幫助兒臣脫離佛門,兒臣討厭那和尚的臭名!」

懿貴妃想不到胤小小年紀竟想那麼多,估計可能有人從中指點,但一想他所說的話也合情合理,沉吟一下說道:「這事也不是額娘能當家的,當初為了你出家的事,你皇阿瑪與那西藏喇嘛是有約在先,主要是為了給你治病。倘若不讓你人佛門,也許你早就命喪黃泉呢!如今你想脫離佛門必須經那西藏喇嘛和你皇阿瑪同意。」額娘。柏林寺的事兒臣自己去懇求幾位師父即可,皇這裡就有勞額娘你了。懿貴妃點點頭,「那好吧,要等到皇上高興的時候再同他提出此事才能一說就行,倘若皇上第一次不答應,那以後再提就不好辦了。

」胤填一想額娘說得有理,也只好將此事暫且放一放,他想到太后的五十歲萬壽節便問道「額娘,在太后的五十大壽慶典上我們這樣的小字輩應些什麼禮物才能討太后歡心呢?」懿貴妃知道這個鬼機靈一點就破,自己剛剛提到太后的萬壽節,他就琢磨著如何在萬壽節上大獻殷勤,以此討好太后。費妃也不點破胤的心思,哈哈一笑說道你想討得太后歡心皇上高興嗎?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這要看你怎樣做了!請額娘指點!胤說著,又是一揖好吧,額娘指點你。連皇上都是太后的,這皇宮之內還有什麼不是太后的,對於吃的用的東西你不要送,太后是應有盡有那還能送什麼呢?「

至於送的東西嗎?只有在玩上下功夫,或者能促使太后是年益壽的東西也可,但你們這些皇孫則不必這樣做。」額娘,你就別打官司了,該怎樣做你就直說吧,急死孩兒啦。」「好,好,瞧你急的。唯恐落後別的阿哥,放心吧,有額策給你出主意,保證讓你比其他阿哥高出一籌。」額娘,到底給太后送什麼,你早說也讓孩兒早早準備,以免被其他阿哥搶先了。」「你什麼也不用送,只須抄一首祝壽萬字歌獻給太后就行且「額娘,這,這能行嗎?何況孩兒的字寫得也不好。」胤禛結結巴巴地說,「會不會弄巧成拙惹得太后皇上不高興呢?「

你放心去做吧,額娘和太后打了十八年的交道,太后的心思額娘還不清楚嗎?太后受孝庄太皇太后影響,對於吃喝玩樂的享受上並不苛求,她只注重大清江山的業績永固,希望愛新覺羅家族輩輩有能人,倘若你在文章才華上下功夫,必定能討得太后高興。」胤一想額娘講得在理,確實比挖空心思送一些其他東西有新意,也合著太后皇上的心思,眼睛一轉,忽地說道:「額娘,依你所說抄一份萬字祝壽歌還不如抄寫一部《論語》呢?懿貴妃一聽,拍掌笑道:「好,好,我兒真聰明,不僅能舉反三,而且能舉一創新,如此年紀就勝過額娘的心胸,真讓額娘打心眼裡高興。」

「讓額娘謬誇了,孩兒能有今天還不是托額娘的福,孩兒的有這幾缽子水還不是額娘給灌的。」胤禛又不失時機地討好說。唉,我兒比那二阿哥強多了,只可惜皇上立太子過早,否則長額娘不是說要替孩兒與那胤初爭奪嗎?」好!有額娘和我兒的心智,還怕事情做不成嗎?」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到了太后五十壽辰的萬壽節。慈寧宮一反往日的平靜,宮門大開,人來人往絡繹不斷,個個穿紅著綠身簇新的衣服。不用說龍子龍孫王公貝勒,福晉側福晉,就是最下級的宮女太監也都煥然一新。那宮中的設置裝飾就不用說了,除了代表皇家威嚴的正黃色以外,就是大紅大出綠。

康熙為了向母后表示孝心,早在數月前就吩咐內務府會同禮部、戶部操辦這事,儘管皇上再三告誡不準聲張,只在宮中和京師內舉行祝壽儀式,但這消息還是不脛而走,很快傳遍全國,各地方官哪有不獻殷勤的,以種種借口將自己的賀禮送往宮中。萬壽節還沒到,太后收到各種祝壽禮物就不下萬件。康熙原先還想制止一下,又怕掃了母親的興,也只好裝作不知,任各處官員源源不斷送來壽禮。反正如今是太平之年,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借太后壽典樂一樂也是應該的,畢竟多年沒有大的慶賀活動了。自三藩平定後,又平定了回疆,這兩年剛好無事,

康熙也是看準這一點,才大辦太后壽典的。慈寧門前放滿了各種壽典的器具,銅象、銅牛、銅兔、銅龜、銅鶴樣樣具有。一大早就點燃香火,香煙裊裊。好一派熱鬧的慶典。興的,一吉時已到,隨著執事太監一聲公鴨嗓子吆喝,先是鞭炮齊鳴,接著,各種樂器又一次高昂地響起。祝壽正式開始。天人們常說遠路的先到,這話一點也不假。京外的地方官,下自七品知縣、五品知府,上到巡撫、總督的禮品早早送來了。京城之內的各級官員及皇親貴戚也都於昨日把壽禮送入慈寧宮。唯獨這住在皇宮內的諸位皇子皇孫及妃嬪們沒有把壽禮送來,包括皇上在內,眾人都是各有心思。有的怕先送上賀禮,而後來者居上,相形之下自被比了下去而難堪;有的怕早送去禮物給太后印象不深;有的想給太后一個驚喜,以此顯示自己禮物的新奇。無論什麼心思,歸根結底都是一句話:討太后歡心!康熙率先走上前祝壽,他雙膝下跪,高聲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康熙後悔一輩子,將一個天才流放35年,導致大清走向了滅亡
康熙一生做過最錯誤的事,此人若是不死,清朝歷史恐怕要改寫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