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130憑什麼戰勝了YC-14和YC-15?揭秘3款巔峰運輸機的對決

C-130憑什麼戰勝了YC-14和YC-15?揭秘3款巔峰運輸機的對決

C-130大力神運輸機在1954年8月23日首飛,60多年後依舊不見下崗。在戰術運輸機這塊沒有比它用的時間還要舊的了。美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啟動了C130後續接替機,打算用更先進的機型來替代C130。但是最終結果,C-130運輸機還是依靠綜合優勢,停研了YC-14和YC-15的測試原型機。YC-14和YC-15是參加美國先進運輸機競標的2個方案,為了滿足軍方的苛刻要求,2架飛機用了各自的創新布局和黑科技一樣的快速起降,但最後都沒替代C-130。

1972年1月24日,空軍發布了一份採購項目徵求書,打算找C-130的接替型號。到3月31日感興趣的公司上交了自己初步方案。11月10日,空軍對每一種方案都仔細分析後,公布波音與麥道的方案入選。1973年2家公司被下發初步合同各自獲得了製造和測評原型機。要求能運輸12.2噸從600米距離起飛並能飛740公里的噴氣式運輸機。1975年8月26日,最先麥道YC-15原型機72-1875首飛。1975年12月,第2架YC-15 72-1876也完成試飛。YC-15的後面大型攔氣襟翼能夠直接向下彎幾乎90度,罩住高溫氣流向下沖涮。這種襟翼設計是YC-15能短距起降的主要原因。YC-15在載150人或36.7噸時,可在572米長度之內的跑道上起降。YC-15簡化氣動要求的同時,又具有更好的短距起降的能力。完成設計目的的同時減低了複雜性,只需更少的飛行控制改進。波音YC-14使用的則是Coanda Effect的效應應用產生的技術。首架YC-14原型機72-1873號裸露著金屬蒙皮在1976年8月9日首飛,很快第二架的72-1874號原型機也進行了試飛。YC-14上利用了康達效應原理,發動機前伸出機翼前方很遠,噴管置於機翼的上面,襟翼向下面彎曲90度時,噴管轉彎貼在機翼上,Coanda Effect效應使氣流會向下貼著襟翼吹出向下面流動,產生反推的升力。YC-14有2台CF6-500渦輪風扇發動機,推力49.9噸。2種飛機都很成功,

但由於美國要求以後運輸機都要具有戰略級運輸標準,在1979年12月10日以後終止了AMST項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思遠軍事 的精彩文章:

無奈!印度航母船廠廁所發生大爆炸,致16人死傷,18年都沒造好
服役超過10年!中國第一代神盾艦現在如何,一關鍵裝置十分靠譜

TAG:思遠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