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探析——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

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探析——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

文章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從新加坡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追溯該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足跡,對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三個不同時期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進行深入分析。借鑒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成功經驗,為我國在推進「雙一流」建設與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提供案例借鑒:成立專職部門負責高等教育國際化工作;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辦學,深化國際合作;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設分校;加入國際大學聯盟,參與地區與國際的多邊對話。

人才培養和人力資源的發展對一個國家的經濟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一個像新加坡這樣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的城市國家而言。作為新加坡高等教育的典範,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Singapore,NUS)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發布的「2017年度世界最具國際化的大學排名」(The World』s Most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中,新加坡國立大學高居第4位。本文從新加坡高等教育發展的歷史出發,追溯該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足跡,並對起步期、發展期、成熟期這三個不同時期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進行剖析,同時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對該校的國際化辦學政策和戰略進行深入分析。

1

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政策演變

(一)起步期政策:積聚資源,力求迅速發展

2000年前,「國際化」一詞雖未明確出現在新加坡政府與教育部的相關文件資料中,但早在1992年,NUS與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聯合開設的公共政策碩士課程項目啟動儀式上,時任新加坡教育部長李玉全(Lee Yock Suan)指出,希望通過該項目讓新加坡的學生進一步投入國際主義潮流,促進新加坡學生的對外交流,同時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1997年,新加坡政府聘請了12位國際著名大學學者、校長和企業家,成立了「國際學術諮詢團」(International Academic Advisory Panel,IAAP),以探討如何協助NUS和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重新定位,從而在教學和研究上取得卓越成就,提升國際地位。該諮詢團的成立,體現了新加坡政府對新加坡高等教育發展的願望與訴求,奠定了新加坡的大學追求「世界級」和「全球性大學」的基調。同時,國際專家提出建立第三所公立大學來吸引國際學生和滿足本國人力資源發展的需求,新加坡管理大學(Singapore Management University,SMU)的成立,也標誌著新加坡的高等教育開啟了國際化發展新紀元。1998年,新加坡政府決定實施「10所頂級大學計劃」,即在10年內新加坡至少要引進10所世界一流大學,以加速新加坡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培養步伐,並通過這些大學集聚來自世界各地的一流專家和高校師生,以最高的起點、最快的速度提高新加坡高校的教學與科研水平,為新加坡知識經濟和高新科技的發展服務,進一步提升新加坡的區域競爭力,確立其在東南亞的教育領先地位。

(二)發展期政策:打造區域教育中心,增強國際競爭力

2002年,新加坡經濟發展局(Singapore Economic Development Board)制定了環球校園計劃(Global School,GS),強調教育具有推動經濟增長的潛力,能為本國的經濟發展貢獻3%~5%GDP。該計劃由新加坡對外部門推動,主要包括以下措施:對引進的10所世界一流大學進行財政投入,以支持其在新加坡的運營;到2015年,吸引15萬國際學生赴新加坡學習;全面改革新加坡各層次教育。GS計劃旨在打造新加坡教育的品牌效應,增加外國學生的數量是新加坡教育國際化長期目標的一部分,最終目標是將新加坡打造成為亞洲地區的教育中心。

2004年,新加坡時任教育部長尚達曼(Tharman Shanmugaratnam)在講話中提出,新加坡的大學應該聘請世界一流的教授,以吸引外國學生,同時積極推動交流和出國留學計劃,提升本國學生的國際視野,為新加坡大學應對當今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競爭做好準備,這代表了新加坡政府在高等教育國際化方面的立場和政策方向。2005年,新加坡政府再次重申要建立世界一流大學和行業特色型大學的戰略,頒布了題為《大學自主:邁向卓越巔峰》的大學自主改革報告,賦予NUS、NTU、SMU三所大學自主權,並針對各個大學的特色制定不同的國際化戰略願景(見表1)。

(三)成熟期政策:交流分享,促進教育合作與共贏

2008年,新加坡政府表示,新加坡教育部正在積極尋求多維度、多區位、多體驗式的教育機會,拓展本土學生的國際視野,要求不同階段的學生都要有海外學習的經歷,鼓勵學校參加短期交流學習計劃、交換生計劃、海外寄宿家庭計劃等,並對就讀期間赴海外學習時間的比例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小學10%、理工學校25%、中學和理工學院33%、大學50%。同時,鼓勵學校通過組織活動促進留學生和本地學生之間的交流。

2009年,新加坡政府宣布設立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Singapor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SUTD),是新加坡第4所由政府資助的大學。該校在2012年開始運營,並與麻省理工學院和浙江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在新加坡政府的大力資助下,新加坡的4所大學通過與領先的世界級大學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國際聲譽穩步增長,在全球範圍內也更具有知名度與競爭力。2010年10月,IAAP指出,新加坡的高等教育系統已經到達一個分水嶺,新加坡的大學也要走出去,呼籲在世界各地設立分校,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2

NUS國際化政策的特徵

NUS的國際化辦學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體現新加坡高等教育國際化變革。通過對NUS的年度報告、大學的使命闡述、大學校長或政府領導人的重大活動講話、媒體報道、大學官方網站、政府政策文件等進行分析,探索該校國際化發展的政策特徵。

(一)成立大學國際化專門責任機構

1996年,NUS成立國際關係辦公室(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fice,IRO),以此作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化戰略的指揮中心和前沿哨所。IRO以促進更緊密的國際合作夥伴關係為使命,致力於將NUS打造成為全球優質學生就讀、推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世界一流大學。一方面,IRO不僅為本校的學生和教職員工提供優質的教育體驗和多樣化的交流機會,還為學術和行政專業人員提供豐富的國際課程,如行政人員交流計劃,以了解更多關於大學的行政服務和國際化戰略的信息。另一方面,IRO還與本校各個學院及海外附屬機構合作,開展包括國際暑期項目(International Summer Programmes)、國際實習(International Internships)、國際研究附屬計劃(International Research Attachment Programmes)、以參與和提升為目的的學習旅程(Study Trips for Engagement and Enrichment)等項目。IRO的設置與活動是NUS國際化戰略的一個獨特之處,顯示了該校領導層對大學國際化的重視,並在該部門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國際化活動。

(二)為學生提供全球教育機會與多樣化課程

NUS所開展的學生交流計劃(Student Exchange Programme)為學生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重要平台。該計劃資助學業成績優秀的在校本科生赴全球30個國家的180所頂尖大學進行為期至少半年的學習。根據NUS2016年度報告,該校參加海外交流項目的人數從2000年的289人上升到1861人。學生交流計劃的實施,為學生提供在英國、中國、印度、美國、墨西哥、南非、波蘭等不同國家高校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感受不同文化和不同的學習環境。除提供學生交流計劃之外,還有如暑期國際交流項目等其他計劃。這些項目主要包括:新加坡教育部和中國教育部合作牽頭的中新本科交流項目,旨在讓新加坡的學生深入了解中國,讓中國學生全方位體驗新加坡生活;耶魯大學國際學生訪問計劃,參加該計劃的學生可以在耶魯大學完整學習一年,同時可以選修耶魯大學的所有課程,參加所有耶魯大學學生的課外活動;NUS淡馬錫基金會國際領導力區域網路計劃(The Temasek Foundation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Enrichment and Regional Networking Programme)旨在培養學生領導才能,通過與東南亞、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合作,為學生提供文化交流、社區參與、領導力發展的機會,培育下一代亞洲領袖。

此外,作為其國際化戰略的一部分,NUS與諸多世界一流大學開展合作,提供廣泛的雙學位、聯合學位、並行學位課程。例如,2010-2011學年,推出了與倫敦國王學院合作的雙學位課程,包括生命科學學士學位(榮譽學士學位)和分子生物物理學研究碩士(Master of Research)學位,以及與東京大學首次進行的公共政策雙學位課程。此外,還與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NYU)法學院一起開設雙學位碩士課程,該學位課程由NYU和NUS協作教學。目前,NUS與世界頂尖大學共有超過71個雙學位、37個聯合學位、23個並行學位課程,這些課程一部分在新加坡進行,一部分在海外合作大學進行。

(三)與世界一流大學合作,開設海外學院

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發展,NUS實施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海外學院(NUS Overseas Colleges)計劃。自2002年起,該校在美國矽谷、中國上海、瑞典斯德哥爾摩、中國北京、以色列特拉維夫、加拿大多倫多、美國紐約、瑞士洛桑、德國慕尼黑等地開設了海外學院。在該項目下,NUS的本科生有機會到海外學院所在地的企業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在這些海外學院里,學生一方面可以參與初創公司的實習,另一方面可以在那些與NUS合作的大學中進修相關課程。

同時,NUS也與眾多頂級的海外大學聯合成立學院。2005年4月,杜克大學與NUS合作,於新加坡設立醫學院,並完全按照杜克大學醫學院的課程體系設置了四年制的醫學博士課程。2011年4月,NUS宣布成立耶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院,以提供獨特的文科教育,彙集東西方知識傳統,開設涵蓋西方和東方文化精髓的課程,探索兩者之間的異同,並更好地為在同一個相互依賴的全球環境中進行終身學習做準備。這項合作使NUS的國際化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在亞洲文科教育領域作出重大貢獻,從而提高了該校在全球教育領域的競爭力和領導地位。此外,NUS還與知名國際夥伴聯合創建了海外教育與研究中心,如國大-蘇州研究院(設於蘇州工業園區)、國大-清華下一代搜索技術聯合研究中心(設於北京)、國防科技實驗室(與法國高等電力學院、法國國家航天航空研究中心、國防科技局聯辦)等。

(四)積極推展全球智網,建立戰略聯盟

NUS近年來在教育與科研領域積極推廣全球智網,與世界頂尖大學建立夥伴聯盟,為教學、學習、研發、創新等各個層面帶來新觀點、新機遇。NUS與全球領先的大學建立全球聯盟,包括國際研究大學聯盟(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Research Universities,IARU)、環太平洋大學聯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APRU)、21世紀大學協會(Universitas 21,U21)、東盟大學聯盟(ASEAN University Network,AUN)、英聯邦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Commonwealth Universities,ACU)、東南亞高等學術機構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ASAIHL)以及東南亞和台灣大學校長論壇(Presidents』Forum of Southeast and South Asia and Taiwan Universities,SATU),從而提升了該校的國際地位,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俱樂部」。NUS利用全球大學網站的多元化和獨特優勢,在教育和研究方面取得卓越成就。NUS在建立夥伴關係方面的戰略舉措,進一步加強了該校在全球教育界的國際地位,展現了其作為全球性大學的追求。

3

啟示

國際化是全球化時代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雙一流」建設的必經之路。在我國進行高等教育國際化變革中,NUS的一些經驗值得學習與借鑒。

(一)在大學設立專門的職能部門負責高等教育國際化工作

目前,中國大部分高校都沒有專職機構來負責國際化工作。一般來說,相關的工作都由大學的外事處或對外交流合作處承擔,主要負責國際交流項目的管理、學生和教職工出入境的管理、國際學生管理、外國專家聘請等工作。而NUS設立的專門機構持續負責學校的國際化工作,制定國際化發展戰略,在計划下開展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十分明顯。在「雙一流」建設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校應更加重視大學的國際化工作,通過專門的機構負責制,根據學校自身的具體情況與學科發展特點,制定相應的計劃與戰略,才能有的放矢,達到相應目標,彰顯現代大學的辦學理念、辦學思路和領導智慧。

(二)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辦學,深化國際合作

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起步階段,新加坡大力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並將其本土化,借鑒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在實踐中打造具有新加坡特色的大學與高等教育體系。同樣,在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進程中,引進國外的優質教育資源能加快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的步伐。我國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方面的實踐較為豐富,但需要注意:一方面,在引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基礎上,我國高校應致力於加強自身的能力建設,將從國外高校吸取的經驗本土化,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機構;另一方面,應該與國外一流大學建立深層次的合作,共同打造科研中心或進行項目研究等。例如,浙江大學在海寧建立的國際聯合學院就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浙江大學海寧國際校區與國外一流大學開展深度合作,設立了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交叉研究中心、成果轉換機構等,成立了浙江大學-帝國理工學院應用數據科學聯合實驗室、浙江大學-愛丁堡大學聯合學院、浙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校區聯合學院等機構。通過國際化的教學氛圍與環境的創設,引進國際化教學和科研內容,並與本校原有的教學與科研內容有效結合,全面提升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

(三)中國大學應該「走出去」,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設分校

NUS的海外學院計劃提高了該校在全球教育領域的競爭力,新加坡也成為區域教育的中心之一。在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歷程中,不應僅僅引進國外教育資源,更應有走出去的勇氣與決心。「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國高校「走出去」開展多層次的海外辦學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國大學在開拓留學市場,吸引海外學生來華學習的同時,還應充分利用目前擁有的高等教育資源,加快中國大學「走出去」的步伐,與沿線國家的高校進行合作,打通壁壘,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例如,通過定期召開大學校長論壇、學分互認與聯合學位頒發等方式,進一步促進學生交流、學術交流、國際合作。我國大學還應該抓住契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設教育與培訓機構與海外分校,增強沿線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的認同感,培養熟悉中國國情、理解中國問題,能夠適應當今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發展的複合型、職業型、領袖型的知華友華人才。

(四)中國大學應加入國際大學聯盟,參與地區與國際的多邊對話

NUS十分注重與其他國際高校建立夥伴關係和戰略聯盟,並在這些組織中起到了領軍作用,擁有一定的話語權。研究型大學戰略聯盟的形成是大學的理性選擇,有利於大學間的強強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加強學術品牌競爭力。中國大學在國際化進程中,也應當積极參与到國際大學聯盟中,並在地區與國際的多邊對話中,將中國觀點與態度傳遞給其他高校,在國際聯盟中發出中國聲音,提升自己的國際影響力與競爭力。2017年3月21日,「一帶一路」中波大學聯盟成立,該聯盟的成立旨在促進中國與波蘭的全面交流,促進中國與波蘭高等教育界的合作;2017年4月29日,由清華大學發起的亞洲大學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該大學聯盟的成立,旨在促進亞洲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創新與文化交流,提升亞洲大學在全球的影響力。作為聯盟的成員,也可以利用機會共同打造科研協同中心,將其作為國際文化交流、國際合作的平台。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中國大學應積极參与並組建類似的國際大學聯盟,與其他世界一流的大學建立合作網路,充分整合和利用資源來加速自身的發展。

來源:世界教育信息雜誌2018年第03期

轉載請註明來源:世界教育信息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教育信息 的精彩文章:

哈姆·本·默罕默德數字化大學校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理事會主席曼蘇爾·阿瓦爾

TAG:世界教育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