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荊林波:如何提升我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

荊林波:如何提升我國智庫的國際影響力?

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中提出的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前,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較大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的高端智庫」,如何實現上述目標呢?筆者認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必須立足現實,強化國際合作,提升智庫國際影響力。

基本現狀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2015年成功發布《全球智庫評價報告(2015)》後,2016年啟動了「中國智庫綜合評價AMI指標體系研究」項目,對2335條外部數據進行合併後,保留了1303條考察數據進入第二步的樣本智庫遴選環節。通過三輪調研,項目組共遴選了722家樣本智庫,採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進行評價,對各類參評智庫531家進行評價,按照AMI指標綜合打分遴選出166家核心智庫,最後在2017年11月發布了《中國智庫綜合評價AMI研究報告(2017)》。報告顯示我國智庫在提升國際影響力方面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我國智庫獨立舉辦的有國際影響力的會議少。即使對於25家國家高端智庫而言,每年舉辦了不少國際會議,但真正能夠產生廣泛國際影響力的國際會議寥寥無幾,受邀在重要國際會議上發表宏論的智庫專家則更少。

第二,我國智庫在國際合作方面缺乏統籌。國際合作單打獨鬥為主,協同合作少;國際合作機構選擇缺乏主動篩選,被動式合作、「隨緣式」合作多;智庫人員參與國際合作交流缺少長遠規劃,短平快項目多;智庫的國際合作項目議題把控不夠,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意圖貫徹不力。特別是,我國智庫人員的跨國互動以單項出訪為主,「引進來」領域的工作相對較弱。國內智庫與海外智庫之間的人員互訪交流並不對等,智庫人員的學習和培養需要通過到海外進修而實現,即我們目前仍處在到西方國家「取經」的階段。這種單向出訪的背後有很多因素,包括我們沒有與國際有關智庫建立起固定的聯絡機制,因此一提起出訪國外智庫,總是想起布魯金斯學會、蘭德公司等有限的幾家智庫;我們的出訪交流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出訪的天數、次數等,導致對外交流的不可持續;我國智庫的出訪缺乏長期規劃;等等。此外,有的智庫把出訪作為福利,獎勵部分人員,甚至有智庫把國際出訪作為沖抵費用的手段,這些都大大降低了智庫出訪的效果。

第三,在國際有影響力的媒體上發聲不夠。不可否認,西方主流媒體存在著明顯的意識形態導向,如何通過國際媒體,包括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自媒體,發出我國智庫的聲音,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高端智庫的發展。一方面,國內智庫在舉辦的各種會議和提出的各種觀點中涉及的議題仍以關注國內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為主,國際化、有深度的討論較少,更不必說提出在全球範圍內被廣泛接受和認可的創新型概念。另一方面,中國的智庫學者目前在國際舞台上表達觀點的機會仍相對較少,很多重要的國際會議中鮮見中國人的身影。中國智庫爭取國際話語權、提升在國際輿論界的感召力和影響力還需要智庫界的共同努力。

第四,我國智庫成果的「走出去」仍然存在著許多空白點。許多國內有較大影響的學術成果、資政報告,並沒有翻譯出版,沒有在國際上發揮引導作用,也影響了我國智庫的國際地位。目前國內智庫的生態圈仍然相對封閉,以中文傳播為主,自說自話的現象較為明顯。這種局限性首先體現在傳播平台的設計和可獲得性上,目前國內智庫的官方網站大都以中文為主,極少數智庫嘗試性地開設了英文或其他語種網站,但結構粗糙、更新頻率較低;而基於使用人群的特點,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的開通更是基本僅服務於中國人。

第五,我國智庫在海外設立的分支機構可謂鳳毛麟角。目前,在25家高端智庫試點單位中只有新華社基於其原有的機構設置擁有海外常駐機構。迄今,新華社已經相繼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總分社、分社、支社和記者站,但這些機構在做好媒體工作的同時怎樣發揮好新華社的智庫功用仍是需要相關管理者進一步思考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已經在境外建立了三家分支機構。比較來看,美國許多耳熟能詳的智庫都擁有海外的分支機構。其中最為中國智庫界熟知的布魯金斯學會和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都在清華大學設立了分支機構——清華—布魯金斯研究中心和卡內基—清華全球政策中心,它們在中國智庫界產生的影響力有目共睹。此外,中國智庫在國際上聘用的專職與兼職智庫人員仍然比較少,所以,在國際化網路組織的建設上仍然有較長的路要走。

第六,我國智庫在外語應用方面存在諸多短板。比如,我國智庫的外語網站一般只限於英語或者有限的某種語言,研究人員使用外語公開發布研究報告、發表學術論文的語種數,出版外文期刊的語種數和發布外文專題報告的語種數也比較有限。

未來取向思考

第一,整合國內智庫資源,在全國高端智庫理事會的協調下,力爭打造若干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峰會。充分挖掘我國25家高端智庫的現有資源,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牽頭的一帶一路智庫峰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中國發展高峰論壇、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的全球智庫峰會等,逐步優化,培育出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會議。

第二,在國家外國專家局等有關部門的協調下,有目標、有計劃地組織國際合作交流,避免一陣風地、走馬觀花地考察歐美高端智庫。鼓勵我國智庫與國際高端智庫之間進行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結對子;每個智庫都應該有培育國際化人才的計劃,用5年乃至10年培育出一批在各個領域裡的領軍人物;適時選擇國際合作方和國際大牌人物,制定長期合作計劃,有計劃地攻克一些國際難題,消除國際對我國的誤讀,建立起國際智庫之間的友好聯盟。

第三,我國智庫應當積極爭取在國際主流媒體上定期發聲。可以考慮建立與國際主流媒體的合作機制,力爭在10年內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智庫專家。現在我國有千人計劃,吸引國際人才回國,也應該有類似的千人計劃支持國內智庫人員在國際上發展,在國際舞台上發出中國的聲音。特別是在重大國際事件上,我國智庫應該及時發聲,爭取話語權。

第四,國家有關部門應該設立專項資助,鼓勵智庫成果「走出去」。現在,我國智庫人員出國考察的不少,但也應在出國的同時,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播出去。

第五,加大我國智庫海外分支機構的建設,鼓勵我國智庫自建,更鼓勵我國智庫與外國機構合建海外分支機構,充分發揮我國智庫的國際傳播作用。利用海外分支機構,定期舉辦國際研討會,增進彼此了解,逐步提升共識。

第六,我國的智庫要加大國際化人才的培育。智庫應當一方面積極鼓勵人才的對外交流,每年為不同研究領域的智庫人才到國外智庫開展合作研究、參加重要國際會議提供便利條件,增強智庫人員的國際交流能力。另一方面,也應當適度聘請國外的專家學者來中國智庫交流、訪學,甚至是進行常駐性的研究,為國內的智庫人員創造多元的、國際化的工作環境。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

原標題:提升我國智庫國際影響力——問題與對策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濤等:老年人總買保健品可能與情感孤獨有關
蔡美花:地方綜合性大學新型智庫建設問題思考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