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於洪君:中國智庫對外傳播的使命與任務

於洪君:中國智庫對外傳播的使命與任務

近幾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直接關心和推動下,黨中央國務院加強政策指導,社會各有關方面積極支持並加大投入,具有中國特色的智庫建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可喜成果。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民間,一大批積極開展對外交往並致力於國際問題研究的涉外智庫,在參與配合和服務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方面,發揮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它們所積累的工作成果和寶貴經驗,值得認真研究和推廣。

無論在任何國家、任何時候,具有涉外功能的智庫的使命和任務無非分兩大方面:一是就世界秩序、戰略格局、安全形勢、國際關係等相關問題進行跟蹤研究,做出相關判斷和結論,進而為本國政府制定和實施對外政策提供相關意見和建議;二是經常開展不同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在與國際同行交換信息和研究成果、適當開展項目合作的同時,宣介、闡釋和傳播本國的發展理念與有關內外政策的基本主張。

因此,新時代我國涉外智庫必須兼具時政研究和對外傳播兩大功能。就這一點而言,涉外智庫是開展新時代中國特色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它們的對外交往與合作本身就是對外傳播活動,應當在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體布局中佔有重要位置。作為當今世界國際關係中的新型行為體、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參與者,涉外智庫的主要使命和任務應集中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把樹立國家良好形象進而增強國家軟實力作為根本目標。

國家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國家形象又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構件,是決定國家道義凝聚力、政治感召力和行為影響力的關鍵因素。在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日趨複雜、大國間軟實力較量同步加劇的形勢下,我國涉外智庫開展對外交往與傳播,實際上就是在開展中國特色公共外交,因而必須始終著眼於國家形象的塑造和維護。這裡所說的國家形象是廣義的,涉及我們的民族、社會、文化、體制、理念、政黨、軍隊等諸多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國際上樹立中國的良好形象,歸根到底,就是要樹立中國的文明大國形象、東方大國形象、負責任大國形象和社會主義大國形象。智庫不同於走出去的其他組織,譬如企業代表和文藝團體,在對外交往方面,應具有更加鮮明的塑造並維護國家形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通過身體力行、現身說法、堅持不懈的對外交流與傳播活動,向國際社會展示上述四種形象,使我們國內各族人民不斷增強的「四個自信」,逐漸轉變成為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四個相信」。

第二,大力推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成就和改革開放成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來,特別是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擺脫了近現代以來積貧積弱的發展頹勢,進入了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歷史新時代。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成長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對世界貿易和投資的拉動力,已超過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在引導新一輪全球化健康發展、推動全球治理邁向更高階段、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等方面,中國已完成從追趕潮流到引領潮流的歷史性轉變,開始扮演領軍者角色。

我們的智庫在對外交往與傳播活動中,要理直氣壯地宣傳我們的發展和改革開放成就,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傳中國現代化建設與人類進步事業的密切關係,宣傳中華民族全面復興與中國終將和平崛起的歷史必然性。要通過既有學術交流特點又有公共外交色彩的對外傳播活動,使「中國需要世界」和「世界需要中國」的理念成為國際共識,使「中國走向世界」和「世界走向中國」的良性互動成為歷史常態。

第三,旗幟鮮明地宣傳中國共產黨的立黨宗旨、優勢地位和執政成就。

中國共產黨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立黨之本的政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政黨,同時又是為人類進步事業而奮鬥的政黨。作為當今世界黨員最多、組織結構最嚴密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著13億中國人民,在現代化進程中取得了震驚世界的光輝業績,為人類歷史新時代譜寫出嘆為觀止的英雄史詩。中國共產黨非常重視國際交往與合作,執政以來始終把黨的對外關係當作國家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世界許多政黨都在研究中國共產黨,都在研究中國共產黨成功執政的經驗和秘訣。

中國智庫在對外交往與傳播活動中,自然而然要涉及我們黨的思想理論、綱領路線和內外政策。智庫以學術交流和理論探討等形式開展公共外交和信息傳播,應勇於利用一切機會和可能,宣傳中國共產黨立黨為民、奮發圖強、廉潔自律、開明開放的優良品格,展示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改革創新、包容合作、銳意進取的時代風範,使中國共產黨在世界政黨政治大格局中的形象更加光彩奪目,影響更加廣泛深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最新論述,即「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為自己的使命」,應當通過我國智庫的公共外交活動,遠播到全世界各個角落。

第四,堅持文明平等、文明對話、文明互鑒的理念。

社會主義的建立和發展是以借鑒人類社會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為前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立和鞏固,中國現代化事業的推進和發展,從來都不是封閉的,更不是保守的和排他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持續推進,本質上依然是海納百川和兼容並蓄的歷史過程。

在全球化加速發展、各國經濟聯繫日益廣泛、人文交流愈加深刻、安全關切彼此攸關的歷史新時代,中國智庫對外活動要始終不渝地堅守文明平等原則,率先垂範地實踐文明互鑒理念;要把弘揚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傳統文明、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型文明,與研究借鑒人類社會積累的一切文明遺產,包括西方社會創造的優秀精神文化成果,有機地統一起來。中國智庫的對外交往和傳播活動,只有長期堅持文明平等、文明對話、文明互鑒的理念,最終才會使我們的智庫本身乃至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在國際社會中產生出不斷增強和不可詆毀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公信力。

第五,始終注意中國智庫在國際交往中的話語權建設和引領性作用。

由於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因素,西方國家的智庫,特別是美國的智庫,在國際交往與傳播活動中具有話語權優勢,搭建了許多有利於發揮特殊影響力的機制和平台,因而處於某種霸權地位。我國智庫的對外交流與傳播,作為中國特色公共外交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如同國家其他各項工作一樣,是需要不斷改進創新、協調推進的系統工程。如果用「大道至簡」的思維方式去運作中國智庫的對外交流和傳播,歸根到底,還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講述中國故事、傳達中國聲音、展示中國經驗、闡釋中國政策、提供中國方案。這樣的傳播工作既要轟轟烈烈、先聲奪人,又要扎紮實實、潤物無聲。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注重語言技巧和風格,注意提煉和使用有獨特影響力並能為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中國式話語體系。

中國智庫的對外交流與傳播,屬於新時代中國特色公共外交的範疇,既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民間外交,也有別於普遍公認的政府外交、文化外交或外宣工作,要注意與國際上同類活動在方式方法上實現無縫對接。這不僅是我們思想戰線和學術界擴大開放的新事物,也是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領域。應從服務於國家安全與主權、拓展國家發展利益與安全利益、服務於中華民族全面復興和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思維出發,繼續加強這方面的政治領導、政策引導、機制建設和人才培養。

國家外事管理機關,特別是智庫本身和智庫主管部門,要堅持不懈地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努力使智庫的對外交往與傳播逐漸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智庫外交」,使「智庫外交」成為中國特色公共外交的重要生力軍。要加強對「智庫外交」的總體設計與分類指導。要把日益活躍的智庫對外交流與傳播活動,納入到公共外交的長期規劃中去,精心策劃,優化管理,提高質量,打造品牌。我們相信,經過多方面共同的努力,智庫對外交往與傳播,終將成為複合型、立體化、寬領域、多維度的中國特色大外交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線,成為官方外交不可替代的必要補充。

(作者系中聯部原副部長、中國人民爭取和平與裁軍協會副會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何迪雅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學者觀察:普京連任總統懸念不大 未來國家治理挑戰依舊
牛津大學學者:將社會學視角引入經濟學研究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