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的介紹

「區塊鏈」的介紹

1.1區塊鏈的起源

區塊鏈技術起源於化名為「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學者在2008年發表的奠基性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電子現金系統》。文章提出,希望可以創建一套新型的電子支付系統,這套系統「基於密碼學原理而不是基於信用,使得任何達成一致的雙方能夠直接進行支付,從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參與」。該論文催生了比特幣,標誌著人類社會的貨幣體系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比特幣採用了區塊鏈公開的分散式賬本的設計思路,真正擺脫了第三方機構的制約。

區塊鏈技術被認為是繼大型機、個人電腦、互聯網、移動/社交網路之後計算範式的第五次顛覆式創新,是人類信用進化史上繼血親信用、貴金屬信用、央行紙幣信用之後的第四個里程碑。區塊鏈技術是下一代雲計算的雛形,有望讓人類社會從目前的信息互聯網向價值互聯網轉變。


區塊鏈系統根據應用場景和設計體系的不同,一般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專有鏈。

公有鏈各個節點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網路,並參與鏈上數據的讀寫,運行時以扁平的拓撲結構互聯互通,網路中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服務端節點。

聯盟鏈各個節點通常有與之對應的實體機構組織,通過授權後才能加入與退出網路。各機構組織組成利益相關的聯盟,共同維護區塊鏈的健康運轉。

專有鏈各個節點的寫入許可權收歸內部控制,而讀取許可權可視需求有選擇性地對外開放。專有鏈仍然具備區塊鏈多節點運行的通用結構,適用於特定機構的內部數據管理與審計。

區塊鏈技術應用發展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數字貨幣為起點,相關應用和所支持的軟硬體為區塊鏈1.0。主要包括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貨幣,是區塊鏈技術目前最成功的應用。

第二階段,區塊鏈2.0由數字資產開啟,可以被理解為區塊鏈技術在其他金融領域的運用。包括目前華爾街銀行聯合想要打造的區塊鏈行業標準,提高銀行結算支付的效率,降低跨境支付的成本;交易所積極嘗試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股權登記、轉讓等功能。

第三階段,區塊鏈3.0將區塊鏈應用的領域擴展到了金融行業之外,由更廣闊應用場景覆蓋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各類社會活動中實現信息的自證明,不再依靠某個第三人或機構獲得信任或建立信用,大大提高了整個系統的運轉效率。


區塊鏈技術已成功應用於數字加密貨幣領域,未來,在經濟、金融和社會系統中也存在廣泛的應用場景。

價值交互的基礎是雙方信任的建立。區塊鏈技術的革命性在於它實現了一種全新的信任方式,通過在技術層面的設計創新,使得價值交互過程中人與人的信任關係能夠轉換為人與技術的信任,甚至於由程序自動化執行某些環節,商業活動得以更低成本的實現。

目前,區塊鏈點對點價值傳輸顛覆了人們對互聯網的想像,區塊鏈應用也延伸到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其中最成熟的領域當屬金融領域(支付、交易清結算、貿易金融、數字貨幣、股權、私募、債券、金融衍生品、眾籌、信貸、風控、徵信),其他行業(醫療健康、IP授權、物聯網、教育、社會管理等)的應用也在加速發展階段。未來,區塊鏈應用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男生最想做女生的第幾任男朋友?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今年最流行的衛衣穿搭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