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晚清最可悲的一位大臣,死前讓後人千萬提防一個國家,卻不是日本

晚清最可悲的一位大臣,死前讓後人千萬提防一個國家,卻不是日本

「世上最難寫的字,莫過於自己的名字。王爺,你的路還長著呢,讓老臣替你簽!」這是晚清第一重臣李鴻章簽訂喪權辱國《馬關條約》說的話,每每讀此處,淚目。

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李鴻章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他無論是在政治還是文化上都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因此,他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更是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四大領袖人物裡面辦實事最多的人。他認識到西洋文化的先進性,那時清王朝和列強特別是日本的關係已經緊張,各國對滿清虎視眈眈,滿清在世界上的局勢越發危險。

他曾說:「中國但有開花大炮、輪船兩樣,西人即可斂手。」他主辦的洋務中有500多個中國第一,200多個亞洲第一。他是中國近現代電力、電訊、郵政、金融、外貿、鐵路、航運、冶金、造船、教育、翻譯、出版、海軍、兵器等多項事業的開山鼻祖。他培養出來的高級人才更是數不勝數,為中國日後的崛起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這方面,無人可詬病,他功不可沒!

李鴻章若生於盛世,必流芳百世,可惜他生於亂世,用「生不逢時」四個字來形容李鴻章的一生再合適不過,李鴻章有大智慧,比起守舊派,他能清醒地看到中外形式,儘管作為滿清重臣,他無法跳出自身的局限,但他依然在保皇的前提下,大力改革,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生產力!

李鴻章一生中最令人詬病的便是他簽訂的《馬關條約》,曾經清大臣第一人的李中堂從此成了渙散中華民族精神的賣國賊、苟且偷生的小人。

其實說是他簽訂的,實在是冤枉他了。慈禧太后要簽訂《馬關條約》,李鴻章只是替慈禧太后背了黑鍋。整個大清朝已走向沒落,李鴻章只不過不幸的成為了慈禧的炮灰,身為朝中重臣,他有自己的無可奈何。李鴻章說到底只是一介臣子,他無力擺脫這沉重包袱。他妥協了,不因日本人的恐嚇,不因他隨時都有生命危險,而因中國內部的壓力。

簽約是肯定的,但在具體條款,他還在堅持。他挨了一槍,抵了一億兩白銀,卻兩次淪為國人眼中的漢奸和賣國賊。據說他在簽字前的最後關頭,曾經老淚縱橫地對使團的美國顧問科士達說:「萬一談判不成,只有遷都陝西,和日本長期作戰,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國,中國可以抵抗到無盡期。日本最後必敗求和。」

世上最難寫的字,莫過於自己的名字。王爺,你的路還長著呢,讓老臣替你簽!」這是晚清第一重臣對隨同王爺說的話,每每看到此處,淚目。

悲痛欲絕的李鴻章在簽字回來後,再一次大口大口地吐血。個中苦痛、無奈又有幾人能知?

為了國家他可以強硬到不怕死,也可以「軟弱」到放下他高貴的重臣架子。

李鴻章一生有勇有謀,敢作敢當,是晚清的頂樑柱,只可惜帝國黃昏,孤臣一哭,大樹飄零,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當時的清朝積重難返,李鴻章扛起晚清半邊天,每次承擔的都是帝國最不堪之事,難怪梁啟超後來說:「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

直到他臨死之際還心心念念國家,留下了絕命詩:「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辛丑條約簽訂後不久,心力交瘁的晚清重臣李鴻章很快也就撒手人間了。臨終前對身邊人說:「西方列強,唯俄羅斯有亡我之心,不可不防」。李中堂雖然老矣,但是卻還是看的清楚,俄羅斯是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11月8日出版的英國《泰晤士報》,用了足足兩個整版的篇幅,詳細介紹了李鴻章的生平。美國駐華使館降半旗表示致哀。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聽聞此消息均「哭失聲」,贈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謚文忠,賜北京建祠。清代漢人官員北京建祠者,僅李鴻章一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人說史 的精彩文章:

90年代中國老照片:圖3摩托車非常拉風,最後一張看著會哭

TAG:眾人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