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覺得以後養貓養狗的人會越來越多

為什麼我覺得以後養貓養狗的人會越來越多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愛貓愛狗、愛動物的,善良的一群人。送給所有教育行業的工作者們,尤其是一線的老師們!

最近聽說一個朋友在學習寵物醫學,準備以後開寵物診所並提供寄養服務。有人問我:你覺得這個行業以後的發展會好嗎?

我說:我覺得會。因為以後這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邊界會越來越清晰,或者說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會越來越平常。所以人會越來越孤獨,或者說人會越來越喜歡獨處,因此養動物的人就會越來越多。

但是,我喜歡說「養動物」而不是說「養寵物」

因為「寵物」這個詞給人感覺就類似於「玩物」:我想玩的時候玩,不想玩的時候就可以棄置一旁。而「動物」是有生命的,是有內心感受的,我們人也不過就是高級一丁點的動物而已。

1

人和動物的唯一差別,我認為只有2種:

動物只要吃飽睡好就沒有其他慾望了,而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

人類有思考和自控的能力,動物沒有

正因為這根本上的區別,讓人變成了一種極為複雜的動物,有時候還極其「危險」

我曾經問過有長期養動物習慣且選擇丁克的一個朋友,我說:為什麼很多人寧可養動物,養貓養狗也不願意生孩子?

這位朋友說:因為動物很簡單,你只要真心對它好、照顧它溫飽,它就會對你感恩,對你忠心,反饋你雙倍的好,而人就不行。

這句話讓我想到了東野圭吾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兩種東西不能直視。一種是太陽,一種是人心。

然後我想到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裡,每家每戶都會養動物的一種現象,哪怕是這個家裡有新生兒出生,父母也不會把養了很久的貓貓狗狗送走。

2

在美國,家庭和家庭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邊界異常清晰。每個人追求的幸福都是以家庭、以三口之家為單位展開的。我們可以說那是一種冷漠,但也可以說是一種清醒。

相比,我們中國人就習慣了「熱鬧」。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小酌。我們自以為是個多麼有人情味的國家和民族,然而其實我們每天在參加的,不過是一場場徒有其表的假面舞會。

在我生活的居民小區里,我就經常看到老年人清晨傍晚多次帶著養的貓貓狗狗出來遛彎。每逢這時就會想:等我的孩子成人以後,我也要跟這些老年人一樣,離開孩子過自己的生活。也許到了那一天,我也會養個貓,或者養條狗陪伴在側。哪怕哪一天老死在家裡了,好歹也有人會我掉掉眼淚、哀鳴幾聲,好讓周圍的鄰居可以及時通知我的子女來幫我處理後事。

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我想得有點遠。但我從小就有「向死而生」的觀念固著在腦子裡。因為我一直認為人,只有到了蓋棺定論的那一天,才能說自己這一生過得到底怎麼樣。

3

在我工作的公司里,我接觸過不下100個英語老師,男的女的、結婚的沒結婚的、有孩子的沒孩子的,都有。然後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在這些老師里,竟然有半數以上的平時有養動物的習慣,尤其是養貓。

每次碰到這樣的採訪對象,我都會問:老師,您喜歡養貓,有什麼特別的原因或者說情節嗎?

大部分老師都會比較委婉地回答我,或者說他/她們說的原因可能並不完全是真正的理由。但是我知道,原因在哪裡。

我們的老師,365天幾乎每天都要講課、備課、檢查學生課後作業和複習情況,每到考試前後、出分前後,都是他/她們最期待也最緊張的時間。跟一般的體制內的老師不同,他/她們是沒有寒暑假的,不但沒有,寒暑假裡是他/她們最忙的時間。用心輔導了學生,如果成績出來讓學生和家長滿意倒還好,要是不盡如人意,那麼結果只會換來學生或家長的投訴、抱怨以及績效考核的差評。

所以他/她們的生活,是極簡的。除了溫飽,幾乎就沒有能滿足自己的地方,甚至他/她們都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經常受到來自家人的不理解、抱怨,甚至引發家庭矛盾,壓抑自己的情緒以至於身心都不得放鬆。只是,他/她們依然選擇了堅持在這樣的崗位上,哪怕沒有一個人理解和肯定。

所以,他/她們需要一個情感上的「出口」,需要有足夠的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所以,他/她們是享受孤獨的一群人。

遺憾但所幸的是,我也是這其中之一。區別在於,他/她們選擇了用養動物的方式治癒自己,我選擇了和文字做朋友的方式治癒自己。

4

我平時有經常看歐美影視劇、中外文學作品的習慣。然後我發現無論是藝術家、作家都有這些共性:

非常享受孤獨

對人性看得通透淡然

無所謂別人的評價和議論

熱愛每一種有生命的物種

認清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歐美的影視劇里,我還發現幾乎每部片子的主人公身邊都有動物。所以我大膽猜測:動物說不定是可以治癒人心的。於是我去查了一些資料,得到了以下經過科學驗證的結論:

動物心理療法,是存在的。

Reference

1.海豚可以治療腦癱

今年9月,5歲的腦癱患兒丁丁成了首位免費進入湖北省武漢市新世界水族公園接受海豚療法的特殊遊客。

丁丁的媽媽帶他在多家醫院就診治療,均不見明顯療效。在得知深圳有4名腦癱兒童通過海豚療法取得了一定療效之後,經過多方努力,武漢市水族公園的「海豚醫生」終於「接診」了這名患兒。

而早在1978年,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神經病理學家就創立了一套「海豚人性療法」。這一療法最初被應用在患唐氏綜合征的孩子身上,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在海豚的陪伴及刺激下,對於感官刺激的注意力增加。

於是研究人員便將這套方法運用於各種對身邊環境刺激缺乏反應的患病兒童。納澤森教授認為,在對這些兒童患者的治療中,海豚比心理諮詢師們更有用。

2.養貓養狗可以治療自閉症/孤獨症

美國的精神科的臨床個案報告中,曾出現自閉性兒童,對特定動物(貓與狗)有親密關係的案例。患者的暴力傾向不會出現在和自己有互動關係的動物身上,並且患者主動擔任照顧動物的類母親的角色,負責餵食及清理排泄物。這樣的結果,讓醫學界大吃一驚。

在具體的醫療數據中,動物療法可讓人血壓降低,穩定三酸甘油脂值,可減輕人的一些神經性方面的癥狀,如較少頭痛,失眠等癥狀。心理層面,有同伴動物者,較少有寂寞感。

在社會功能方面,有同伴動物者個性較開朗,較為人所接受,促使兒童人格正性的發展,如信賴關係、尊重生命、愛的付出與回饋,責任心的培養,都是成長過程中非語言的學習。讓兒童的同伴動物,取代現今貧乏的視聽媒體暴力的污染,將有助於兒童的人格發展。

在人的成長中,嬰兒期完全未社會化前的狀態,是近似動物原始的本質。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的各項元素,嬰幼兒與動物的相似性更甚於成人。他們共同原始的本能與非語言的理解能力,使他們能互相理解溝通。因此,動物醫療成為

精神科臨床的另類醫療。

3.養魚可以治療緊張型強迫綜合症

在美國波士頓精神病監獄,還有一個緊張型強迫綜合征患者,正好是他病情發作之前,監獄工作人員在他的牢房裡添置了一缸金魚。在短短的半個小時里,他就把房間里所有的東西都砸了個粉碎,被制服了以後,人們才發現這缸金魚被他藏在了一個很安全的地方,一點兒也沒有受到影響。

於是丹尼斯向監獄長申請在牢房內飼養一些鸚鵡和金魚,起初監獄長只批准了90天的試驗期,但現在這個監獄已收養了164隻種類不同的小動物。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和伴侶動物之間充滿著獨特的深情和友善。正是在這種友愛中,人類因對小動物的關愛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健康。紐約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伴侶動物可直接使人的感覺變好,使環境變得更安全。

4.養鳥可以治療神經官能症

在美國波士頓精神病監獄,治療師丹尼斯開展了一項極具創見的試驗,他將「動物療法」引進有著強烈暴力傾向的犯人之中。

丹尼斯說他是很偶然想到『動物療法』的。一天,一隻紅襟鳥很不小心地飛進了犯人們的活動區,我看見他們逮住了它,正準備趕過去阻止他們的獵殺行為。在我們的監獄裡,有一些是嗜血成性的精神分裂患者。但我卻看到他們在很友好地替它梳理羽毛,臉上露出很和善的表情,他們居然還聯合起來,給它找來小蟲餵食。這種和平的景象真是很少見。」

5.養馬可以調治焦慮症

以色列騎術治療研究中心成立於1986年,是以色列眾多利用馬和狗等動物研究和治療各類疾病的唯一一家純專業研究中心。

該中心的專家說,由於有些病人有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障礙,如煩躁、對治病失去信心、過於內向等,若使用常規治療方法,往往得不到病人的配合,因此也較難達到治療效果。

而人與動物之間有著自然融洽的天性,較容易相處和溝通,沒有心理障礙。例如,騎馬不僅是一種體育運動,而且能夠對病人的有關部位起到按摩作用,對腦性麻痹及先天性肌肉萎縮的病患有非常好的康復效果。

5

雖然通過養動物來緩解心理危機是科學的,是被證實能有效緩解心理危機的方法,但是這不代表人類從此以後就不需要互相交流了。畢竟,這只是一種補償方式,所謂「補償」就意味著在某些地方,我們人類的愛是有缺失的。

我有時候身體出現體表性癥狀的時候,生病的時候,就經常會意識到「身體出了問題,心裡一定有什麼事發生」。反之,心裡有了事,經年累月如果一直不予以排解,也會反射到身體上。

「身心合一,相由心生」基本是一個真理。所以老年人才會說:看一個人的面向就知道這個人怎麼樣。這是通過時間和經歷獲得的經驗,也是感覺。同樣有這樣感覺的,還有孩子,尤其是六歲以前的孩子。此外,就是動物了。

所以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的發展、體制逐步健全,老人、小孩和動物會變成「吉祥三寶」,我們身邊的每個家庭都會開始養動物、養植物,我們會對那些所謂的身外之物看得越來越淡。因為我們會越來越清楚一點:

人,生而孤獨。

故事|閱讀|教育|電影|心理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瞳心仲致 的精彩文章:

希望你能「被人喜歡」而不要去「討人喜歡」
為什麼說「父母越是狠心,對孩子越好」呢?

TAG:瞳心仲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