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阜姆飛走了,意呆利夢碎了

阜姆飛走了,意呆利夢碎了

阜姆(義大利語:Fiume),即今天克羅埃西亞城市「里耶卡」(Rijeka),一戰時為奧匈帝國屬地。1915年4月,義大利與英、法、俄等國在倫敦簽訂密約,決定站在協約國方參加一戰,以換取戰後得到亞得里亞海沿岸阜姆主權的承諾。

然而在1919年2月的協約國倫敦會議上,由於英、法、美3國不願加強義大利在地中海和巴爾幹的勢力,拒不履行倫敦密約,反而將阜姆劃給了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即後來的南斯拉夫王國)。

1919年4月,由於強索阜姆未得,義大利首相奧蘭多退出和會,《凡爾賽和約》簽訂後,義大利得到阜姆的希望徹底落空。同年9月12日,意國家主義派首領、著名詩人加布里埃爾·鄧南遮在墨索里尼的煽動和支持下,率領一支由2500名退伍軍人和極端民族主義者組成的「阿迪蒂」義勇軍佔領了阜姆,宣布併入義大利。

1920年3月,協約國為解決意塞兩國的爭端,將阜姆暫列為自由邦,並在城內發行加蓋「Citta Di Fiume」(阜姆市)的原奧匈帝國克朗紙幣作為臨時貨幣流通。

11月,意塞兩國簽署了《拉帕洛條約》,義大利放棄領土要求,承認協約國在阜姆及周邊地區成立自由邦臨時政府。但條約公布後,鄧南遮拒不撤兵。

12月,意政府下令炮轟並血洗了阜姆城,驅散了駐紮該市的義勇軍。鄧南遮帶傷撤退,從此退出了政治舞台。

1924年1月,義大利借口阜姆自由邦中義大利人占多數,強迫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再次舉行談判,簽訂了不平等的《羅馬條約》,將阜姆并吞。

1929年南斯拉夫王國成立後,兩國間的領土爭端進一步白熱化,武裝衝突持續發生,直至二戰結束。

1947年2月,美、英、法、蘇等20個戰勝國和意、匈、保、羅、芬5個原軸心國在法國巴黎共同簽訂了《巴黎和平條約》。阜姆連同伊斯特拉半島正式劃歸南斯拉夫,改名斯普立特,後改名里耶卡。

1991年克羅埃西亞脫離南斯拉夫獨立,里耶卡歸屬克羅埃西亞。現在,里耶卡是克羅埃西亞第三大城市和亞得里亞海的主要海港城市。

因公眾號更新較慢,實時了解更多紙幣趣聞,請移步微博關注「紙幣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紙幣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紙幣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