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禁文令點贊!

我為禁文令點贊!

我為禁文令點贊!

太史慈子義

最近的中國杯上,中國國家足球隊最終以1:10排名墊底,這裡我們不去討論比賽的過程和結果,畢竟大家已經習慣了。只是我有了一個新的發現,即這次出場的國足們一個個都綁著繃帶,就像一群受傷的戰士,球員們的外觀被球迷戲稱為「木乃伊球隊」。但實際情況是他們都很健康,不然里皮也不會派這麼多傷員出場,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這就要追根至近期出台的一個足協新規,即上場球員限制文身。為什麼這麼球員喜歡文身,今天就來聊聊文身文化。

文身又作紋身,俗稱刺青,意思是在皮膚上刺出很多圖紋,以視吉祥、崇拜。閩越一帶流行斷髮文身的習俗,《漢書·嚴助傳》中記載:「(閩)越,方外之地,劗發文身之民也。」這實際是原始巫術的「模仿術」,剪去頭髮、在身上文上蛇的圖案,用以嚇走水怪。孔子《論語·憲問》:「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所以被發、文身文化與中原文化(儒家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在中原文化中也有一種文身,卻是懲罰罪犯的刑罰之一,稱之為黥刑(qíng),又稱墨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臉上刺字,然後塗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標誌,以後再也擦洗不掉。不僅給人造成肉體的痛苦,同時使人蒙受巨大的精神羞辱。如秦末淮南王英布,曾因觸犯秦律被處以黥刑。因此《史記》中稱他為「黥布」,他的傳記就叫《黥布列傳》。

北宋有個將軍狄青,早年因替兄代罪被施以黥刑,他勇而善謀,在宋夏戰爭中,常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立下了卓越的戰功。後官至樞密使(相當於國防部長),這也是兩宋唯一一個以武官官至樞密使的武將。宋仁宗曾勸狄青敷藥除掉黑疤,狄青指著自己的臉說:「陛下根據功勞提拔臣,而沒過問臣的出身門戶;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勵軍隊,不敢奉行您的命令。」狄青終生沒有除掉臉上的黑疤。

《說岳全傳》里的岳飛背刺「盡忠報國」(並非精忠報國)四字,《水滸傳》中「九紋龍」史進身上紋有九條青龍的梁山好漢,人稱可見在宋元明時紋身文化已經很流行了,但是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所以有紋身的並不受待見,包括岳飛在內,但民間尚武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大部分民眾都會修鍊太祖長拳(據說為宋太祖趙匡胤發明)來強身健體。但這些文身文化並不等同於黥刑,最大的區別就是黥刑是被動的,文身卻是主動的。

近代以來,文身文化卻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隨著港台影視作品流傳到大陸,特別是受其中的黑社會、古惑仔等等頹廢文化的影響,香港幫派成員中通常都在左臂上紋一條青龍,右臂上紋一隻白虎,因而有「左青龍,右白虎」這句話來代表黑社會份子。大陸很多混跡社會的無業游民也開始搞起文身,紋身也就成為大陸的黑社會的代表。

當然很多事情也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在國外,紋身文化往往與宗教信仰是有關聯的。比如英國球星貝克漢姆將愛妻維多利亞(Victoria)的名字紋在了左手前臂上,但沒有人為此質疑貝克漢姆的人品與道德,這裡面充滿了他對妻子的愛意。

在現代中國,如果有紋身很多職業是不能從事的,比如參軍、考公務員等,因為都要經過嚴格的體檢,因此,我認為這次的足協禁文身令正是一次很好正風氣的舉動。如果不來一場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變革,中國的足球運動很難有長足的進步。禁止文身令將給體育界、娛樂界帶來一股清風正氣,特別在足球界中培養「人人是人才,人人成能才」的人才理念,人有都有年少輕狂時,刻字文身,只為尋求片刻的刺激,人生道路上誰都犯過錯,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一旦你披上中國戰袍,請珍惜這份榮譽,沒有了文身,你一樣會受到對手的尊重,因為你是為這個國家在戰鬥。這一刻,請拋下私心雜念,認認真真地在場上跑完90分鐘,沒有了文身,你也一樣可以受到球迷的歡呼愛戴。我相信,等你們為國爭得榮譽的那一刻,你們會為沒有文身而感到慶幸,因為沒有一個廣告商會去找一個有紋身的球員做廣告的,即使你技術再好,這是在中國,一個崇尚核心價值觀的國度。

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史慈子義 的精彩文章:

TAG:太史慈子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