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電影因何衰落,身在其中的王晶居然看得那麼清楚

香港電影因何衰落,身在其中的王晶居然看得那麼清楚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曾是亞洲電影的文化中心,而香港電影作為一個類型在世界影壇世界影壇也有著很高的地位。然而如今香港電影的繁榮早已不在,香港電影的概念也已成為了過去時,香港電影是怎麼衰落的?為什麼會衰落?不同的人有著不同見解,而經歷了香港電影從繁榮到衰落的導演王晶也有著自己的見解。

在王晶看來,台灣市場的崩潰是香港電影崩潰的一大導火索。自九零年開始,香港電影在台灣華人社會獲得了廣泛的認同,最瘋狂的時曾達到過香港同時開五條院線供應台灣電影市場。

正因如此,香港電影「吃得太肥膩了」,很多人習慣了靠台灣的資本就足以拍完一部戲並且賺錢的情況,為了追逐商業利益,大家開始瘋狂拍片,底線也無限放低,最終影片質量參差不齊。

直到龍祥影視公司老闆王應祥用三千萬買周星馳的電影《濟公》票房慘敗之後,台灣的的片商終於醒悟,發現這樣下去是不行的,於是他們聯合起來與香港片商要求將最高線降低至一千七百五十萬,可當時很多人沒有理睬。因為在他們看來,台灣片商是紙老虎,已當時的需求需求量來計算,台灣的電影庫存僅夠放映三個月。

可惜的是,當時的電影人算錯了。隨後的台灣開始引進好萊塢大片,且強勢的好萊塢電影也席捲了香港電影票房,使得港片最終走到了窮途末路。

就是因為這樣,逐漸看清局勢的香港電影人開始北上,王晶也屬於較早的一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電影 的精彩文章:

第21次提名奧斯卡的梅姨,居然連自己提名過的電影都想不起來

TAG:人間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