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茶—帶你領略茶之文藝

茶—帶你領略茶之文藝

茶具

帶你領略茶之文藝

基本信息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在中國已有四五千年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我國茶區茶具遼闊茶區劃分採取3個級別,即:一級茶區以西南、江南地區藍海艦隊為代表;二級茶區以西北、江北奧藍特為代表;三級茶區以華南地區捷盟為代表。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我我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茶的起源-

中國何時開始飲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唯大體上可謂開始於漢而盛行於唐。

《茶經》卷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但多非史實。縱是史實非加申述亦不易明。《茶經》雲神農《食經》「茶茗久服有力悅志」(劉源長《茶史》卷一)。陸羽《茶經》以為飲茶起於神農氏然《食經》為偽書盡人皆知不足為據。《爾雅》有「苦荼」之句世以《爾雅》為周公時作品謬以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於周公。不足為飲茶起始之證。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的《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已經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

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但「茶」則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表示茶葉是其中一項。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直觀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划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茶」字從「荼」中簡化出來的萌芽始發於漢代古漢印中有些「荼」字已減去一筆成為「茶」字之形了。不僅字形「茶」的讀音在西漢已經確立。如現在湖南省的茶陵西漢時曾是劉欣的領地俗稱「荼」王城是當時長沙國13個屬縣之一稱為「荼」陵縣。在《漢書·地理志》中「荼」 陵的「荼」顏師古注為 音弋奢反又音丈加反。這個反切注音就是現在「茶」字的讀音。從這個現象看「茶」字讀音的確立要早於「茶」字字形的確立。

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因而在語言和文字上也是異彩紛呈對同一事物有多種稱呼對同一稱呼又有多種寫法。

在古代史料中有關茶的名稱很多到了中唐時茶的音、形、義已趨於統一後來又因陸羽《茶經》的廣為流傳「茶」的字形進一步得到確立直至今天。

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很早便有關於食茶的記載而且隨產地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中國的茶早在西漢時便傳到國外漢武帝時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島所帶的物品中除黃金、錦帛外還有茶葉。南北朝時齊武帝永明年間中國茶葉隨出口的絲綢、瓷器傳到了土耳其。唐順宗永貞元年日本最澄禪師回國將中國的茶籽帶回日本。爾後茶葉從中國不斷傳往世界各地使許多國家開始種茶並且有了飲茶的習慣。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它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

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

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不少人認為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云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記載。

春秋說

《晏子春秋·內篇雜下》謂「晏子相齊衣十升之布食脫粟之食五卵、苔菜而已」以為飲茶(即茗)始於春秋時代。然《晏子春秋》亦非齊晏嬰所作根本難以成立。且萬蔚亭輯《困學紀聞集證》卷八下雲「(槐按)今本《晏子春秋·內篇雜下》作三弋五卯苔菜考《御覽》卷八百六十七引作茗茶載入茗事中……」雖作茗然既言茗茶恐非茗飲之茗。故茗飲之事不見於經。世又以詩之「誰為茶苦」為飲茶之證不知此茶乃苦菜之荼非「荼苦」之茶不能張冠李戴。似此春秋戰國恐無飲茶之風故《周禮·天官·家宰第一》言漿人供王之六飲一曰水二日漿三曰醴四曰涼五曰醫六曰酉。尚未見飲茶。

中國茶文化 茶葉篇(上)自漢以後飲茶之記載時有所聞三國時吳孫皓每飲群臣酒率以七升為限韋曜不過兩升或為裁減或賜茶茗以當酒(《三國志·吳志·韋曜傳》)以時茶茗恐已為招待賓客之用不然宴會中何以有茶? 晉張華嘗謂「飲真茶令人少眠」(張華《博物志》)是晉亦有飲茶之風所以茶茗之起由來已久宋裴漢《茶述》謂「茶起於東晉盛於今朝(宋朝)。」固誤。《洛陽伽藍記》謂飲茶始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尤誤。所謂飲茶之風開始於漢魏則可盛行於漢魏則不可因南北朝時此風尚未普遍何論於漢魏關此《茶史雜錄》引逸事兩則如下

齊王蕭初入魏不食羊肉酥漿常飯鮮魚羹渴飲茗汁京師士子見蕭一飲一斗號為漏卮後與高祖會食羊肉酪粥高祖怪問之對日羊是陸畜之宗魚是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唯茗不中與酪作奴高祖大笑因號茗飲為酪奴他日彭成王掘獻謂蕭曰「卿明日顧我為卿設荼莒之餐(即魚)亦有酪奴。」

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謂「北朝後魏京師士子見齊王蕭飲茶引為怪異號為漏卮;由後之說尤養特欲為蕭正德備茶則一為少見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證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鮮卑族用物此時飲茶恐限於某地行於某階級實非普及民眾故只能謂為飲茶之開始時期。而飲茶風氣之興始於唐代。唐代民眾喝茶成癖。東坡詩云:「周詩記苦荼茗飲出這世。」乃以今之茶為荼。自唐以來茶以清頭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飲數碗確成風矣。」

蕭正德歸降時元義欲為設茗先問卿於水厄多少正德不曉其意答日:下官生於水鄉立身以來未遭陽侯之難坐客大笑。

由前之說北朝後魏京師士子見齊王蕭飲茶引為怪異號為漏卮;由後之說尤養特欲為蕭正德備茶則一為少見多怪一非家常用品最少足以證明其非普通用物不然亦非北朝鮮卑族用物此時飲茶恐限於某地行於某階級實非普及民眾故只能謂為飲茶之開始時期。而飲茶風氣之興始於唐代。唐代民眾喝茶成癖。東坡詩云「周詩記苦荼茗飲出這世。」乃以今之茶為荼。自唐以來茶以清頭目上下好之庶民日飲數碗確成風矣。

神農說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所以茶農貢獻很大 。

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而中國飲茶起源於神農的說法也因民間傳說而衍生出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茶是神農在野外以釜鍋煮水時剛好有幾片葉子飄進鍋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黃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腦以神農過去嘗百草的經驗判斷它是一種葯而發現的這是有關中國飲茶起源最普遍的說法。

另有說法則是從語音上加以附會說神農有個水晶肚子由外觀可得見食物在胃腸中蠕動的情形當他嘗茶時發現茶在肚內到處流動茶來茶去把腸胃洗滌得乾乾淨淨因此神農稱這種植物為「查」再轉成「茶」字而成為茶的起源。

茶具及用途

1、置茶器

1、 茶則: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壺的用具。

2、 茶匙:將茶葉由茶則撥入茶壺的器具。

3、 茶漏(斗):放於壺口上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散落壺外。

4、 茶荷:屬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還可視茶形、斷多寡、聞干香。

5、 茶擂:用於將茶荷中的長條形茶葉壓斷,方便投入壺中。

6、 茶倉:分裝茶葉的小茶罐。

2、理茶器

1、茶夾:將茶渣從壺中、杯中夾出;洗杯時可夾杯防手被燙。

2、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3、 茶針:用於通壺內網。

4、 茶槳(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於通壺嘴。

3、 分茶器

1、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壺中的茶湯泡好後可倒入茶海,然後依人數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數少時則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產生苦澀味。茶海上放濾網可濾去倒茶時隨之流出的茶渣。

4、 品茗器

1、茶杯(品茗杯):用於品啜茶湯。

2、 聞香杯:藉以保留茶香用來嗅聞鑒別。

3、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盤,可避免茶湯燙手,也起美觀作用。

5、 滌潔器

1、 茶盤: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盤子。

2、 茶船(茶池、茶洗、壺承):盛放茶壺的器具,也用於盛接溢水及淋壺茶湯,是養壺的必須器具。

3、 渣方:用以盛裝茶渣。

4、 水方(茶盂、水盂):用於盛接棄置茶水。

5、 滌方:用於放置用過後待洗的杯、盤。

6、 茶巾:主要用於干壺,可將茶壺、茶海底部殘留的雜水擦乾;其次用於抹凈桌面水滴。

7、 容則:擺放茶則、茶匙、茶夾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1、 煮水器:種類繁多主要有炭爐(潮汕爐)+玉書碨、酒精爐+玻璃水壺、電熱水壺、電磁爐等。選用要點為茶具配套和諧、煮水無異味。

2、 壺墊:紡織品。用於隔開壺與茶船,避免因碰撞而發出響聲影響氣氛。

3、 蓋置:用來放置茶壺蓋、水壺蓋的小盤(一般以茶托代替)

4、 奉茶盤:奉茶用的托盤。

5、 茶拂:置茶後用於拂去茶荷中的殘存茶末。

6、 溫度計:用來學習判斷水溫。

7、 茶巾盤: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溫度計等。

8、 香爐: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基本茶類-

綠茶

綠茶-綠茶中國產量最多的一類茶葉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二三的熱鍋里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綠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等特點。其製作工藝都經過殺青一揉捻一乾燥的過程也有些綠茶是不經過揉捻的外形呈扁片狀如西湖龍井等。由於加工時殺青和乾燥的方法不同綠茶又可分為炒青綠茶龍井、烘青綠茶黃山毛峰、蒸青綠茶恩施玉露和曬青綠茶滇綠。

中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數萬噸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70%左右。我國傳統綠茶--眉茶和珠茶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綠茶是一種不經發酵製成的茶。因其葉片及湯呈綠色故名。中國綠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黃山毛峰、六安瓜片、信陽毛尖、太平猴魁、廬山雲霧、四川蒙頂、顧渚紫筍茶、君山銀針。

紅茶

紅茶與綠茶恰恰相反是一種全發酵茶發酵程度大於80%。紅茶的名字得自其湯色紅。中國紅茶品種主要有祁紅—產於安徽祁門、至德及江西浮梁等地滇紅—產於雲南臨滄、佛海、順寧等地霍紅—產於安徽六安、霍山等地宜紅—產於江蘇宜興越紅—產於湖南安化湖南省安化茶廠、新化、桃源等地川紅—產於四川宜賓、高縣等地吳紅—產於廣東英德等地。其中尤以祁門紅茶最為著名。

世界上紅茶的品種很多產地也很廣除我國以外印度、斯里蘭卡也有類似的紅碎茶生產。功夫紅茶是我國特有的紅茶品種也是我們傳統出口商品。世界的四大高香紅茶有祁門紅茶阿薩姆紅茶大吉嶺紅茶錫蘭高地紅茶。

紅茶與綠茶的區別在於加工方法不同。紅茶加工時不經殺青而且萎凋使鮮葉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條或切成顆粒)然後發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變成紅色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一部分溶於水一部分不溶於水而積累在葉片中從而形成紅湯、紅葉。

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正山小種外山小種、工夫紅茶祁紅和紅碎茶三大類。 英德紅茶產於廣東英德市屬小葉型紅茶。茶色烏黑雪亮。身披金毫沖泡後湯色格外鮮紅味醇清爽回味無窮。英德紅茶產於廣東的英德市的英山區這裡在19世紀前半葉就曾是紅茶的產地。寧紅工夫產於江西武寧一帶。是我國最早的工夫紅茶之一。清明前後採摘標準為一芽一葉。該茶外形條索緊結園直色烏略紅光潤內質香高持久似祁紅滋味醇厚甜和湯色紅亮「寧紅金毫」為寧紅工夫茶中之最。湖紅工夫外形條索緊結肥壯香氣高長滋味醇厚湯色較濃。湖紅工夫產於湖南安化、新化、桃源等地其中以安化工夫為上佳。

越紅工夫茶的條索緊細挺直色澤烏潤外形優美內質香氣高純湯色淺紅葉底稍暗。沖泡後香氣純正滋味濃醇湯色紅亮葉底稍暗。 紅茶 紅茶是一種經過發酵製成的茶。因其葉片及湯呈紅色故名。中國著名的紅茶有安徽祁紅、雲南鎮紅、湖北宣紅、四川川紅。

黑茶

黑茶原來主要銷往邊區原料粗老加工時堆積發酵時間較長使葉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維吾爾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的「西路邊茶」「藏茶」、雲南的「緊茶」、「餅茶」、「方茶」和「圓茶」等品種。雲南普洱茶和湖南的安化黑茶就是中國傳統的經典黑茶。普洱茶又分兩種《一是傳統普洱茶 也就是生茶》是以雲南特有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經蒸壓自然乾燥一定時間貯放形成的特色茶。另一種也《就是現代普洱茶 也就是熟茶》是經過潮水微生物固態發酵形成的。安化黑茶也分兩種一種是黑磚茶形似磚塊經發酵後由磚模壓制而成。另一種是千兩茶形似樹樁經發酵、蒸制後由多層竹篾捆壓而成每件按16兩古市稱計重1000兩現代為了便於銷售攜帶一般製成制100兩茶或10兩茶。黑茶具有降脂、減肥和降血壓的功效在東南亞和日本很普及簡稱「減肥茶」「瘦身茶」。不過真要說減肥效果最顯著的可能是烏龍茶。

烏龍茶

烏龍茶也就是青茶是一類介於紅綠茶之間的半發酵茶。即製作時適當發酵使葉片稍有紅變是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的一種茶類。它既有綠茶的鮮爽又有紅茶的濃醇。因其葉片中間為綠色葉緣呈紅色故有「綠葉紅鑲邊」之稱。烏龍茶在六大類茶中工藝最複雜費時其中做青工序是形成烏龍茶品質的關鍵步驟。烏龍茶泡法也很講究所以喝烏龍茶也被人稱為喝功夫茶。 主要花色有武夷岩茶武夷肉桂閩北水仙鐵觀音白毛猴八角亭龍鬚茶黃金桂本山毛蟹永春佛手安溪色種鳳凰水仙台灣烏龍台灣包種大紅袍鐵羅漢白冠雞水金龜。 烏龍茶 烏龍茶是一種半發酵茶特徵是葉片中心為綠色邊緣為紅色俗稱綠葉紅鑲邊。主要產於福建、廣東、台灣等地。一般以產地的茶樹命名如鐵觀音、大紅袍、烏龍、水仙、單樅等。它有紅茶的醇厚而又比一般紅茶澀味濃烈有綠茶的清爽而無一般綠茶的澀味其香氣濃烈持久飲後留香並具提神、消食、止痢、解暑、醒酒、減肥等功效。清初就遠銷歐美及南洋諸國。目下最受日本遊客的歡迎。

黃茶

黃茶-君山銀針茶就屬於黃茶。在制茶過程中經過悶堆渥黃因而形成黃葉、黃湯。分「黃芽茶」(包括湖南洞庭湖君山銀芽、四川雅安、名山縣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內芽)、「黃小茶」(包括湖南嶽陽的北港在、湖南寧鄉的溈山毛尖、浙江平陽的平陽黃湯、湖北遠安的鹿苑)、「黃大茶」(包括的廣東大葉青、安徽的霍山黃大茶)三類。黃茶的製法有點像綠茶不過中間需要悶黃工序。主要花色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黃芽溈江白毛尖溫州黃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海馬宮茶。 黃茶黃茶的製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這個悶堆過程是黃茶製法的主要特點也是它同綠茶的基本區別。綠茶是不發酵的而黃茶是屬於發酵茶類。

白茶

白茶是中國的特產主要是通過萎凋、乾燥製成的。白茶外形、香氣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它加工時不炒不揉只將細嫩、葉背滿茸毛的茶葉晒乾或用文火烘乾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來。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有「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幾種。

主要花色有白毫銀針、白牡丹。 白茶 白茶是一種不經發酵亦不經揉捻的茶。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類故名白茶。其中以銀針白毫最為名貴特點是遍披白色茸毛並帶銀色花澤湯色略黃而滋味甜醇。主要產地在福建福鼎縣和政和縣。

花茶

花茶-茶又名香片利用茶善於吸收異味的特點將有香味的鮮花和新茶一起悶茶將香味吸收後再把乾花篩除製成的花茶香味濃郁茶湯色深深得偏好重口味的中國北方人喜愛。最普通的花茶是用茉莉花制的茉莉花茶普通花茶都是用綠茶製作也有用紅茶製作的。花茶主要以綠茶、紅茶或者烏龍茶作為茶坯、配以能夠吐香的鮮花作為原料採用窨制工藝製作而成的茶葉。根據其所用的香花品種不同分為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花茶、珠蘭花茶等其中以茉莉花茶產量最大。 花茶 花茶是成品綠茶之一。將香花放在茶胚中窨制而成。常用的香花有茉莉、珠蘭、玳玳、玫瑰、柚花等。以福建、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為主要產地。蘇州茉莉花茶是花茶中的名品福建茉莉花茶屬濃香型茶茶湯醇厚香味濃烈湯黃綠鮮味持久。

普洱茶

普洱茶-按茶葉以產地命名的方法產於普洱縣的各種茶都可稱為「普洱茶」但僅是普洱縣產的各種茶的統稱。

在茶組植物分類中普洱茶又是茶組植物的一個種名是雲南分布最廣、栽培面積最大的茶組植物是我國珍貴的茶樹種質資源材料之一。

西雙版納古老茶區勐臘縣海拔1900米的孔明山現存高達9米的茶樹多株相傳三國時代孔明南征明公元225年由士兵們撒籽成茶。直至今天當地民族仍稱茶樹為「孔明茶」山為「孔明山」尊稱孔明為「茶祖」。每年舊曆七月十六日孔明出生這天當是民族有紀念孔明以茶賞月放「孔明燈」一種紮成象皇帝帽子的燈跳民族舞的「茶祖會」以此紀念「茶王樹」。清道光年間《擅萃滇海虞衡志》雲「茶山有茶王樹本武候孔明遺種至今夷民祀之」的記載。這些記載和保存下來的大茶樹說明普洱茶的栽培利用歷史約有1700年左右。

普洱茶是中國著名茶樹良種,雲南省大葉類茶樹品種的總稱。主要包括勐庫大葉種(又名大黑茶)、鳳慶大葉種和勐海大葉種等。原產雲南省西南部和南部瀾滄江流域,主要分布在該省雙江、瀾滄、勐海、鳳慶、昌寧、雲縣、保山、元江等縣(市)。

植株喬木型,樹冠高大,自然生長樹高5-6m,最高達20m以上。樹姿半開展,部分開展或較直立,分枝部位高,分枝較疏。葉片屬特大葉類,葉長平均13cm,葉寬5cm,最大葉面達26.0×10.5cm2,葉形長橢圓形、橢圓或近倒披針形。葉片多為水平狀著生,葉尖漸尖,葉色濃綠,或黃綠,光澤性好,葉面隆起或顯著隆起,葉肉厚而柔軟,側脈明顯,多為10對以上,葉緣背卷,鋸齒較深尚齊,芽葉肥壯。茸毛特多。葉片柵狀組織一層,柵狀組織與海綿組織比約為1∶3。發芽期早,生長期長,育芽力強,1年萌發5-6輪,新梢持嫩性強。花多數單生,部分叢生或呈假總狀花序,花冠短徑為25mm,長徑為45mm,花瓣6-7片,花萼5片。抗寒性弱,-5℃以下便遭受嚴重凍害。適制紅茶。鮮葉中茶多酚與兒茶素含量豐富。

大葉種普洱茶,是雲南普洱茶的主要品種。普洱茶嚴格的定義是以雲南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渥堆發酵後製成的茶葉。

茶藝-

茶藝是一種文化。茶藝在中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又廣泛吸收和借鑒了其它藝術形式,並擴展到文學、藝術等領域,形成了具有濃厚民族特色的中國茶文化。是包括茶葉品評技法和藝術操作手段的鑒賞以及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1999年國家勞動部正式將"茶藝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1800種職業之一,並制訂《茶藝師國家職業標準》。潮州工夫茶作為中國茶藝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國茶道文化的精粹。2008年,潮州工夫茶藝作為茶藝的代表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傳承人有陳香白、葉漢鍾。 潮州工夫茶是我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散條形茶瀹泡法的範疇,是瀹飲法的極致。茶藝表演用具有:茶,以安溪鐵觀音、武夷岩茶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興紫砂壺)、若琛甌(茶杯)、玉書碾(水壺)、潮汕烘爐(電爐或酒精爐)、賞茶盤、茶船等。 日本的煎茶道、台灣的泡茶道都來源於潮州的工夫茶。

2008年6月7日,茶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茶道-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源於中國,之後又傳入西方。

茶聯-

茶的對聯,茶店對聯,茶莊對聯,茶文化對聯,茶樓對聯,茶館對聯,等等,都是茶聯。以茶為題材的對聯,由來已久。清代的鄭板橋題寫的茶聯據說有12副,史上無二。時至當代,茶聯的集大成者在天的《百茶聯》100副茶聯影響廣泛,網路、圖書、報刊文章或轉載、或推介、或收藏,或書法,或印製在茶葉包裝上,有網友贊其為"千古絕唱",極為推崇。在天原創《百茶聯》極大地豐富了中國茶文化的內涵,不愧為茶聯的集大成者。

茶聯是以茶為題材的對聯,是茶文化的一種文學藝術兼書法形式的載體。在天原創的《百茶聯》堪稱茶聯的集大成者。

我國各地茶館、茶樓、茶園、茶亭的門庭或石柱上,往往有這樣的對聯、匾額。茶中店的對聯如:"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結龍團。"雀舌、龍團都是名茶。茶館的對聯如:"茶香高山雲霧質,水甜幽泉霜雪魂。"稱頌所用茶、水之俱佳。茶聯美化了環境,增強了文化氣息,可以促進品茗情趣。清代著名文人鄭板橋,一生寫了不少對聯,其中有不少茶聯佳作,如:"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鬥茶。"是為揚州青蓮齋所題。常見的茶額有:"陸羽遺風"、"茗家世珍"、"茶苑"、"香萃堂"等。現代的茶藝館也每每以茶聯顯示文化品位。

茶德-

以茶聯的集大成者《百茶聯》原創作者在天的觀點最具代表性,受到當今茶人的廣泛認同。茶有八德--康、樂、甘、香、和、清、敬、美。"茶德"的概念自唐代從中國傳播到日本、韓國等,豐富了這些國家的茶文化內涵。

茶能增進健康,延年益壽。書畫當觀韻,健康要飲茶。茶之為飲,發乎神農,古來有之,今日更盛。

茶能增進快樂,如沐春風。桃魄乍飛隨水去,尚能飯否?鼎湯初沸有朋來,不亦樂乎!

茶如甘露,甘潤人生。採得三春露,清香一道茶。三分春色描來易,一瓣芯香品不完。

百味凝春,茶香自溢。數萬里山河,恩施玉露;五千年文化,香頌芳名。

茶蘊太和之氣,固本扶元,和而不同。雲霧歡欣飛越,飲甘泉,烹古雪,頓生覺悟;鼎湯自在沸騰,拔紫筍,萃黃芽,極盡殷勤。

茶語清心,心曠神怡。兩腋生風,問君哪得清如許;眾人喝彩,煎雪自來香滿樓。

茶本時辰草,客為座上賓。茶斟七分滿為敬,留得三分回味長。一苦,二甘,三回味,德馨味厚;九清,八旺,七敬茶,泉冽茶香。

茶是天生尤物,能賦予美感享受。尤物喜隨眾草長,佳人至愛潔身香。茶有八德分寸無遺傳粹美,煎烹有度顯精神。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玫瑰花茶可以美容養顏,好處很多,但是這幾種情況千萬不要喝
與《村戲》導演茶敘:一部電影的誕生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