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暖文?清明節特刊▎唯以此文寄相思

暖文?清明節特刊▎唯以此文寄相思

終於等到你

還好沒放棄|渭源廣播電視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三月的風一個不經意間,就把嫩綠萌發在了四月的枝頭。

四月,朱牆白杏,落英繽紛,漫山桃花,花香滿徑。在這人間四月天里除了一花一草,一樹一木,偶爾還夾雜著澀澀的舊故事。

又到清明時節,往昔種種皆會席捲而來,思念也罷、追懷也罷,只能致以逝去的親人天堂安好!!

在本台發起「清明系列」徵稿後,以下文章作者分享了他們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一起品讀!

美文1

1

人生若只如初見

——寫給逝去的歷經滄桑的母親

作者/王 蕾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個日子這個時段想起早已離開我們的母親,猛然冒出「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詞,連自己都覺得這首寫青年男女的文字,所深藏的哲理不僅僅是男女之情,還包含了人生相見與別離的美好和無奈,當然也深藏了神聖的母子之情。

喜歡倉央嘉措,喜歡他文字中深邃的感情:

那一刻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 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日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

是的!好多時候人生有點倉央嘉措《那一刻》中的文字描述,活佛寫的是自己心中的佛法,但用到這裡比喻我們的至尊的雙親也無不可:我們磕著長頭,轉著經筒,聽著真言,轉山轉水轉佛塔不就是期待母子在途中的相見嗎?而真正的相見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歲月在流淌,生活在奔波,轉瞬間娘親的「指尖」摸不著了,「溫暖」也隨風而去了,自己也已雙鬢斑白,想起她的遠離由衷的潸然淚下。最近很少夢見母親了,估計她也走遠了,記得母親離世不足百日時,我在夢裡見著她了,她和她的妹妹回農村老家了(此時我的這個姨娘也剛去世不久),記得那時,我正在院子里對著大門曬太陽,那天太陽好溫暖,她們兩個一併走了進來,竟然是年輕時精神很好的模樣:穿著樸素的衣服但洗的乾乾淨淨,很精神不是病中的憔悴,我問她怎麼來了,她說想家了回來看看。此後夢中再無相見。

母親生活的那個年代用一地雞毛形容也不為過。母親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中畢業,因為沒飯可吃,姥姥---一個解放前在西安市讀了中學,最後跟隨姥爺流落甘肅農村老家的讀書人,一個三十歲就在農村守寡而且還拉扯五個孩子的知識女性,無可奈何之下,硬生生將我的母親許配給同樣沒飯吃,剛從中學輟學的父親,組建了一個什麼物質基礎都沒有的家庭。姥姥當時肯定是有私心的,為什麼要將剛畢業的母親許配我的父親,我問過姥姥,基本意思就是:純粹為了活下去。我的父親在當時當地會讀書認字,人實誠也身體健康,兩個人組建一個家庭不至於餓死,其實姥姥心裡可能還期待他們的生活會有峰迴路轉。

可母親自從結婚後,日子一直沒有按照姥姥的期望走下去,當時讀書認字的人不是很多,結婚後母親去了鄉政府當廣播員,父親去鄉上農村信用社當會計還是出納,但好景不長,家裡60多歲的太爺爺,硬生生把父母從單位三番五次叫了回來,讓種地務農掙生產隊的工分。無奈的父親回生產隊後去了大隊村小學,斷斷續續當民辦老師換工分,幾十年如一日和孩子們為伴,一直持續到他六十好幾歲才被迫退出這個熱愛的舞台。母親身體羸弱大概一天掙個七八分工,還受人白眼和欺負,吃了早飯沒晚飯,吃了上頓沒下頓,一年大人小孩五口人分不到二斤清油,連洋芋算上每人不足三百斤糧食。等我記事的上世紀七十年代,一過完年就揭不開鍋了,記得我的太爺爺給我們用油渣烙餅子,起初圓的,到了鍋里水分烙干變成一鍋渣渣,就這樣大人捨不得吃留給幾個娃娃還分幾天吃,實際上就是天天吃油渣。

那時的生活就是推日子熬歲月。父母掙死累活都是設法讓孩子們活下去。我的記憶里母親一直很瘦,甚至瘦的懷妹妹弟弟時連褲子都掛不住總讓人笑話,走路眼睛睜不開總是無精打采趕不上別人。就是這樣的身體老母親硬是咬牙將我們三個孩子養大成人,並且求爺爺告奶奶四處借錢讓我和小弟讀完了大學。

我們的日子在七九年包產到戶後逐漸好轉,不至於一年中三四個月餓肚子。記得我的高中天天一小鋁鍋洋芋片,吃到高三才有一些白面,比起無飯可吃已經很好了。但真正生活有點起色也是我和兄弟倆大學畢業自食其力後的事,從那時他們的壓力逐漸減輕,但那時他們開始衰老了,為了不給我們添麻煩他倆一直呆在那個遙遠的小山村不肯挪窩。直到母親病重他們仍然堅守著他們堅守了幾十年的那幾畝薄田。

母親是一個樂觀的人,很少見她愁眉苦臉,就是無飯可吃的日子都從來沒有見過愁容。當然母親也不允許我們悲觀,雖然心裡一直擔憂我們的前途和未來,但從來沒有在我們面前表露過,她一直要求我們誠實、正直、善良,不能做損人利己的事,還要求我們要積極上進,不要害怕失敗要不斷嘗試和努力。母親得的是癌症,晚期疼痛正常人無法理解,我問能不能忍住她咬著牙說不疼。一天還笑口常開。她的堅強和忍耐我至今記憶深刻。正是苦難歲月養成的堅持才是後輩理解不清楚的。她緊咬牙關希望她的孩子不要重蹈自己的苦難覆轍。所以一生在孩子們面前從不叫苦也不叫累。

至於父母之間的相濡以沫,也是我們無法理解的。母親要走的前一天早晨還幾次追問父親心臟病好著沒有,問父親茶喝了沒有,一遍一遍讓我們看著父親,注意父親的身體。而臨別之際父親撫摸著母親滿頭的白髮一再說「對不起」,這一輩子對不起母親,母親跟著他沒有過上一天好日子。母親走了,父親的內疚無法釋懷,三年過去了父親至今不願意見親戚和熟人。每早自己喝茶時給窗外倒上半杯以祭奠跟隨自己一生的伴侶,以至於把小弟的樓外牆壁讓茶水澆的斑駁陸離。

哪個時代的苦難一言難盡。那個時代的父母輩們確是含辛茹苦。他們揣著滿懷的希望卻年年失望,一年辛苦半年無飯可吃,那種日子現在難以想像,也無法述說。

現在日子好了,可我們的後代不知道挨餓是什麼滋味,不知道油渣餅子和爛紅薯面的味道,甚至有的孩子根本不相信還有無飯可吃的時日。要記住歷史記住父母歷盡的滄桑,以此紀念我遠去的受盡苦難的母親。

美文2

1

清明時節,輕盪漣漪的心緒

作者/曹雨澤

清明時節,陰沉沉冷颼颼的天是負有心事的人的臉,是文弱書生無可奈何的心。原以為在前幾天的寒流和飄雪之後天會持續一陣兒溫暖,好讓自己的心情也像暖融融的春光一樣燦爛,抑或淋漓盡致地下上一天,使含有隱情的靈魂洗卻半世浮沉,然後打開思念的閘門,靜靜地追憶父親的德操音貌。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生總有不如意。清明時節,北國的天依然冷得出奇,這冷也越來越令人沉悶的壓抑在不斷地活躍。

好長一段時間以來,總想為逝去的父親寫點什麼,一來是瞎忙,二來是心緒紛亂,不知如何寫、寫點啥。趕在元宵節之前母親又撒手西歸,使我流血的心再次覆上了有厚厚一層鹽……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到假期,父親就將我從鄉下帶到他的單位。那時我只知道城裡玩兒起來比鄉下美,晚上抬個小凳背對著屋裡的燈光坐在院子里數天上的星星、聽牆外馬路上汽車鳴著喇叭奔跑,幻想著長大後也能坐一下汽車,回到鄉下時晚上也不再照煤油燈……

從小多病多災的我,為父親憑添了些許勞頓,現在回憶起父親在雨夜中背起十歲的我往醫院跑的情景,才明白父親為啥不披件雨衣或打個的。是啊!連自行車都稀少得憑票派購的年代,誰知道「打的」是啥概念,唯有被父親在氣喘吁吁中丈量過的那段路,而今除鋪上了油以外,上面深刻的一行行腳印卻越來也明顯,用父親汗水澆鑄的路基也越來越牢實……

父親要走的一年,我正在黑暗中行進。父親從醫院被救護車連夜往鄉下老家送的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什麼是想哭而哭不出。救護車後面緊跟的是為父親早就定做好的棺木,我在救護車上緊緊握著父親的手,生怕他突然撇下我而去。

在鄉下,我幾乎寸步不離地守了整整十五天,在這十五天里,月兒也正好從柳葉滾成了渾圓。我除了給父親喂葯、輸液外,再就是看著父親一臉的滄桑發獃。

父親退休後開始練書法,他那種「早茶就硯墨,寫盡人間」的勤韌,激勵我在艱難困苦中沒有倒下去。父親在大吐了兩口鮮血後時隔八個小時,於凌晨四點零五分上路了,他在臨走前連一句話也沒留下,只是將一生的不快吐了個乾淨。我也用棉簽悉心地清理了父親的口腔,算是為父親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漱口刷牙,如果這也還能算作孝心的話,就是我對父親僅有的一點孝心了。

轉眼又到清明節,父親去世已經七年了,而我愧對父親的壓抑卻沒有絲毫地減釋,那是因為我無能。我不但沒有讓父親在陽光大道上多走幾年,還因為自己的工作、生活讓老人家沒少操心。時下,我只能在每年的清明前去鄉下,在父親的墳前燒些紙錢,遙祝老人家在那邊過的好些,除此而外,如今我唯一所能做到的,也就是用心蘸著一腔熱血,在自己心靈深處記錄有生之年的全部生命軌跡,還能咋樣呢?

美文3

2

恩愛相守 離別相隨

作者/覃玉珍

去年的9月,我特意為我的父親買了一個輪椅,可是,他老人家還沒有坐上,沒想到在10月份就去世了。

在我家的江邊,修建了一座長江大橋,我的父母好奇的拄著拐杖,艱難的來到河邊觀望,當地的報紙還專門為他們二老拍攝了照片,登在了報紙上。當他看到這些千變萬化的世界,父親在世時,就曾對別人說過,好想乘現在還能動彈一下,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變化,當我得知這一消息之後,我特地為我的父親買了一個輪椅,我也打算親自推著他到外邊走走,沒想到在去年的10月就離開了我們。

在我父親人生中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在他不到5歲時,就被遺棄到武漢育嬰堂,後來,日本人進攻武漢, 武漢育嬰堂被迫轉移到三江,不久日本人又進攻到三江,,育嬰堂的孤兒只好由社會給予收養, 我的奶奶家中無子,便將父親從育嬰堂抱回撫養,來到秦家之後,正在享受一個家庭溫暖的時候,第二年,災難又降臨在他的頭上,由於養父的去世,年僅12歲的他,用他弱小的肩膀承擔起家庭的重擔,還沒成年的他,從事麵粉加工,沒日沒夜,起早貪黑的幹活。沒過多久,沒想到的是那個拉麵的毛驢因病無法拉磨,於是,我的父親就充當了毛驢的角色,拉磨磨面,一天到晚不停息的圍著磨子打轉。更讓人寒心入骨的是,就在我一歲多時,與他相伴的妻子,也就是我的母親不幸早逝,而我的婆婆雙目失明,我又年幼無知,那時,我的父親正處在極度的煎熬之中,悲痛加艱辛,好自在我5歲時,我的父親和我現在母親組合了新的家庭,二人相敬如賓,才使他的生活有了新的轉機。

在我父親88年的人生歷程中,他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夫妻間相互間的恩愛、才是他的長壽之本。尤其是在他們邁入80高齡的時候,他們相互扶持、相互照應,結婚62年,幾乎沒吵過架紅過臉,睡覺從沒分過床。當我的母親身體不舒服,胃口也不好,一頓飯不吃,父親就開始抹眼淚,看著她吃飯了,他才高興了。每次喂飯,我爸都要檢查一下飯碗是否乾淨。有一次,我忘了給他看一下空的飯碗,他就不放心,然後就找來八寶粥、香蕉,送到媽媽床前,老人還堅持睡同一張床,說晚上有個動靜,他可以及時通知我,就怕我媽一個人睡摔著。每次外出,無論到什麼地方,他們都是手牽著手,一路同行,從沒有分開。正是這種溫情的恩愛,才使得他們共同走過了62年婚姻,父親的去世,母親也就失去了最親的伴侶。在父親去世不到半年的時間,我的母親也去尋找我的父親去了。

美文4

3

媽媽和她的芨芨菜餃子

作者/秦昌漢

在我這一生之中,最讓我難以忘懷的就是我媽媽的芨芨菜餃子。

那還是在我4歲的時候,我第一次吃到了媽媽做的芨芨菜餃子,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吃的是什麼,就問媽媽,這小包子怎麼這麼好吃呀?媽媽告訴我說,「這個叫餃子,他比包子要小,這裡麵包是媽媽在山坡上採的野菜,這個野菜叫芨芨菜,因為我用了香油調伴,吃起來就會感到特別的香,」從那時起,我才知道什麼是餃子。在我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又突然想起了我吃過的芨芨菜餃子,我給媽媽說,「媽媽,我有好久沒有吃你做過的芨芨菜餃子了」,媽媽對我說,芨芨菜需要到山坡上,田梗上去采。媽媽得知我想吃芨芨菜餃子,於是馬上到山坡上,田梗上到處尋找,誰知一不小心,媽媽滑了一跤,腿被摔傷了,我哭著直喊媽媽,不應該向你要餃子吃,是我害你摔傷了。

參加工作的第一年,我特意在超市買了幾包蝦仁餃子和肉餡餃子帶回家,我開玩笑的對媽媽說,媽媽我想用我買的餃子換你的芨芨菜餃子,媽媽笑著說,傻孩子,現如今生活好了,有魚有肉,誰還想吃那個野菜餃子?媽媽知道我吃肉吃多了,想換換口味,連忙讓我爸到外面去找點芨芨菜。我邊吃邊說「還是媽媽的味道好。」

2013年中秋,是我最悲痛的日子,我的媽媽離開了我們。那一天,媽媽正在為我包我想吃的芨芨菜餃子,突然感覺心悸不舒服,想去躺一會,當時她的臉色非常的難看,雙手使勁壓住胸口,我感緊用車送她到醫院,還沒到醫院門口,媽媽就沒氣了。媽媽走了,她留下的芨芨菜餃子仍舊在我的身邊,現如今,我也不時地來到野外采芨芨菜,為家人孩子做上一頓豐盛芨芨菜餃子宴,讓媽媽的味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詩作5

4

清明感懷

作者/呂東霞

(一)

牆角青草瘦,杏小梨花寒。

泥瓦苔色舊,落紅淚雨天。

(二)

清明寒星雨,絕塵過家山。

桃謝梨花白,風柔柳生煙。

喜對鄰里樓,獨向老屋愁。

祭拜燃香燭,淚落濕青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渭源廣播電視 的精彩文章:

今日美文▎小城月色

TAG:渭源廣播電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