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詔大理國的歷史還能這樣演繹,一秒看懂!

南詔大理國的歷史還能這樣演繹,一秒看懂!

中原唐朝時期,洱海一帶出現了六個比較大的部落,其中南詔的第一代詔王細奴羅一心想要提高業績,在他領導下,南詔day dayup,成為六詔的superstar。

/史料食補/

南詔、吐蕃、唐朝之間,幾度分合,風騷激情幾百年,三人行,必有一人想搗鬼。唐朝先扶持南詔統一洱海地區,後來反目成仇,發生天寶戰爭,打來打去又重新回到談判桌前,談成了結拜兄弟,吐蕃不甘心當吃瓜群眾,總想讓這兩兄弟狗咬狗,自己好渾水摸魚,結果這三每隔一段時間就互掐一回,看的眼睛都累癱了。


此時南詔旁邊有兩個鄰居,都不好惹:一是吐蕃,又黑又壯,打架賊猛,大家都害怕他;二是老唐, 有錢任性,吃荔枝只發順豐。

/史料食補/

吐蕃王朝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青藏高原各部在吐蕃王朝的統一下凝聚成強大勢力,逐漸走出封閉的內陸高原。唐朝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都有往來,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而且唐朝吐蕃這倆鄰居吧,都想當帶頭大哥,做夢都想搞死對方,相愛相殺多年,就是誰也干不掉誰。

/史料食補/

唐朝與吐蕃時戰時和,原因是兩家一直爭奪西域和青海地區。相愛又相殺,打打又合合,期間曾數次戰爭,八次會盟,唐朝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也先後嫁給吐蕃贊普,所以唐蕃關係又稱甥舅之盟。


老唐心裡一算,再這麼單挑下去是干不動了,如果在吐蕃身邊結交一個好基友,豈不是很嗨皮?

/史料食補/

洱海地區的六個部落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史稱六詔。其中蒙舍詔在最南邊又稱「南詔」。南詔學習唐朝先進文化,逐漸壯大,成為六詔中最強大的部落。唐朝支持南詔統一六詔,加強對西南的控制。


此時南詔經過幾代人積累,祖上攢下很多家業。第四代詔王皮邏閣,已經不滿足於只做一個小小的詔王了。加入大唐就是有身份證的人了!在帶頭大哥大的幫助下,小南進步飛快,很快統一了六詔。

/史料食補/

皮邏閣是南詔歷史上最重要的國王,此前,南詔只是「六詔」之一,在他治下吞併另外五詔,疆域一度達到了「東三千里,南北四千六百里」,包含雲南全境,貴州、四川、西藏的一部分,以及越南,緬甸的部分地區。


新晉小弟有了大哥撐腰,野心也不小,又遷都又擴張的。期間昆明附近的爨氏造反,大哥讓南詔去check check,小弟辦事很麻溜,直接把人一鍋端了,大哥和小弟進入蜜月期。

/史料食補/

天寶初年,唐王朝加強了對雲南東部的統治,引起爨氏的不滿。爨氏鼓動民眾攻佔安寧城。事件發生後,唐王朝立即派人率兵前去征討,同時詔令南詔王皮邏閣予以配合。通過平息這次動亂,南詔的勢力也隨之得到擴張。


前戲做完,下面進入洶湧的互懟時間。南詔和唐朝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要動刀動槍沒禮貌呢?最初翻臉據說是因為一個女人。南詔王之妻。唐朝的地方大員沒事就想約她喝咖啡,人家不從,就倒打一耙誣告謀反。南詔王大怒,起兵圍城,不明真相的大哥李隆基一聽小弟造反,很生氣,雙方打成一團,引發數年的天寶戰爭。

/史料食補/

雙方大打過兩次,因為都發生在唐天寶年間,史稱「天寶戰爭」。唐軍看似大國雄師,卻是個外強中乾的慫貨。第一次天寶戰爭,南詔勝出,唐軍全軍覆沒,卻向皇上報捷,「西洱全軍敗沒時,捷音猶自報京師」,就說這事,這邊,南詔王下令修了將軍廟,供奉敗軍之將李宓為本主神。


第二次天寶戰爭,南詔和土蕃裡應外合,又把唐軍打得找不著北。兩次天寶大戰使內外交困的唐朝雪上加霜,之後便開始了長達七年的安史之亂,大哥李隆基的寵妃楊貴妃也被殺。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也導致了後來藩鎮割據的局面。

/史料食補/

第二次天寶戰爭,唐朝再徵兵南下南詔,中原人聽說南詔瘴氣逼人,少數民族生猛野蠻,不願參軍,當時的宰相楊國忠就下令分道捕人,捆了送往軍所,杜甫的《兵車行》里寫過:「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南詔這邊和老大哥唐朝掰了之後,這邊就和新晉大哥吐蕃成為了好朋友.剛開始蜜月的時候,吐蕃封南詔為贊普鍾南國大詔,「贊普鍾」是藏語中兄弟的意思。激情過去,又被吐蕃改封為「日東王」,「日」是臣子的意思,地位從兄弟之邦變成了臣屬之國。

/史料食補/

在吐蕃與南詔的聯合中,吐蕃進攻唐朝轄地時,經常以南詔軍為前鋒,並向南詔連年索兵,又向南詔徵收重賦,南詔深受驅策盤剝之苦。這時,唐朝乘機採用「聯合南詔,以斷吐蕃右臂。」的策略,向南詔伸出橄欖枝。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啊,新晉大哥也這麼靠不住,南詔決定重回老大哥的懷抱,棄蕃歸唐,在蒼山上舉行了盛大的盟誓活動。會盟之後南詔偷襲吐蕃,吐蕃大怒,傾全部兵力來討伐,被南詔和唐軍聯手趕回了青藏高原。

史料食補:

蒼山會盟正式達成南詔歸唐協議,唐朝與南詔叫停了多年紛爭。南詔突襲吐蕃,標誌著與吐蕃的盟友關係結束,與唐朝的關係全面恢復,這與天寶戰爭前有所不同,南詔正式成為唐朝正式的藩屬國。


大長和國:

南詔、唐朝、吐蕃這場豪門三角戀激情大戲就吿一段落了,三方各自陷入疲軟期,吐蕃一分為二唐朝國力衰敗南詔也被權臣把持,後被清平官鄭買嗣篡位,改國號為大長和,南詔滅亡。

/史料食補/

此時的南詔王舜化貞一心痴迷修仙,被宰相鄭買嗣伺機篡位,殺死舜化貞及南詔王族八百餘人,自己當國王,改國號為大長和,歷時二十五年。從細奴羅算起,南詔政權持續了二百餘年。


大天興國、大義寧國:

節度使楊干貞以討伐篡位的鄭氏為名,起兵攻滅大長和國,擁清平官趙善政為王,國號是大天興國。扶上台一個傀儡國王才過了十個月,楊干貞就心癢難耐,廢了趙善政,自己稱帝,改國號為大義寧國。

/史料食補/

楊干貞是個歷史上的差評哥,據說殘忍好殺,性格成渣,貪婪暴虐,篡位後也不得人心。自立門戶沒多久,就被原通海節度使段思平起兵反抗,楊干貞出逃,大義寧國滅亡。

前理國:

通海節度使段思平看著看著也手癢了,不滿節度使楊干貞以討伐逆賊篡位為由,於是起兵攻佔大理,滅了大義寧國,也自立門戶,建立了大理國。

/史料食補/

大理國傳二十二世,共計三百一十六年。段思平定都陽苴咩城(今雲南大理),國號「大理」,史稱「前理」。


大中國:

權臣篡位就像是傳染病,這次得病的是高升泰,他讓老段家的大理國,中間有了個小插曲的「大中」國。

/史料食補/

大理國政權曾中斷過,先是楊義貞殺大理國皇帝段廉義,自立為帝,後清平官高升泰滅了楊義貞,擁段壽輝為大理國皇帝,又逼迫段壽輝退位出家,改立段正明繼位。再後來,高升泰篡位,廢段正明,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中」國。


後理國:

網紅父子段正淳,段譽出場。高升泰臨終前,囑咐其子高泰明把政權歸還段氏,於是高泰明擁立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為大理國皇帝,恢復大理國國號。由於段氏政權中斷過,所以從段正淳起,大理國被稱作「後理國」。後人習慣把「前理」、「大中」、「後理」統稱為「大理國」。

/史料食補/

接下來的戲碼,不是手下大臣篡位了,而是正在台上的皇帝自己不想幹了,拱手讓給下一茬,自己出家當和尚。大理國出家為僧的皇帝,就有段正淳,段譽,段正興(段譽的兒子)等。金庸筆下的「一燈大師」,就是大理國第18代國王段智興,段譽之孫。


大宋朝:

艾瑪,你們的表演實在太精彩了,最討厭你們這種老戲骨啦,該演的戲碼都讓你們演完了,到了我大宋朝,就只能此處省略幾百字了……只留一句微博體:大理和宋朝的關係,十分不可描述。再補一刀用來告誡後人:千萬別跟老戲骨搭檔,不然你死定了啊。

/史料食補/

宋太祖趙匡胤鑒於唐朝與南詔的教訓 ,手持玉斧,在地圖上劃大渡河為界 ,聲稱大渡河以外的地方不再用兵,這就是「宋揮玉斧」典故的來歷。宋朝是歷史上最弱的王朝,只有一樣強,鄰居。有女真、 匈奴、契丹、党項、吐蕃虎視眈眈,宋朝自顧不暇,哪裡管得了西南的大理國?


可惜大理國的大人們,吃齋念佛現世安穩的好日子,被元世祖滅了。

蒙古大軍蹂躪歐亞大陸時,忽必烈曾派使臣到大理國招降,被大理國國王段興智拒絕,宰相高泰祥主張堅決抵抗,殺了使者,並屯兵金沙江沿線準備抵抗。心想,我們這兒一有金沙江、洱海,二有點蒼山,你們北方野蠻人,下了馬都不會走路,看你騎著馬怎麼過江,怎麼翻山?

/史料食補/

忽必烈親率蒙古鐵騎征伐大理國,在虎跳峽附近,有當地酋長獻計說,用動物的皮做成革囊可以用來渡江,蒙古軍於是殺了牛馬,做成「皮筏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元跨革囊」。過江之後,從蒼山背後的石門關進入。大軍圍城時,大理人還在懵逼著呢,他們的騎兵是怎麼過了江又翻了山的?趕緊投降,於是大理國滅亡。(完)來源:大理青年

信息導讀

公告:大理熱線焦點時刻 將每周更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理信息港 的精彩文章:

洱海邊又見有人洗車 還用洗滌劑 這次還是咱大理人……
四月美食在哪裡?這個稿子,把小編活生生寫餓了!

TAG:大理信息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