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中國城市搶人大戰杭州篇—51歲的施一公一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西湖大學

2018中國城市搶人大戰杭州篇—51歲的施一公一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西湖大學

施一公的父親浙江人畢業於哈工大


完成青年夢想回浙江的施一公

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省駐馬店,51歲的施一公已經在清華完成了他青年時的夢想,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時,因為打工6個月疏於學習差點被開除,打工時被搶劫幾乎送命,過於辛勞得了嚴重高血壓,那時苦澀的經歷讓施一公在美國獲得終身教授後,毅然回國去清華當教授,只是想讓中國青年學生不需要艱辛的出國,在國內就可以享受世界最頂尖的科研教育。全職回到國內,2009~2016年期間擔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2015年起出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至今。在他的帶動下,清華生科院有了長足進步,在結構生物學領域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清華大學的生命科學學科獨立實驗室從40多個增加到了100多個。同時,他的學生一個個在國際生物學界嶄露頭角。施一公已經完成了他當初回國的願望,把中國生命科學領域帶入世界先進行列。中國的學生可以不需要出國留學就可以享受最頂級的科研學習環境。浙江對於施一公來說也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地方,施一公的父親出生在浙江省,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常常有學生和朋友問施一公:這輩子你崇拜過誰?施一公在過去48年唯一崇拜的人是他的父親。施一公的父親對他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西湖大學的高起點


在西湖大學創建的過程中,浙江大學、復旦大學都給予了多方面的合作支持,清華大學給予了西湖大學從基建到人事到行政服務各方面的支持,用施一公的話來說,沒有國內這幾所優秀大學的支持不可能有西湖大學今天的局面。清華、復旦和浙江大學的高規格助力,註定西湖大學的起點將很高,主要體現在「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的辦學定位和理念。所謂「小」就是規模小,所謂「精」就是師資精、世界一流,「高起點」就是以培養博士研究生為起點,而所謂「研究型」就是西湖大學致力於前沿技術研究、創新技術開發、技術轉化以及服務社會,是一個高端的研究型大學。改變中國民辦私立大學的低端化,未來西湖大學將在全球招募300名教師,和浙江大學在學科建設上交叉互補。

紐約洛克菲勒大學


美國排名前十的大學都是私立大學,西湖大學的成立讓國內的很多網友都很興奮,稱西湖大學是將來的哈佛大學,其實西湖大學對標的是紐約洛克菲勒大學,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1901年創校至今就從來還沒有招過本科生,一直培養研究生,建校117年的歷史上出過24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對於施一公來說,已經51歲的年紀已經不是泡實驗室出成果的年紀,他更多的是培養中國的新生代科學家,為他們定方向,規劃實驗,以培養博士研究生為主,施一公希望能用比較短的時間,在最尖端的研究領域創造一個奇蹟,用最優秀的師資、培養最優秀的學生、打造最優秀的成果。施一公有了開創清華生科院的驚艷,非常的自信,不需要百年,甚至不需要十年,等到博士生畢業的時候,西湖大學的成果就會讓大家看到。

中國企業家們給予西湖大學資金支持


施一公對記者講:「對我來講,一個人一輩子要做一件大事。我總在想哪件事是自己最大的一件事情。我今年51歲了,我覺得辦西湖大學就是這樣一件大事,如果能帶著全社會、國家、政府、民間這樣的重託,盡我餘生,把這一件事做好,我已經非常知足了。」

最後祝願施一公可以帶著西湖大學早日鑄就輝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80後的夢想 的精彩文章:

2017年肆虐北半球的寒冬暴雪的原因是因為北極圈達到歷史最高溫在過暖冬!
從余光中到柏楊,80後記憶中的台灣文學巨匠,隨著李敖去世而結束

TAG:80後的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