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起跑線》:安得學校千萬間,大庇天下窮人俱上學

《起跑線》:安得學校千萬間,大庇天下窮人俱上學

文/馬慶雲

最近幾年,隨著印度電影的逐漸引進,總讓人感覺,他們能夠在一個不經意的生活細節當中,以巨大的民族情懷戳中你願意為民族未來思考的內心。我認為,電影《起跑線》真正值得點贊的地方,也正在此處。

這部電影,一開始很像一部家庭喜劇。夫妻兩人,男的是在底層做生意發了財的小老闆,女的則是正規大學畢業的說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家庭主婦。正是這樣的家庭構成,讓他們非常重視對於孩子的教育。而這種重視,則直接反應到孩子的擇校上。他們想選擇一個好學校,而在選擇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這部家庭喜劇也就先天具備看點了。

為了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在學校等方面頗費苦心的劇情,在國產影視劇中也出現過。2016年海清主演的《小別離》就是這類劇情戲,也還算不錯。中國不少中產階層也存在為孩子擇校的問題,估計也都是煞費苦心。電影《起跑線》中,女主角一想到孩子上不到好的學校,就將未來暢想為一片暗淡,估計也是不少父母們共同的「心理陰影」。這些戲份,本身便可以刺激到中國觀眾。

但是,我認為,《起跑線》真正高明的地方,真的不是給孩子擇校帶來的一些喜劇橋段。大半夜去排隊,為了面試而不得不提前花錢諮詢教育機構,煞費苦心地搬到學區房等等,極具真實。想不到印度中產階層正在和中國的中產階層經歷同樣的事情。然而,《起跑線》最終卻並未以孩子能上名校而結束,後邊的戲份,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

我認為,在孩子已經獲得名校錄取之後,《起跑線》才開始了它真正的精彩,兩次非常充沛的劇情升華,值得認真思考。

第一次升華,是男女主人公因為孩子佔了窮人的名額而非常內疚,決定去資助一家公立學校,讓那裡的孩子們也獲得比較不錯的教育。第二次升華,則是在學校的開學典禮上,男主角選擇承認一切,並且對校長以賺錢為目的的辦學方式進行公開批評,對所有來這所學校的中產父母們也進行了一定量的批評。

這兩次升華,對電影的塑造是非常明顯的。《起跑線》從解決個人子女的上學問題,變為了,要思考整個民族的教育將往何處去的問題。從個人孩子的擇校事件起,引發一些列啼笑皆非的事情,最終卻落腳在推己及人的民族教育問題上,這正是不少國產電影所缺少的基本敘事精神。我們以為,解決了個人的問題,就天下太平了,殊不知,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大情懷被拋在了腦後。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問題,這是整個國家民族的問題。《起跑線》的情感精神正在此處。它不僅提出了這個問題,而且在一定量上也願意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認為,印度的不少電影更像是知識分子在創作,滿懷著對國家對民族的真誠態度。面對這種教育資源的不公正,《起跑線》給出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我認為,《起跑線》一直在以劇情的方式致力於階層矛盾的調和。中產階層侵佔底層民眾受教育的名額,私立學校畸形發展最終讓公立學校成為貧民窟,並未在劇情中形成「你死我活」的階層對立。相反,電影依靠主人公的方式給出的解決之道是調和,底層民眾的仁義,與中產階層的慈善。

所以,男主人公要去捐助公立學校,讓自己底層朋友的孩子也有一個較為不錯的學校上。當那個底層父親說,沒想到自己的孩子也能說英文的時候,我感覺到創作者對整個民族巨大的關懷。在慈善的同時,《起跑線》更是有一句精彩的收尾對白。女主角讚譽男主角,為底層民眾的權利而發聲。

這其實就是優秀電影的精神。面對國家民族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敢於指出,並且致力於溫情地調和。一部電影,能否改編一個國家?我想,很多人都會說,電影沒有這麼大的能力。但是,如果每一部電影都是這類滿懷著對國家民族的情感來創作的,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會沒有希望嗎?

看完了《起跑線》,我想到的,更多的,是電影人的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漫威最差需要帶上《黑豹》,追車打架有神力全靠喝葯
佛系女文青都是偽概念,那個愛張楊導演的女製片更似娛樂自嗨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