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歷史長河的文化積澱,為世人淘去泥沙,留下金子

讓歷史長河的文化積澱,為世人淘去泥沙,留下金子

崑崙書法

一幅絢麗多彩的書法(書畫)藝術畫卷展現在面前,什麼是與時俱進的書畫審美呢?

起步於古人,行走是自己,通向遙遠的未來。

中國古代「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的觀念,以取法天地四時的運行為基準,是一種四時循環論的變化觀。

與時俱進,首先準確把握時代特徵,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開拓進取,在大膽探索中繼承發展。

其次,人一定要天人合一,承前啟後,觀念、行動和時代一起進步,從而發生一些改變。

最後,一幅絢麗多彩的書法藝術畫卷就是歷史長河的文化積澱,自然而然的為世人淘去泥沙,留下金子,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人類藝術之花。

崑崙書法

從書法史的角度來看,秦是一個文字的分水嶺,小篆的出現結束了中國的古文字時代,隸書的出現開啟了今文字時代。到了東漢以後,書法藝術才真正進入覺醒時代。

秦朝小篆與漢隸書

小篆體現了秦王朝始皇帝的威儀尊嚴,同時也表達了法家的治世理念。儘管當時的文字並沒有人為他藝術化,但小篆的文字,整齊劃一、端莊大方,高貴華麗,無意中形成時代特徵。用現代人的審美標準評價的話,那個時期的美,是一種原始美、質樸美、幼稚美。這種美甚至可以說,像小孩子的憨態可掬一樣的可愛。

崑崙書法

說到隸書,必須對秦朝作一說明,秦在統一六國之後,通用小篆,以隸書為佐書,也就是用隸書把正式文件抄錄下來,做為檔案備查。隸書的出現打破了小篆的方正呆板格局,增加拂挑波磔,並開始運用懸針、垂露、藏頭護尾等書法技巧。由篆到隸的演化中,由於毛筆快寫和筆法發展的緣故,草書便產生了。

崑崙書法

草書:

從書法理論創作上看,東漢安帝時期崔瑗便撰寫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篇書法論文《草書勢》。最有名的便是草聖張芝。蔡邕在《篆勢》、《筆論》、《九勢》中,從理論上闡發了草、篆、隸書的藝術特徵和價值,並提出了「夫書肇於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的見解。其中「形勢」二字,含有三重意思,一是結構,二是用筆方法,三是藝術效果。

衛鑠《筆陳圖》中提出;「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斯致妙矣,書道畢矣」。這就是把書法和藝術形象聯到一起,徹底擺脫了文字的記事功能,成為獨立的藝術而存在於世。

崑崙書法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書法成熟時代:

從隸書的誕生到漢魏六朝時期,這是中國書法由實用走向藝術的覺醒和形成期。

所謂藝術覺醒,是人們在抽象的線條中發現了美,感悟了美、理解了美、並且把自己對美的理解,運用到書法的創作實踐當中。魏晉時期的書法,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的藝術必需品。譬如:王羲之在蕺山老婦的扇子上寫上字,扇子便可由二十錢漲到百錢。

崑崙書法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書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

在發展中,書法藝術形成如下特點:其一,草、楷、行各體已完全成熟,中國書法的技法體系基本形成。後世的技法在此基礎上雖有所豐富和變化,但不再有本質突破。

其二,書法走向完全自覺的階段,書法在社會各階層普遍成為一種有意識的欣賞對象。史載:師宜曾在酒店壁上作書,觀者紛至,致使酒店興隆。

其三,文人有意識地追求書法之美,把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實踐活動,並在技法功夫、審美風貌上孜孜以求。

書法藝術上出現了貼與碑兩種不同的風格,呈現出婉麗風流和雄奇樸拙的書法藝術境界,尤其是楷書和行書,已達到成熟階段。西晉末年黃河流域戰亂,大批文人薈萃江東。美麗富饒的江南風光,使書法家們在藝術上更講求遒潤婉媚。

崑崙書法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鼎盛~唐代:

從書法史來看,稱之為書法的鼎盛時期——唐五代時期。魏晉時期由於政局不穩,戰爭頻仍,人們從內心深處厭煩了那種朝不保夕的動蕩生活,從心底傾向追求個人極樂的道教出世觀點。 書法表現出的「尚韻」,即是追求脫離現實的個性特徵,可到唐朝,面貌則為之一變。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代博大氣象所形成的唐人激越的胸襟和心態,在書法藝術上體現為洒脫奔逸、恢宏寬博的氣勢。乃是因為社會經濟的空前繁榮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唐代書法藝術成就最高的是楷書,今天仍有「學習楷法從唐入手」的說法。其代表作有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柳公權的《玄秘塔碑》。它們或壯美森嚴,剛正厚重,體現鬱郁盛唐氣象;或骨力勁健、均勻而瘦硬,體現書者「心正則筆正」的書法意念。有唐一代我國書法藝術進入全盛時期。

唐人以恢宏的審美氣度,對前朝古代的書法藝術兼收並蓄,並將他們發展瑧於極致。論及唐朝書法,每謂「尚法」。法是什麼?法就是在各種紛繁複雜的藝術個性中總結出的基本法則。這個法則是眾多感情中總結出來的理性,是眾多個性中提煉出來的共性,它是一個普遍的規律。唐朝置多元對峙而又相互交融的書法藝術於一堂,構成了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大奇特景觀。

在技巧的運用上,出現了「印印泥」、「折釵股」、「錐畫沙」、「屋漏痕」、「壁拆」等新技法。在書法理論上出現了系統論述書法的第一個專著《書論》。其作者孫過庭在其著作中提出了,由少至老的學書過程,歷「三時」而螺旋發展的觀點,他的「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陽舒陰慘,本乎天地之心」論點,更是把書法創作提高到一個更新境界。

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百花齊放的時期,出現了筆力險勁的歐體書法,出現了體現儒家至大至剛精神的顏體書風;出現了酒神式浪漫主義張旭狂草,也出現將楷法用至極致的柳公權楷書。

崑崙書法

宋、元、明、清時期的書法的個性化:

這個時期是書法藝術在抗爭中壯大發展的時期。

為什麼稱之為抗爭中壯大發展時期呢?因為它們是在特殊的環境中衝破重重壓力奮爭成長起來的。

首先說宋代,當時影響文人大夫最深刻最強烈的社會原因有兩點;一是外患嚴重。二是內爭劇烈,尤其是黨爭與派系傾軋不斷,以致蘇東坡這樣的出類拔萃人物屢遭貶謫打擊。許多文人士大夫感到為國為民無望,而轉溺釋道二教,以求自身的曠達和自適。

無怪乎辛棄疾在《醜奴兒》中高喊:「而今識盡愁滋味」。

黃庭堅的長槍大戟書風,正是他內心壓抑的渲泄。

米芾化其為曲、化正為欹的書風,是典型的厭世表現。後人稱宋代「尚意」。其實「尚意」是與晉代的「尚韻」遙相呼應的,是扭曲的靈魂在吶喊。

崑崙書法

元代是一個外夷主宰的社會,宋代的遺老遺少們,只是元人粉飾太平攏絡人心的擺設。趙孟頫內心深處充滿了對元朝統治者的刻骨仇恨,作為一介書生,他也只能藉助流滿道教色彩的二王書法,去表達他那沉默中的反抗。

明代朱氏王朝,是一個十分野蠻鄙視文人的時代,歷代皇帝嗜殺成性,視人命如糞土。試想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你能指望出現改革創新的書法家嗎?所以說明人「尚姿」也就是無奈中的嘆息罷了。揚州八怪也就見怪不怪了。

崑崙書法

清王朝是一個特殊的王朝,清代初年,統治階級採取了一系列穩定政治,發展經濟文化的措施,故書法得以弘揚。明末遺民有些出仕從清,有些遁跡山林創造出各有特色的書法作品。

大體可以看作三線發展:

一是晚明行草書風的新發展,延續晚明行草新書風的主要人物:王鐸、傅山、朱耷、許友等。

二是傳統書風(尤其是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酷愛董其昌書風;乾隆在位六十年,喜歡趙孟頫書風)。

三是篆隸初興(篆隸書法清初的篆隸,在晚明基礎上有一些進展,除傅山外,善於隸書的還有戴易、鄭簠、王時敏、朱彝尊等)

崑崙書法

中國清代書法在將近260多年的發展歷史上,經歷了一場突破性的蛻變,它突破了宋、元、明以來帖學的樊籠,古代的吉書、貞石、碑版大量出土,興起了金石學,開創了碑學,特別是在篆書、隸書和北魏碑體書法方面的成 就,可以與唐代楷書、宋代行書、明代草書相媲美,形成了雄渾淵懿的書風。尤其是碑學書法家借古開今的精 神和表現個性的書法創作,使得書壇顯得十分活躍,流派紛呈,一派興盛局面 。

碑學興盛是由於當時碑石出土日多,人們除了證經考史之外,碑刻上的文字也為書法提供嶄新的資料,使書法家的眼界頓為開擴於是從學漢碑逐步發展為學北碑,北碑包括碑誌和造像記。

從清代書法發展情況,可以看到清代書法發展進程中碑學和帖學的競爭和消長。

以致清中期書風為之一變,以厚重樸拙流行於世。 因而說清朝在繼承帖學的同時,又開闢了碑學的新天地,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重要時期。

嘉慶、道光時期,帖學已入窮途,當時的集大成者有劉墉,鄧石如開創了碑學之宗,阮元和包世臣總結了書壇創作的經驗和理論。

咸豐後至清末,碑學尤為昌盛。前後有康有為、伊秉綬、吳熙載、何紹基、楊沂孫、張裕釗、趙之謙、吳昌碩等大師成功地完成了變革創新,至此碑學書派迅速發展,影響所及直至當代。

崑崙書法

篆刻藝術的發展,也給書法藝術的創新提供了條件。清代書法家多善治印,能將凝練蒼朴的金石趣味運用到書法創作中去,使書法有了金石氣,這些都是隋唐以來書法藝術中所不曾有的。

文人畫的發展使得繪畫的書法化更為濃厚。所以清代書法無論是用筆、用墨,以至章法都有所創新。書寫篆、隸需要字字有來歷,清代文字學的成就為書法藝術提供了基礎,所以清代許多書法家又是金石學家。

縱觀清代260餘年,書法由繼承、變革到創新,挽回了宋代以後江河日下的頹勢,其成就可與漢唐並駕,各種字體都有一批造詣卓著的大家,可以說是書法的中興時期。

崑崙書法

一幅絢麗多彩的現代書法藝術畫卷,突出一個「變』』字,如果說中國現代書法史的主旋律,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那麼近現代則尚變,其變也是一步三搖,曲折抑或彷徨,回歸抑或初興,突破與創新,繼承時代的意志,更上一層樓!那就看各位的青史留名,供後人高山仰止!

崑崙書法

一幅絢麗多彩的書法藝術畫卷,讓歷史長河的文化積澱,自然而然的為世人淘去泥沙,留下金子,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人類藝術之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謝崑崙 的精彩文章:

跪著學古人 站著寫自己
書法的風格和境界均受制於書法個性和品德

TAG:謝崑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