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 中國有出題目的「內功」

解讀: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 中國有出題目的「內功」

新華網北京4月4日電(凌紀偉)近日,國務院印發《積極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方案》(下稱「方案」)。4月3日,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司長葉冬柏、中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羅德隆、國家遙感中心主任王琦安圍繞方案進行解讀。

國家重大決策部署

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葉冬柏介紹說,這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一項重點任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國家「十三五」規劃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都對此作出部署。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上審議通過,近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方案。

方案指出,牽頭組織大科學計劃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標誌,對於我國增強科技創新實力、提升國際話語權具有積極深遠意義。

項目遴選不會「拍腦袋」定

方案明確,分三步走,到2020年、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將分別培育和遴選一定數量的項目。這些項目從何而來、又如何遴選?

「大科學工程的遴選有自己的標準。」葉冬柏說,首先要具備相當的基礎知識,其次大家都感興趣,另外要把科學家自身的這種興趣上升到政府行為,也就是參與方要形成共識。他表示,「項目的挑選,不是人為規划出來的,要根據標準遴選和培育。」

此外,葉冬柏表示,這些項目並不是獨立的、割裂的,而是要加強與國家重大研究布局的統籌協調,要做好與「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的銜接。

發揮牽頭人作用 當好「後勤部長」

根據方案,牽頭組織大科學計劃要堅持「中方主導,合作共贏」等四個基本原則。

「主導就是牽頭。」葉冬柏表示,這是為解決世界性重大科學難題主動提出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並非把中國的意志強加給他人。「大家關注的側重點未必相同,需要共商,達成一致後,提出具體的方案,圍繞方案共建,圍繞成果大家一塊共享。」他說,主導就是發揮了牽頭人的作用,不斷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其實是盡義務為大家做好服務。

既然牽頭,就要有在國際上拿得出手的有影響力的科學家。「中國已經準備好了,發揮政府的作用,當好『後勤部長』。」葉冬柏說,中國將為科學家攻克人類共同挑戰配好助手,做好組織保障,讓他們無後顧之憂。

要有出題目的能力

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是解決全球關鍵科學問題的有力工具,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科技創新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葉冬柏認為,要用世界眼光思考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國際科技合作,離不開優勢領域和經驗積累。成為國際大科學計劃牽頭人,要有「出題目的能力」,「內功」如何,是決定能否提出大科學計劃的關鍵所在。

「一個是解決問題,一個是探索未知,在這些領域想出來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作為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中方執行負責人,羅德隆認為,既要有牽頭的基礎,又要具備制定規則、組織團隊、營造多元文化的能力,所以「關鍵還是在人」。

我國具備發起大科學計劃的基礎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以發展中國家身份重點參與了國際大洋發現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國際地球觀測組織和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等一些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是國際天文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據王琦安介紹,去年中國參與了7個包,特別是在核心的天線技術包中,中國貢獻了唯一設計方案,當選為聯盟新任主席,體現出中國實力。

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多邊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之一。羅德隆說,從該計劃建立之初中國就參與其中,是重要的參與者和建設者,獲得了比較全的參與經驗。

此外,我國也相繼啟動建設了同步輻射光源、全超導托克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等數十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積極探索以我為主的國際合作。這些為我國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為全人類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方案指出,牽頭組織大科學計劃有利於發揮我國主導作用,為解決世界性重大科學難題貢獻中國智慧、提出中國方案、發出中國聲音,提供全球公共產品,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是世界科技創新領域重要的全球公共產品。」葉冬柏表示,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理應承擔更多的義務,積極融入國際合作網路中。從學術本身來說,中國越來越重視基礎科學研究,在基礎科學中,很重要的就是探索未知科學,為今後全人類的發展提供原創性的科研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馬代與中巴交往密切 印度鬱悶:我們被蒙在鼓裡
有哪些習慣會導致一個人變醜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