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郴州大媽頭暈、反應遲鈍,腦內膿腫感染了這種「菌」

郴州大媽頭暈、反應遲鈍,腦內膿腫感染了這種「菌」

郴州一大媽莫名頭暈兩個多月,多方治療未果。

在醫院進行細菌培養後,被確診為「奴卡菌感染性腦膿腫」

經手術切除及聯合抗感染治療,已順利康復出院。

(網路圖,僅供參考)

謝大媽(化名)是郴州市資興人,去年秋天以來,莫名出現頭暈,言語不清,反應遲鈍等癥狀,嚴重時連家人都認不出來。

初起並未引起重視,後來,這些癥狀反覆出現,家人不得不帶她到當地醫院就診。

CT檢查顯示顱內有多發性水腫,常規治療後,病情非但沒有轉機,還出現進行性加重,顱內腫塊逐漸擴大,腦室受壓明顯。

(網路圖,僅供參考)

最終,該醫院建議轉至湘南學院附屬醫院顱腦外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顱腦外科主任羅忠平副教授接診後,詳細了解了患者發病、診治經過,反覆對比研究了頭部CT影像檢查表現的演變,結合多年積累的臨床經驗,高度懷疑患者是顱內感染。

羅忠平主任知道,為了避免患者顱內壓加重,腦疝形成,危及生命,應儘快手術切除感染病灶。

但如果術後無法針對病因控制感染,謝大媽腦子裡的腫塊還會再次形成。

對於謝大媽而言,找出造成顱內感染的病原菌是明確診斷,成功治療的關鍵。

為了確保患者治療效果,羅忠平主任與檢驗科微生物室黃紅衛教授先期進行了深入溝通。

由於謝大媽不但對青黴素耐葯,對磺胺類藥物也非常敏感,且常規治療無明顯成效,專家考慮致病菌極有可能是奴卡菌。

奴卡菌為革蘭染色陽性桿菌,菌落細小,所需培養時間長,很容易被檢驗師忽視或者當成污染處理。

在標本圖片染色時,菌絲頂端可形成分生孢子,菌絲也可斷裂而呈球狀或球杆狀,在顯微鏡下極易被誤認為鏈球菌。

沒有一定微生物培養經驗的檢驗師很難培養成功和辨認明確。

(黃紅衛教授在實驗室進行觀察)

在謝大媽手術當天,檢驗科微生物室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在對患者進行手術取樣、標本運送過程中,通過技術手段隔絕污染,當受檢標本一送到微生物室,黃紅衛教授立即進行細菌培養。

經過微生物室長達9天時間的精心培養和觀察,終於在標本內發現了存活的奴卡菌

通過針對病原菌的精準治療,謝大媽病情已明顯好轉,不久順利康復出院。

據了解,奴卡菌培養難度相當大,對標本採集、送檢時效、培養條件等均有較高要求,常規流程往往不足以檢出,郴州市近十年沒有從腦部膿腫中成功培養出諾卡菌的報道。

湘南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準確找到感染性病原菌,為臨床針對性治療提供有力依據。

(編輯Eliza)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湘南學院附屬醫院 李麗君

湖南醫聊每日分享權威、有趣、實用、及時的健康科普資訊,讓我們一起收穫健康,收穫幸福。

(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湖南醫聊 的精彩文章:

常德大叔「吃不下飯」,只因一個飲食習慣
男子睡夢中頸痛以為頸椎病,第二日卻呼吸困難!這樣頸痛要小心

TAG:湖南醫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