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星瀚資本楊歌:判斷公司好壞,行業和賽道因素最多佔20%

星瀚資本楊歌:判斷公司好壞,行業和賽道因素最多佔20%

題圖:星瀚資本創始人楊歌

看懂投資最重要的是看懂宏觀、中觀和微觀,看懂每一個風口和浪潮是什麼。

「人生在於不斷折騰」,這句話用在楊歌身上再合適不過。曾多次進擊創業浪潮的「85後」楊歌,創立星瀚資本後,用巴菲特講過的一句名言,強調他對所有創業者的建議——要耐得住寂寞。

楊歌對「寂寞」品味深刻。在經受了創立青年精英商業聯合匯(CAYE凱業)、東信康達數字醫療等一連串創業「寂寞」後,2009年楊歌進入KPMG(中國)任諮詢師,開始轉向財務諮詢工作,完成一次職場角色轉型。從此,楊歌的「折騰」愈加高頻,於2011年出任大江投資副總裁,開始跨入投資行業。四年後,得益於多年的沉澱積累,楊歌再次做出繼續「折騰」的重要決斷,於2015年初,創立星瀚資本開啟風險投資生涯。

成立僅三年的星瀚資本投資了言幾又、心上、甲加由、戶外星球、V.Fine、雲菜園、鯤雲科技等數個明星項目,在業界已然折騰出一片天地。但楊歌卻只為自己打75分,比及格高一點,離百分滿意尚有距離。楊歌對投資有著清醒判斷:星瀚資本剛走過「辨識好產業與好資本」的第一階段,目前還在「資本運營」的第二階段中小步快跑。

或許勝利最終屬於審慎認為自己有進步空間的人,在VC這條路上,人為製造創業「寂寞」,再逃離「寂寞」抵達更高階,用的無一例外是「折騰」精神。愛折騰的楊歌,有著怎樣的投資秘訣?如何看準賽道和時機?本期投資人說帶您走近楊歌。

1看懂投資,最重要的是看懂風口和浪潮

眼下有一種現象,風口越來越快了。其實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風口越來越快,本身是資本需求所致。

現在資本靈活性越來越強,但資產標的跟不上資本的靈活性。這一客觀現象勢必會導致大家去尋找風口。經濟連續發展40年,仍然需要高速增長,會造就一些風口,也會產生一些泡沫。就像2014年的智能硬體,到消費升級、P2P、虛擬現實、消費金融貸,以及今年的區塊鏈等等行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第二,要從宏觀去思考這個問題,什麼是風口?

我認為定義一定要弄清楚。例如互聯網、人工智慧和共享,它們三個可能都是風口,但並不都是浪潮。互聯網是一個大的浪潮,它可能會影響一個世紀甚至更長的歷史推動過程,而人工智慧和生物工程也是一個巨大的浪潮,只不過這個浪潮剛剛開始。而共享只是維持了一年的風口,它們三個是完全不可媲美的。共享完全是在互聯網這個範疇之內,大家抽象出來的一個應用概念。就像過去20年以來,出現的一些名詞如納米、物聯網、消費金融等,它們實際上只代表了階段性資金的需求,並不是底層的、有勢能的大的浪潮。

所以,要看懂投資,最重要的是看懂宏觀、看懂中觀、看懂微觀,看懂每一個風口浪潮是什麼。星瀚資本的特色是從不盲目追逐風口,我秉承一個原則,「但凡大家都追的風口不一定能賺錢」。金融這件事情一定是「721」原理,70%的人虧,20%的平,10%的人賺,從二級市場到一級市場永遠都是這樣。處在風口浪尖、人盡皆知的熱門話題,我們不會盲目觸碰它,不願意炒作風口,還是應該踏踏實實去做。

判斷一個公司好壞,行業和賽道只佔這件事情的10%—20%左右。如果你篤定智能硬體,那麼2014年很大概率會虧得血本無歸。如果你篤定虛擬現實,2016年也很可能虧得血本無歸。所以,對於一個行業的判定過於篤定,實際上也是帶有賭性的。那對於項目來講,則需要從行業、人、團隊、業務、財務、法務、運營管理等方面,進行綜合判斷。

星瀚資本定位的三大方向是,產業升級、文創娛樂、深科技應用,其實它基本覆蓋了全行業。

2產業升級:關注民生領域的效率提升

第一個問題,產業升級是什麼?

產業升級是面向供應鏈的改革,是有關衣食住行等民生領域的效率提升。供應鏈改革的特點是,讓生產製造、加工、供應、倉儲、物流、流轉、分銷到零售整個過程變得效率更高。在這些環節裡面都有投資機會。

我們經常說一個詞叫賦能。什麼叫賦能呢?就是每個階段,工業革命階段、電器革命階段、電子化革命階段、互聯網革命階段、大數據革命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新型技術或商業方法都是可以對產業進行賦能的。一旦這個技術滲透進去了,那麼整個產業的效率會得到提升,這個就是賦能的過程。

事實上,從生產、製造、加工到零售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會受到互聯網線上支付、新型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影響,使得原來效率提高,這一過程就是供應鏈的改革。而改革的最終結果是,所有民生領域的生活成本得到降低,供應鏈效率提升,這不僅是市場希望看到的,更是國家希望看到的結果。因此,投資民生,投資供應鏈改革是我們的重要方向。

星瀚資本投資的項目里,甲加由就是這其中的典型代表。做得非常成功,估值2年翻了30多倍,它從農業最開始的種植,到供應,再到倉儲等環節,全部實施標準化。原來大家能做到的是大宗商品的標準化,但現在,甲加由可以把經濟作物這類大宗商品做到標準化,大大提升了整個供應鏈的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第二個問題,投身產業升級其中的企業家的特點是什麼?

在農業、工業,以及消費服務業,概括起來就是一、二、三產業,存在大量民生升級的機會。在這裡面,我們看重創業者的特點是什麼?我認為就看兩點:

1. 深耕行業,了解行業中整個產業鏈的過程。

2. 創業者能夠有很新的視野,能夠運用新的商業管理、技術管理等方法把行業進行整合。

我們投資的農業企業「甲加由」創始人是1987年的,就是因為整個思路非常活躍,他自己讀了商學。第一,他家裡是三代農戶,對於種植這件事情非常了解。第二,他考到農商學的博士,對於系統化、結構化、跨學科思考農業非常在行。他嗅覺也很靈敏,自己跑到一線城市來,把產業、金融和互聯網結合,把這些新的思維學過去,然後回去賦能做整合。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3文娛創業:多樣化需求、服務中產

當大眾的民生生活得到改善,生活成本降低之後,就需要提高精神消費。所以,我們關注的第二個板塊文創娛樂,其實就是精神消費。

文娛類的升級在近幾年很火,因為互聯網和大數據,包括線上支付改變了大家的消費習慣,使生活方法、效率都得到提升,這顯然是一個投資的好機會。因此,星瀚資本投資了音樂、動漫、文字閱讀等領域,這些都屬於精神類的消費。

文娛領域有兩個特點:

第一,在精神類消費層面上,多樣化的要求越來越多,產生了巨大需求。

在精神消費裡面,需求一定要配備產能,配備一定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生產力是增加產能,生產關係是組合這些產能,所以我們就投這裡面的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就是平台,生產力就是獨立的這些產能。所以在精神消費裡面,整個市場一定有大量需求,也受到國家的鼓勵。

第二,不同於產業升級,產業升級是服務於全體人民、民生的,降低成本的消費。精神消費則是更多的服務於中產階級。所以文娛消費方向也是我們布局的重點。

4深度科技應用:多看少投

去年有一本書叫《未來簡史》非常火,世界上有一群人希望把整個人文生活推到下一個層面上,大家對於科技的需求非常高,特別像矽谷和波士頓,其實都是科技驅動的商業,中國這種局面馬上就要到來了。其實中國在人工智慧和生物工程上已經非常領先了,大量資金投向這個領域,雖然它是由於少部分人、少部分公司驅動,但是它的需求非常大,所以科技推動的需求始終在。

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生命工程這些技術方向勢必會改變我們未來,而且這個速度會越來越快,大家都知道摩爾定律和奇點到來,所以這個過程會非常快。互聯網顛覆掉我們上一個生活習慣用了20多年時間,但是人工智慧,包括區塊鏈,可能顛覆掉我們的生活只需要5-10年的時間。所以,大家都在瘋狂的學習,是因為都怕被歷史所拋下,所以深科技是我們很重要的投資方向。

我們在深科技這個方向上的投資邏輯是多看少投,跟著整個局勢走。你可以看遠十步,但是快,你只能快半步。快兩步就是先烈,快半步就是先驅。

我看了大量關於生物醫藥和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領域的項目,但是我投得非常少。原因是,你就算看懂了技術,也不一定能看懂商業轉化的過程。所以,這裡面需要很多細節的判斷。

中國在人工智慧和生物工程上已經非常領先了,這是我們很看好的一個方向。人工智慧的特點是,你必須要滲透到演算法裡面去體會這個過程,要知道演算法有多難調,才知道它很難和一個行業進行模型化的配合。

它從理解一個行業,到把這個行業的精髓抓出來,再到把這些精髓給量化,然後把這些量化數據都寫進資料庫,再用合適的演算法去調試它,整個過程是非常難的,而且需要很多的行業精英一起來配合這件事情。單獨對行業理解是沒有用的,單獨對演算法理解也是沒有用的,必須兩個人、幾個人在一起深度配合,然後一同用人工智慧學術的思考方式,去思考這個行業的特點,才能把它配合起來。

不得不談區塊鏈,在我看來,區塊鏈就是把行業做數據模塊化。把各個行業的操作行為、交易,以及所有的終端細節變成信息化、數據化。然後把數據打包,一塊一塊的排列好,讓數據之間產生交易的過程,這就是區塊鏈。那麼這個過程實際上是行業標準化的重要工具,那麼人工智慧的基礎是什麼?就是行業標準化和數據化,所以,區塊鏈其實是人工智慧浪潮之前的前奏曲,這個事情做好了,人工智慧才能大量去做。

雖然區塊鏈看起來是模糊的概念,但是它能夠迅速找到共識。無論這個共識是投機的,還是投資的,大家都會找到這個共識,所以區塊鏈會在這個點爆發。

對於區塊鏈,我的認知是,它是一個能夠幫助行業做標準數據化的工具,能夠提升整個產能效率,提高市場交易效率,提高民生消費效率。

我們今年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區塊鏈這個概念變現到行業裡面去,讓行業標準化這件事情產生實際的經濟價值。我認為,這才是一個技術推動行業的意義。

比如剛才提到的甲加由,它就是把農產品、農資這一塊的數據變得標準化、模塊化,它會有自己的牌價,有自己的市場。其實從底層含義上,它也是區塊鏈。

所以,在科技投資上,我們傾向於把資料庫、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結合起來看,這是我們的戰略。

5產業時鐘:判斷技術節點的方法

我做過一個產業時鐘分析圖,可以分享一下。我認為一個技術在推動產業的過程中分為六段。

第一,政策為王。什麼意思呢?這個技術本身是沒有問世的,大家不願意在上面投入精力投錢,怎麼辦?由政策引導。這是政策為王。

第二,技術為王。當這些技術浮出水面的時候,大量的人群會湧向技術的競爭,這就是技術為王。現在技術為王典型的行業是什麼?生物技術,現在典型的巨噬細胞天天出現,大家都看誰的技術做得更好,現在離商品化還是有距離的。那麼這五年時間都會處在技術為王這個階段。

第三,產品為王。指的是一個技術已經比較成熟時,它會迅速被市場所知曉,並且會瘋狂被產品化的過程。但是產品化的過程因人而異,每個人思考的產品都不一樣,只有大量的產品被迭代之後,剩餘的產品才能活下來。比如說2000-2005年的互聯網,比如說2014年到今天的智能硬體,再比如說區塊鏈當前的火熱,大量的產品實際上是泡沫,少部分有價值的產品活下來了,這一波產品才會生存下去。

第四,就是模式為王。當產品形態固定,比如在線上消費的時候,你的模式好不好,你的激勵機制好不好,你的方法好不好,這些都很重要。模式為王的互聯網階段是2005年—2010年,出現了大量好的公司,比如說攜程、去哪兒、點評等等,這些公司都是這樣的。

第五,運營為王。它的特點是什麼?這個階段技術本身不重要了,甚至產品都不重要了。重點在運營層面上,看誰的效率更快,誰的管理優勢更大。很多人問我為什麼要投易久批?為什麼要投鮮世紀?這是兩個做供應鏈的公司。他們有什麼專利,有什麼技術嗎?我說都沒有,它最重要的特點是你戰勝不了它,它的運營效率比你高,這就是運營為王。

最後,就是資本為王。這時運營手段可能都失效了,最後其實就看資本推動,誰率先被資本推動誰就能走到下一階段。現在互聯網已經走到資本為王的末尾階段了。去年小藍單車倒閉,就證明了這一點,小藍單車到底好不好騎,成本是不是最低的,已經不重要了。我認為整個單個成本都很難去計算,大家都在討論它的財務模型,討論它的運營方法,其實都不是最關鍵的。這個階段不要談技術,不要談產品,不要談運營,就談背後的資本。資本支持誰,誰就往下走,資本不支持誰,誰就沒命了。

只有當一個技術發展到最後期時,才會進入資本為王階段。資本為王之後也很有意思,它為什麼叫時鐘呢?因為最終又會回到政策為王階段,比如資本競爭得很激烈之後,國家會出面為行業做出指導建議,在規則下去分享和共贏這個市場。最終又回到政策上。所以,這六個階段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

任何一個技術推動市場發展,都會經歷這個過程。最重要的是,你要看懂每一個技術在今天處於哪一步。例如剛才提到的幾個行業,現在互聯網顯然處在資本為王的層面上,人工智慧則處在產品為王的層面上,而生物醫藥、生物科學、生物工程這些東西,還處在技術為王的階段。

那麼,一個行業什麼時候能爆發呢?要看這個行業處在時鐘的哪一個部位。一般到模式為王的階段,這個行業就會爆發。因為模式為王的時候,競爭技術和產品的時期都過去了,最難看懂的,最難玩懂的,最血腥的地方都過去的時候,行業就會大爆發。2010-2015年這個階段就是互聯網的爆發期。這個時候就是孕育到最昌盛、最繁盛的時候,那麼這個時候實際上是一個節點。

那麼人工智慧、區塊鏈,生物醫藥什麼時候爆發?在這個時鐘裡面都有數,當然同樣它會受到經濟大環境和政策的影響,那麼我認為目前來講中國的政治經濟環境是有利於這些行業進行長期布局的。政治經濟環境越穩定,越會按照產業時鐘的軌跡運行,所以我給出5-10年的時間。

6學會逆向思維,耐得住寂寞

剛剛講了很多趨勢分析和經驗,對創業者而言,我覺得有兩點非常重要,一個就是逆向思維,一個是耐得住寂寞。

從我個人經歷來講,從創業到投資,我用了十年時間學會了逆向思維。

2009年的時候,我做了一個跨界平台叫青年精英聯合會,專門去聚集一些跟我不一樣的人,從不同背景的人身上學習他們的思維方式。我是純理工的背景出身,跟專門學藝術的、比如導演、主持人以及商業、金融這些人很不一樣。我很直觀地發現我是正向思維的人。正向思維就是我能做什麼,第一我有什麼,第二我能幹什麼,第三我的差異化是什麼。但是我做的這個東西到底有沒有市場我不知道。後來我參加了很多大學的活動,我發現那些人完全和我不一樣,他們首先會思考市場需要什麼,我能幫你幹什麼,我再去找什麼,完全相反,這個就是逆向思維。在我看來就是逆向思維,在他們看來可能是正向思維。

後來我發現商業必須要從需求出發,特別是中國。中國是非常典型的由需求驅動的市場,美國是技術好則影響市場,喬布斯有一句話是:不需要客戶知道什麼,我告訴他們需要什麼。中國做不到這一點,中國目前一定要從需求出發,然後兩邊進行對接。

現在我會這樣思考:別人要什麼?這個東西如何做得好?別人怎麼買這些東西?我的項目怎麼退出?我會從後向前思考一遍,然後再從前向後去推一遍。很像初中的時候做證明題,你正面證明證不出來,你反著往後推,中間一對就出來了。所以,逆向思維在商業上是非常重要的。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耐得住寂寞,這是巴菲特講得話。前兩天,我看巴菲特在一個大會上講了一句話。有人問他,「為什麼大多數年輕人不能像你這樣?」巴菲特回答說,「他們不願意賺慢錢。」

其實大部分人不會走到市場最前沿,也不一定每次都看準,那麼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下去。不需要別人的長期認可,不需要所有人的認可,因為真正的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裡。還是那句話,耐得住寂寞才是最好的。

作者:李睿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品途商業評論 的精彩文章:

世界盃來了,張朝陽說搜狐這樣備戰內容
幣看獲1000萬美金B輪融資,將重點優化「K站」的研發、推廣和運營

TAG:品途商業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