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聯盟鏈:區塊鏈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正確姿勢?

聯盟鏈:區塊鏈應用於金融領域的正確姿勢?

經歷過2018年初區塊鏈火熱的喧囂,在虛擬貨幣一夜暴富的夢破之後,區塊鏈技術正在逐漸回歸到場景應用端的探索和討論。隨著對區塊鏈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區塊鏈 +』產業正在不斷推進,區塊鏈應用場景的範圍也在不斷拓展,而金融則被視為在中國區塊鏈應用最具價值空間的領域。

1

區塊鏈金融領域應用聚焦於聯盟鏈?

按照「去中心」的程度,區塊鏈可以分為強中心化的私有鏈,弱中心化的聯盟鏈和完全去中心化的公有鏈。三者基於不同的信任體系,私有鏈基於內部組織框架的個人或企業信用,聯盟鏈基於商業契約的聯盟式信任體系,公有鏈基於密碼學的陌生人信任體系。

京東金融研究院院長孟昭莉指出,在金融領域,相對於公有鏈與私有鏈而言,聯盟鏈更為適合且更具發展空間。

在區塊鏈的落地應用方面,面對全社會開放的公有鏈並不是一個合適的主體。第一,在分散式記賬過程中,公有鏈對存儲空間及便利資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費。第二,在目前的技術能力支持下,公有鏈算力極其有限,無法同時處理大量的交易。第三,追求高度去中心化的特性,也使得公有鏈與金融交易的相對私密性存在天然衝突,實際應用層面存在諸多現實問題

與公有鏈相對的私有鏈,基於其發生的交易或產生的價值,在於真實世界進行兌付時,難以逃避數字貨幣的問題。

而介於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的聯盟鏈,則妥善的解決了兩者存在的不足。以金融領域為例,金融領域交易方,尤其是企業端、機構端、銀行端交易只有有限的少數主體能參與,如資產委託方、受託方,資產都是有限的,通常這些主體在一百個之內,在這樣有限的範圍內,對資源的浪費或者對彼此初始信任的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聯盟鏈技術更為成熟,而且聯盟鏈大多以商業契約方式開展合作,更符合金融應用的需求,以聯盟鏈為切入點最具可行性。

2

區塊鏈如何應用於金融領域?

近日,由京東金融研究院和工信部下屬中國信通院雲計算和大數據所共同撰寫的《區塊鏈金融應用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在北京正式發布。白皮書就資產證券化、保險、供應鏈金融、場外市場、資產託管、大宗商品交易、風險信息共享機制、貿易融資、銀團貸款和股權交易交割共十個金融場景中,區塊鏈技術如何落地應用進行了深入研究。

在白皮書所列舉的10個金融場景中,大都存在參與節點多、驗真成本高、交易流程長三類共同特性,並因此造成業務的效率低、信用風險較高等問題。區塊鏈的分散式記賬、不可篡改、內置合約等特性可以為金融業務中的痛點提供解決方案。

以區塊鏈在車貸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為例,近年來,資產證券化,特別是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同時也面臨資產現金流管理有待完善、底層資產監管透明性和效率亟待提高、資產交易結算效率低、增信環節成本高等問題。

而目前已經成熟的車貸資產證券化的區塊鏈平台,能夠實現資產池統計、切割、結構化設計、存續期管理等功能系統的全流程鏈上化,不僅能讓資金方穿透地了解底層基礎資產,而且提升了整個交易流程效率。比如在資產出售結算的環節,可以實現將原來的按日結算,縮短到按分鐘結算,大大縮減支付到賬時間。

同樣,資產託管也是區塊鏈應用的一個典型領域。在冗長的資產託管流程中,操作風險時有發生。比如在私募基金的資產託管中,合同簽署環節有時會出現私募基金管理人未嚴格執行先簽署合同、後進行運作的要求,而是「先上車、後補票」,影響託管合同的回收與管理;或者因為合同簽署人的身份無法可靠驗證,合同原件和證券公司印章被惡意造假,出現「陰陽合同」。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金託管平台,可以實現資產委託方、資產管理方、資產託管方、投資顧問和審計方之間的信息實時共享,不僅全流程的自動化,而且保證了履約的安全性和交易的真實性。在實際業務中,引入區塊鏈技術有望將原有業務流程縮短60%-80%,使信用交換更為高效。

除了對應用場景的研究,白皮書也對區塊鏈應用的風險進行了重要提示,包括相關技術不成熟限制了應用範圍、監管體系不完善導致行業亂象叢生、區塊鏈被過度消費導致的泡沫等等。這些風險應該引起行業和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如何推進區塊鏈的下一步應用?白皮書建議:一是,在急用先行、大膽試錯的思路指引下,加快行業標準化的推行;二是,優先考慮痛點明顯、增量顯著、發展迅速的精品業務落地,試點成功後再逐步擴大;三是,組織並擴大產業聯盟,促進產業成熟。

儘管區塊鏈技術存在極大的創新與變革力,但就目前而言,區塊鏈應用還處在初期階段,任何新生的技術都需要一個漫長的試錯周期來進行自我完善,對於區塊鏈的落地為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際網路金融之夜 的精彩文章:

風口之上 人工智慧如何走進生活

TAG:網際網路金融之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