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間質:新發現的器官 VS 三焦:古中醫懸而未決的臟腑

間質:新發現的器官 VS 三焦:古中醫懸而未決的臟腑

提要

科學最新發現

新器官——人體的間質組織

怎麼觀察到的——常規的內窺鏡檢查中偶然取得的,然後還意外發現其他組織里都有

為什麼以前沒有發現——以前的解剖方式破壞組織

特徵「流動液體高速公路」,充滿流體、包裹全身各個組織

有什麼用——有利於治療水腫、癌症

古中醫描述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意即:三焦是象溝渠一樣行水的器官,水道由此而出

《中西匯通醫經精義》(清 唐容川):「焦古作膲,即人身之膜膈……網油(膜)即三焦也,上胸下腹,均從網油(膜)連及,以為臟腑之道路。」

2018年3月28日,美國科學家宣布發現了人體內一個未知的器官

這項發現首先在Science Reports 即《Nature》雜誌上的科學報告里刊登,報告中科學家首次建議將人體內的間質組織歸為一個完整的器官。也就是說,它擁有獨立的生理作用和構成部分,並執行完成著特殊任務,如人體中的心臟、肝臟一樣。

「新器官」是如何被發現的?

這項發現是在常規的內窺鏡檢查中偶然取得的。研究人員在做內窺鏡檢查時將微型攝像頭伸入到人體胃腸道,觀察到患者消化系統中的微觀情況。本以為會發現被堅硬且緻密的組織壁包圍的膽管,但他們卻發現了奇怪的、無法解釋的情況。他們將這項發現提交給了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病理學家Neil Theise 。

充滿液體的通道可以為我們的器官提供緩衝。

圖像來源:CNRI/SCIENCE PHOTO LIBRARY

當Theise使用相同的顯微內鏡設備觀察自己的鼻子皮膚時,他發現了相似的結果。對其他器官的進一步研究表明,這些模式是由一種液體通過身體各處的「管道」流動而成的。人體含有大量的液體,一半以上在細胞內,七分之一在心臟、血管、淋巴結和淋巴管中,其餘的被稱為間質液。Theise推測,身體中的每個組織都被這個充滿流體的間質網路所包圍,這些間質組織事實上形成了一個器官,它遍布全身。

這個器官的作用

「流動液體高速公路」:這些互相連接的間質所處的位置包括皮膚表層下方、沿著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統、圍繞動脈、靜脈和肌肉之間的筋膜,組成了人體內組織液的循環通路。

「減震器」:該團隊推測,這個器官中所含有的液體總量大約佔了人體體液的五分之一。Theise說:「我認為它們起到了減震器的作用。」

癌細胞運輸:除了保護器官的同時,該網路也能夠幫助癌細胞轉移。當Theise的團隊觀察侵入式癌症患者的組織樣本時,他們發現癌細胞會通過這些管道離開最初的組織,這些管道會把它們帶到淋巴系統。研究人員證實,淋巴液產自間質網路,且對引發炎症的免疫細胞的功能至關重要。Theise說:「一旦它們進入淋巴系統,就像是進入了滑水道一樣。我們又有了關於腫瘤擴散機制的新觀點。」「間質組織」的發現意味著新的癌症檢測和診斷技術即將出現,「間質組織」液體中是否出現了癌細胞以及癌細胞含量,或將成為癌症診斷的重要依據。「這項新發現有機會推動癌症治療藥物的重大進步。」 Theise和同事們認為這種器官也可能涉及其他問題,包括水腫(一種罕見肝臟疾病)和其他炎症疾病。

圖像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那為什麼科學家一直沒有發現間質組織?

對於每天在顯微鏡下工作的科研團隊,他們很難相信竟然現在才發現間質組織的存在。原來讓「間質組織」逃脫科學家們法眼的罪魁禍首竟是傳統的人體組織研究方法。長期以來,科學家在解剖過程中,無意識的破壞了間質組織的結構,當間質組織中的液體被排空,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室,它們僅是一層簡單的連接組織,自然而然,科學家從未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圖像來源:《Scientific Reports》

古人對三焦腑的認識

古代醫學六腑之一:三焦

《黃帝內經·靈樞·本輸》:「三焦者,中瀆之腑也,水道出焉,屬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與合者。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

"決"——管理疏通

"瀆"——溝渠,下水道

"水道出焉"——水液出入的通道

三焦: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臟腑

《千金要方》:「三焦形相厚薄大小,並同膀胱之形。」

《醫學衷中參西錄》(清張錫純):「三焦亦如膀胱之以膜為質,且與膀胱相連可知。而以膜為質與膀胱相連者,即網油也。」

《內經》中並未明確指出三焦的具體形質,但後世諸多具有求真精神的醫家,均在《內經》這個寶庫里找尋、分析進而界定三焦的具體形質,其中晚清中西醫匯通的大醫唐容川先生,就是其中的集大成者,他對三焦形質的界定,已然深入到了三焦之源頭。下面我們就試著來一步步地揭開三焦「神秘」的面紗。

1. 腑,傳化物而不藏,可以用容器來形容。在胸腔和腹腔內部,除了胃、膽、小腸、大腸、膀胱這五腑外,為何遍尋三焦而不得,顯然是方向上出現了偏差。有道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難經》謂三焦為「外腑」,當我們跳出胸、腹腔再來觀察時,就會赫然發現,胸腔和腹腔就是一個比五腑更大的容器,把其他臟腑全部包羅其中。

2.三焦就是胸腔和腹腔嗎?顯然如此界定還比較粗放。只要有點解剖基礎知識的都知道,胸腔壁和腹腔壁的肌肉內層表面,均覆蓋著一層膜,處於其中的各臟腑,表面也都有一層膜包裹,而胸腔壁、腹腔壁肌肉內層表面包裹的膜(以下稱「壁膜」)與各臟腑表面包裹的膜(以下稱「臟腑外膜」)之間,存在腔隙,且其中布滿熱氣。如果借用西醫名詞的話,這個腔隙就是胸膜腔和腹膜腔。

3.這個腔隙就是三焦的全部嗎?還不盡然。構成這個腔隙的壁膜和臟腑外膜來源於哪裡?除了壁膜和臟腑外膜,這個腔隙中還存在其他「膜」嗎?——我們來看唐容川先生揭曉的答案:「焦古作膲,即人身之膜膈。三焦之根出於腎中,兩腎之間有油膜一條,貫於脊骨,名曰命門,是為焦原,從此系發生板油,連胸前之膈(橫膈),以上循胸中,入心包絡(心包),連肺繫上咽,其外出為手背胸前之腠理,是為上焦;從板油連及雞冠油(腸系膜),著於小腸,其外出為腰腹之腠理,是為中焦;從板油連及網油(大網膜),後連大腸,前連膀胱,中為胞室(女為子宮,男為精宮),其外出為臀、脛、少腹之腠理,是為下焦。人身各臟腑,遠近不一,實皆以膜相連。網油(膜)即三焦也,上胸下腹,均從網油(膜)連及,以為臟腑之道路,故曰胸腹者,臟腑之宮城也。」

行文至此,我們已然可以回答: 三焦,就是人體胸腔壁、腹腔壁肌肉內層表面包裹的膜與各臟腑表面包裹的膜之間的腔隙(胸膜腔+腹膜腔),以及這個腔隙中存在的各種膜(借用西醫名詞,即包括但不限於胸膜、壁腹膜、臟腹膜、大網膜、腸系膜等)。

為何稱「三焦」

1.先來說說「三」

三焦這個腔隙,從胸腔頂部到腹腔底部,縱向距離實在太長,所以按上中下位置對其進行了劃分,橫膈以上為上焦,橫膈以下肚臍以上為中焦,肚臍以下為下焦。一般而言,上焦對應的是心、肺,中焦對應的是肝、膽、脾、胃,下焦對應的是腎、膀胱、大腸、小腸、子宮、精宮等。三焦如此劃分後,因人們經常將各位置的臟腑與上、中、下三焦連在一起討論,漸漸地大都只知道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腎膀胱了,以為三焦只是為了對這些臟腑進行位置劃分而產生的概念,我在內景課學習三焦之前,就是如此認為的,所以這裡需要正本清源。

「三」這個數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里具有非凡的意義,明代大醫張景岳先生在其《類經附翼·求正錄》中解釋三焦時說「所謂三者,象三才也,際上極下之謂也。」由此,我不禁聯想到《周易》中的「天、地、人」三才,而通過對三焦從上至下的位置劃分,上焦連接著心、肺,肺如天空,心如太陽;中焦連接著脾、胃,脾胃屬土象大地;下焦連接著腎、子宮、精宮,是化生精氣孕育人之生命的至要之地。由此看來,三焦這個腔隙連通著人體軀幹的「天地人三才」,直接關係到人體生理層面的和諧與否。

2、再來看看「焦」(前面已說過「膲」,這裡純粹談右邊的這個「焦」)

隹,《說文》曰「鳥之短尾之總名也」,而朱雀,應南方,火象,心之象;灬,搜狗輸入「huo」就能找到這個四點底,它是「火」字的變形。《類經附翼·求正錄》中說「所謂焦者,象火類也,色赤屬陽之謂也。」

三焦源自兩腎之間的命門,命門乃相火祖庭,處於下焦,命門相火佈於三焦;而三焦和心包在臟腑關係上相表裡,心包為心之臣使,附屬於心,處於上焦,心包也司相火(這兩個相火肯定有區別,待以後深入學習領會)。所以,焦字上面的「隹」可以讓人聯想到心包的相火,下面的「灬」可以讓人聯想到命門的相火;且在後天八卦的方位上,南方(上方)?,為心之卦象,心之君火以明,心包之相火以位,北方(下方)?,為腎之卦象,命門處兩腎之間,命門相火為水中之陽、水中之火,而三焦這個大腔隙之中,熱氣布護,熱氣從何而來,從水火相合中來。

由此可見,一個「焦」字即已揭示出三焦與源頭腎之命門以及相表裡之髒心包的密切關係,讓人不得不感慨漢字之偉大,真所謂「字里藏醫」是也。(注同上。)

從有形的三焦腑進入無形三焦經

古人的智慧不可管窺蠡測,前人不僅研究了三焦有形的組織功能,還把其無形的氣機功能研究的很透徹。分析如下:

《靈樞·經脈》曰:「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錶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經絡聯繫著五臟六腑,在它們之間建立聯繫,傳遞信息,也因其陰陽屬性,成為天人之間信息傳遞的媒介,五臟六腑的陰陽和天地間的陰陽通過經絡產生共振。如上,三焦經巡行路線與膽經相交相連接,而三焦經與膽經均為少陽經,即與天地間的少陽之氣有關。因此,我們可以從「少陽」的角度進一步理解三焦。

唐容川先生在《傷寒論淺注補正》中對「少陽」有如下描述:「少陽者,天地生陽之氣,從陰出陽,發生萬物。少陽於一歲為春,屬正二三月,於一日為寅卯辰時,皆陽氣初出,發生之際也。蓋天之陽氣,當冬令亥子丑月,潛於地下黃泉之水中,至建寅月陽氣從水中透出於地,草木秉此陽氣而萌芽發生,至卯月則陽氣正暢,草木條達,至三月則陽氣已旺,草木敷榮,於是由木令而交火令矣。觀其出於冬而交於夏,為水生木、木生火之象,故少陽之初,水木之陽也;少陽之終,木火之陽也。蓋水生木,為少陽之根柢,木生火,為少陽之極功。」中醫學為天人合一之學,三焦屬少陽,自然擁有少陽之特性,從陰出陽,為由陰轉陽的中間階段,兼有水火之性,與木密切相關。

間質組織 VS 三焦

美國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新器官「間質組織」 的特性是身體中的每個組織都被這個充滿流體的間質網路所包圍,並形成了一個器官,遍布全身,互相連接的間質相當於「流動液體高速公路」。而所處的位置包括皮膚表層下方、沿著消化道、肺和泌尿系統、圍繞動脈、靜脈和肌肉之間的筋膜。

這些描述難道不是中醫的三焦嗎?三焦位於軀體和臟腑之間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人體的其他臟腑器官均在其中,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稱。三焦作為六腑之一,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為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明確提出了三焦通行津液的職能,一切行水之道皆為三焦所主。行水之道與現代醫學裡描述間質的「流動液體高速公路」的特質一樣。

在臨床的治療上能否證明三焦就是間質組織呢?

(一)水腫從三焦論治

三焦具有行氣通水的作用,若三焦陽氣不行,氣道遏阻,水道壅塞,則水液儲留泛濫於肌膚、腫脹遂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水,留即為脹。」

三焦水道不利則不能氣化津液,敷布周身,遂致水液運行障礙,四海閉塞,外不能瀉於肌膜而為汗,下不得滲入膀膚而為溺,於是儲留於體內而為病水。由於三焦和各臟腑之間的關係密切,所以不僅三焦自身病變導致水腫,而且其它臟腑機能障礙所引起的水腫,亦必然通過三焦氣化功能失調這一環節才能發病。

三焦陽氣不通,氣機失暢水道不利是水腫發病的關鍵。三焦以通為用,故治療水腫,必須通過調暢三焦,方能達到水去腫消之目的。

(二)癌症從三焦論治

《中藏經·論癰疽瘡腫第四十一》指出: 「夫癰瘍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蓄毒之不流則生矣,非獨營衛壅塞而發者也」,認為腫瘤的發病與「蓄毒」有關。三焦氣機的升降出入失常,日久毒邪積聚內,入絡入血,從而產生「毒」、「瘀」等一系列病理產物,運用溫病學中的三焦辨證與衛氣營血辨證,以逐邪攻毒,又因癌瘤患者全身屬虛,其手術及放化療使之元氣大傷,氣血俱虛,在治療中強調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立解毒祛瘀、扶正抗癌為治療大法。

1、研究人體的科學家開始轉移研究方式:從以往的認「死」理,到注重研究動態的活體組織(南懷瑾老先生笑稱生理學為死理學,因為他們的研究結論建立在沒有生命一堆死肉上)。看似一小步,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從這種思路下去,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西方科學家最終會發現:他們以往忽略活動的人體「新」的組織——高速能量通道——經脈,因為這種組織只有活人身上才有。期待這一天!

2、三焦為六腑之一。關於它的有形、無形以及實質究竟是什麼,歷來爭論頗多, 迄今尚未取得統一認識, 因而它的具體病變也很少明確指出,是否是科學家發現的新器官——間質組織,也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在此拋磚引玉,貽笑大方,歡迎大家賜教!

辛樸中醫學堂

琴禪武醫

為每個家庭培養

「家庭首席健康官」

懂中醫、用中醫

護航家人健康

更多古琴、中醫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辛樸堂 的精彩文章:

TAG:辛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