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acebook這次是非死不可了?

Facebook這次是非死不可了?

Facebook的「數據門」事件曝光之後,過了這麼多天,「數據門」一點也沒有要平息的意思,反而是愈演愈烈了。

Facebook 深陷其中,不僅面臨巨額罰款,股價也是大幅下跌,其創始人扎克伯格也坐不住了。來自各國政府、媒體和公眾的壓力越來越大,扎克伯格不得不站出來作正面回應。他先是登報,正式為Facebook泄露5000萬用戶的數據道歉。現在他又決定出席國會聽證,討論Facebook過去和將來有關保護和監測用戶數據的相關政策。要知道,此前他已經拒絕了英國議會召喚他前往作證的請求。

有趣的是,正當Facebook數據泄露的醜聞在美國持續發酵之時,印度政府官員也來表態,對包括Facebook在內的社交網路公司發出了警告:「我們不接受也不會容忍任何或明或暗、通過包括Facebook在內的社交網路進行的、試圖影響印度選舉進程的不受歡迎的企圖。」不過就在兩天後,由印度國民身份認證局運營的印度國民身份證計劃也被爆存在系統數據泄露漏洞。

緊接著,一個推特用戶又爆料稱,印度總理莫迪的官方App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將用戶個人信息數據發送至了一個指向一家美國公司的第三方域名。這些信息包括手機系統、網路類型、運營商等設備信息,以及電子郵件、照片、性別、姓名等個人信息。這下,印度網友就炸開鍋了。

接踵而來的「數據門」事件,揭露了一個IT界的潛規則:在用戶未知情的情況下,互聯網公司收集了很多用戶數據,為最大化其商業價值,他們或多或少都會把數據和第三方進行分享。最通常的情況就是用來投放廣告。這幾乎成為行業慣例。Facebook只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家。

利用用戶數據來優化廣告投放,這對於用戶而言,多少還能接受。這次Facebook之所以惹眾怒,則是因為他們的合作公司是將用戶數據拿來影響美國大選,這就是明顯越界了。

但這個邊界到底在哪裡,也不好判斷。有人提出,企業在收集用戶數據的時候應當遵循「最小必要」、「用戶知情和授權」、「必要保護」三個原則。但指望這三個原則來保護用戶隱私,顯然還需要執法和監管機構去進行控制和保障。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面對互聯網企業,是相當無力的。想要獲取相應的互聯網服務,你就必然要提供各式各樣的個人信息,你也無從判斷哪些信息比較敏感,會對自己帶來不良影響。比如,大家都知道盡量不要在網上留下自己的真實姓名、電話、身份證號、銀行卡號,但Facebook這次泄露的並非這些看似很敏感的信息,而是用戶的心理特徵。

只要我們對社交網路的日常使用積累到一定數量,科學家就能夠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通過我們在社交網路上日常展示的信息來計算出我們的性格特點。這些可以幫助優化廣告投放,根據用戶的心理特徵來推薦他感興趣的內容。但之前誰也沒想到,這些信息居然還能幫助美國大選。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Facebook這麼干也不是第一次了。之前奧巴馬競選上台時,也是在Facebook上利用了大數據分析,而當時的美國媒體,稱他為「創新」。如今,時過境遷,大家發現,大數據和人工智慧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大數據的使用權都攥在大公司手中時,多少總會有些恐懼。

美國有Facebook「數據門」,在中國,則表現為大數據「殺熟」。最近,攜程、滴滴等互聯網公司相繼爆出他們利用掌握的大數據殺熟,對用戶進行差別定價。這也引發了一場軒然大波。越是忠實的用戶,被坑得越厲害,這無論如何都是違背商業倫理了。

不過,讓人遺憾的是,對於隱私泄露的擔憂,中國的互聯網用戶顯得更後知後覺一些。百度CEO李彥宏就表示,「如果說他們願意用隱私來交換便捷性或者效率的話,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這麼做的。」

中國用戶真的願意用隱私換效率?恐怕不是這麼絕對。問題在於,事實證明,在很多時候,犧牲隱私不一定換來效率,比如大數據「殺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腦報 的精彩文章:

DXOMark公布手機拍照排行榜!第一毫無懸念:史上最高!
又一款國產手機確定:怎麼都甩不掉的劉海屏!

TAG:電腦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