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追思:70多年前,這群風華正茂的少年都來自東莞鳳崗

清明追思:70多年前,這群風華正茂的少年都來自東莞鳳崗

青山埋忠骨,英名萬古長。在東莞鳳崗鎮花果山上的鳳崗烈士陵園。走過一段逼仄清幽的水泥路,高大落葉喬木掩遇下,水泥台階上鋪滿落葉。

拾級而上,就看到鳳崗革命烈士紀念碑聳立山頂上,周圍樹林環繞,莊嚴而肅穆。

這裡葬有黃友、李查理等多位烈士的忠骸,主要是為了緬懷東江縱隊獨立第三中隊(飛鷹隊)46名鳳崗籍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弘揚民族精神。

根據鳳崗鎮歷史博物館史料,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日軍為打通太平洋戰場作戰需要,於1943年佔領了廣(州)九(龍)鐵路。

與此同時,東江縱隊獨立第三中隊(代號飛鷹隊)也挺進廣九鐵路兩側,頻頻出擊日軍。鳳崗鎮老虎山、官井頭一帶也就成為東縱經常活動的地方。

其中就有不少鳳崗籍仁人志士、少年英才加入東江縱隊,拋頭顱、灑熱血,留寫了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在犧牲的烈士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黃友和他領導的老虎山阻擊戰。根據史料,1944年7月22日凌晨4時,飛鷹隊襲擊了駐廣九鐵路平湖車站的一支偽警察中隊。黃友是飛鷹隊第一小隊第一班班長。

戰鬥結束撤離途中,黃友班在老虎山下遭到日軍伏擊,而另一路日軍聞訊又趕來截止,敵軍人數總計達到400多人。「噠噠噠……砰砰砰」在鳳崗鎮歷史博物館裡,通過背景畫、地麵塑形、人物雕像以及背景音響等現代技術,參觀者可再次感受到老虎山阻擊戰的艱苦和激烈。

當時,黃友班在陣地上堅持了一個多小時,打退日軍多次衝鋒。最後,其他隊員先後犧牲,只剩下身負重傷的黃友一人繼續戰鬥。他子彈打完了,撕碎隨身攜帶的文件,又把駁殼槍和一本《黨員須知》塞進稻田泥漿,然後用盡全身力氣扔出最後一顆手榴彈,壯烈犧牲,時年17歲。

老虎山戰鬥中,黃友班犧牲8人,僅1人重傷生還。戰後,東江縱隊政治部授予黃友等烈士為「抗日英雄」,延安八路軍總部授予黃友同志為「中國共產黨模範黨員」的稱號。而後,黃友班英勇抗擊日軍的事迹被廣為傳頌。

1944年年底《解放日報》頭版還報道了「小鬼班」的英勇事迹。東江縱隊黃友班(因隊員中年齡最大為21歲,最小為16歲,又稱「小鬼班」)及其五少年(事後僅知5人的具體姓名)英雄的事迹,從而流傳於全國解放區。

「2008年就有二三名抗戰老人來參觀過。」鳳崗鎮歷史博物館有關負責人歐女士說,這些老人說自己曾是黃友的戰友,看了圖片展之後,頗為感懷。另外,還有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東縱副司令員王作堯的兒子也曾從東莞厚街鎮專程趕來參觀學習,表示想在厚街鎮建設類似的歷史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業主莞家 的精彩文章:

TAG:業主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