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單身主義在新時代的心理行為

單身主義在新時代的心理行為

沒有人生下來就想獨自生活,也沒有人不想有個陪伴自己一生的伴侶,更沒有人想真正的不婚不育。更多的獨身者,不是受了傷,遭了痛,就是經過自己的總結對愛情失去了期盼,對愛人喪失了信心,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不認為親密相處的生活形式才是幸福的唯一。

現代社會有越來越多的不婚人士,這個特別的群體還在不斷地擴大,而且還有後來者源源不斷地加入。

是什麼原因讓這麼多人選擇單身呢?除了上面說的以外,還與文化多元、家庭教養、生理特性及社會現象等有關。我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幾十年,在諮詢中了解到,不少人一旦從婚姻中走出來,便不再走進婚姻,成為圍觀婚姻的人。有的還只「戀不婚」。還有的被身邊痛苦婚姻結果震懾住,不敢輕易走進婚姻;更有被婚姻中的暴力、虐待折磨怕了,逃離婚姻不想回頭;還有的屬於個人性別隱私問題,不想與異性一起生活;還有相當一部分人對愛情和婚姻有要求,不想委屈自己,不想因為一個不想要的生活急於走進婚姻;還有一些認真生活,原則行事的人,他們寧願單著也不去組建一個糟糕的家庭,即便再久的單著,也要等待那個想要的對象出現。

綜上所訴,單身主義有以下幾個層次的原因:

1、想自由自在沒有約束地隨性生活;這些人認為自己好不容易擺脫了幾十年來父母親的叨擾把控,或是不想受家庭責任的約束。想隨心而為,隨性而行。

2、享受愛情的單純與美好;談戀愛多好,一直在理想的天空飛翔,不會落地到日常生活的現實中。很多年輕人選擇只談戀愛不結婚,這種觀念已經被一些人所接受和推崇。他們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害怕日常生活中為柴米油鹽和自己曾經心愛的人爭吵。更不願意跟親戚家人有太多往來。

3、只要有性,婚姻多餘:由於人們的性觀念轉變和網路世界交往的便捷,獲得性滿足的渠道很多,也很容易。所以人們認為,既然沒有婚姻也一樣可以得到性滿足,何必多事呢。這樣還會一直借著單身的名義多次跟異性交往,獲取性愛機會。

4、失敗的案例看多了;在人生過程中,父母經常爭吵或父經歷家暴;他們身邊的很多人外遇、出軌、劈腿;或者身邊很多人離婚、再婚;負面實例隨處可見,導致他們對婚姻失去信心,擔心自己有婚姻後也是這樣的結局。與其如此還不如一個人生活。

4、被單身了:一次次的戀愛失敗,備受打擊。在找尋自己真愛的路上,要麼自己太挑人,要麼自己被人挑,都沒有把握住機會,錯過了自己的最好的選擇。慢慢地淪為單身。

5、雌雄同體不需要婚姻:這些人生存能力極強,獨立生活能力也很強。他們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們的生活里,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似乎已經到了不需要家庭的階段。這些人也不代表將來的人生階段他們不需要婚姻,只是目前不急於成家。

我們都知道,建立婚姻也不難,難的是找到那個在一起很滿足、很享受,很自在,很融合的人。關鍵在於選擇的結婚對象是否具備愛的能力。一個成熟的人,首先是懂得真愛,交流暢通,表達誠懇,有良好的回應美好的能力。而且是雙方具備或互相補給得恰當。讓兩個人在一起多數時候是愉悅的、滿足的、舒服自在的感覺。還要相互成全相互相互成就!

單身主義其實也只是人們人生中短暫的停靠站。人生的任務之一應該是歸屬,歸屬感也會讓人更安定。所以家庭仍然是社會的基礎細胞。時代再發展,人們追求真愛的心理,追尋踏實、安全和價值感的需要是永遠不變的。因為只有如此,生命才會有延續下去的必要。

世界上無論在哪個國家,無論生活方式有何種不同,但是,對待真愛、真誠、安全、自我實現的態度永遠是熱烈和必要的。而這些只能通過家庭、愛人、子女這些婚姻力度關係更好地實現。

因為夫妻是人生命的來處,是人們的過去,而孩子是生命的延續,是完美的未來。如果沒有來處,也失去未來,我們將永遠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也將是人類最痛苦最糟糕的的事情。

所以,請珍惜家庭和家人,愛惜孩子,呵護尊重自己的愛人。不管你是選擇一人獨行還是結伴而行!這都是人最基礎的內在需要,合理滿足也是愛自己的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德福心理 的精彩文章:

父母如何跟孩子說性的話題

TAG:自德福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