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馬丁·路德·金走了50年了,他想喚醒的美國夢仍未實現……

馬丁·路德·金走了50年了,他想喚醒的美國夢仍未實現……

4月4日,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遇刺身亡50周年。

1963年8月,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前發表著名演說《我有一個夢想》,成為美國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權利的經典吶喊。

半個世紀過去,世人記住的,不只是他的一系列著名演講,也不只是他義無反顧、死不旋踵的抗爭,還有他作為槍支暴力受害者的身份。

在今日之美國,馬丁·路德·金與之抗爭的種族歧視並未消除,他深受其害的槍支暴力也依舊橫行。無論是近些年來持續不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還是如今席捲全美、呼籲控槍的「為生命遊行」集會,都一次又一次提醒人們,種族歧視和槍擊暴力這兩道難散的陰魂,讓馬丁·路德·金的夢想難以實現,美國社會陷入「美國夢的困惑」。

被引爆的黑色憤怒

「我夢想有一天,我的四個孩子將在一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里生活。」這是馬丁·路德·金50多年前的一個夢想。然而,在他死後50年,這樣的「美國夢」在很多黑人身上仍舊遙不可及。

長期以來,黑人問題是美國社會矛盾中最尖銳的,美國不僅為之打了四年內戰,而且至今鬥爭沒有結束。

在上世紀中葉美國民權時代的所有「戰役」中,很少有像1965年阿拉巴馬州塞爾瑪的「血腥星期天」那樣深深地紮根在美國人記憶中:警棍的毆打、瓦斯的刺激、流血的繃帶、破碎的骨頭……記錄這段歷史的電影《塞爾瑪》還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而今,歷史並沒有停止重複。

就在這幾日,從西岸的加州到東岸的紐約,美國多個城市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薩克拉門托市22歲的黑人青年克拉克遭警方誤殺。在警方開的20槍中,有8槍擊中克拉克,一枚子彈打穿了肺部。

近年來,美國警察不時被曝在執法過程中導致平民,尤其是黑人身亡。美國媒體統計,從2015年1月至今,薩克拉門托警方共擊斃包括克拉克在內的6人,其中5人為非裔男性。

自2014年8月密蘇里州弗格森市18歲黑人青年布朗被警察擊殺並引發全美各地持續大規模抗議示威和暴力騷亂以來,無論是巴爾的摩的格雷之死,還是巴吞魯日的黑人小販被殺,此類事件似成常態,黑色的憤怒一次次被引爆,也一次次地加劇了美國社會種族的分裂

這些事件並非偶然,恐怕也非終點。美國喬治亞州科布縣警察艾伯特去年在執勤時的一句「記住,我們只殺黑人」直接撕下了種族問題的面具。

種族問題愈演愈烈。去年8月,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爆發10年來在美國最惡劣的白人至上主義運動,將美國社會的深度撕裂暴露無遺。南方貧困問題法律中心的年度統計表明,美國2017年共有954個仇恨團體,比上一年增加4%,從2014年至今增加了20%;白人至上主義團體有600多個,黑人「民族主義團體」去年增加20%。

除不斷遭遇暴力致死悲劇外,美國黑人在政治、經濟、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上同樣遭遇偏見和歧視。在「民權法案」和「投票權法案」通過半個多世紀後,美國黑人仍發現自己被困在全國各地的貧困地區。

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0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接受過高中以上教育的比例上,黑人在美國處於墊底位置,即使在同等教育水平下,黑人的就業率依舊遠遠落後。

《紐約時報》3月刊登題為《美國種族與經濟機遇》的報告。報告說,衡量「美國夢」實現與否的一項重要標準是「收入向上的流動性」,即孩子擁有比父母更高的生活水平。然而,根據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與美國人口普查局對美國2000萬兒童成長經歷的調查研究,非洲裔男童與白人男童相比,即使出身於收入、教育和財富水平相當,父母雙全的家庭,成年後收入仍有較大差距。

「槍支將讓這個國家死亡」

除了種族分歧嚴重,美國槍支泛濫和槍擊暴力事件頻發。每每在槍擊悲劇之後,槍支銷售都大幅激增,控槍問題成為「拿什麼拯救你」的老大難。

根據美國數據網站「槍支暴力檔案」,這些年來,槍擊暴力事件和致死人數連年增長,不包括自殺身亡的數據,2017年全美共發生高達61581起槍擊事件,造成15612人死亡,31217人受傷,包括18歲以下未成年死亡者3974人。這一數字令人觸目驚心。

美國槍支問題背後涉及憲法對擁槍權利之爭、兩黨政治爭鬥、背後利益集團影響。在當下選舉政治的生態下,解決控槍問題一直難有實質進展。

例如,財務審計顯示,對美國政治影響巨大的遊說團體全國步槍協會(NRA)在2016年美國大選周期的花費達到了創紀錄的4.19億美元。美國昆尼皮亞克大學3月民調顯示,60%的人認為NRA對政治影響過大,54%的人認為國會中的共和黨人害怕NRA,49%的人認為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害怕NRA。

實際上,在馬丁·路德·金成為槍擊暴力的受害者之前,他早已意識到美國這一社會頑疾的弊病。據美國卡特時期的駐聯合國大使、曾擔任金第一助手的安德魯·揚回憶,在1963年肯尼迪總統遇刺身亡後,馬丁·路德·金說,槍無法保護你,「槍支將讓這個國家死亡」。

斯坦福大學歷史資料也顯示,馬丁·路德·金曾說:「我們允許人們隨意購買武器並隨心所欲地開槍,允許電影和電視屏幕中肆意秀槍技……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孩子,我們放任這些不管,是在創造一種讓暴力和仇恨成為流行消遣的氛圍。」

馬丁·路德·金當年的擔憂,至今仍在。

近期,全美近400座城市爆發以青年學生為參與主體的「為生命遊行」集會,呼籲加強槍支管控,遏制槍支暴力,寄託著人們對變革的希望。

紀念馬丁·路德·金,不僅為緬懷,更是為喚醒。

華盛頓特區潮汐湖畔,矗立於華盛頓紀念碑、傑弗遜紀念堂、林肯紀念堂之間的馬丁·路德·金雕像,依然凝望遠方,期待著「從絕望之山中開闢出一塊希望之石」。

文章資料來源於新華網,作者柳絲,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今日

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演算法黑箱與數據正義,人工智慧存在「惡意」嗎?
一個非洲大國的「進化」歷程,南非不只是「落後」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