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佛造像變遷史

清朝佛造像變遷史

傳承傳統文化·引領盛世收藏

在佛教誕生約三四百年後,中華祖先經西域將佛引進中土,至今已經有兩千載。 與此同時,佛教在中華大地兩千年的傳播,也深深烙上了中華民族的印記,出現了法相宗、天台宗、凈土宗、律宗、密宗、禪宗、三論宗等幾大宗派,佛像造型及所持器物的形象和意義等也越來越中國化。

中國歷史悠久,各個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藝術也隨之千姿百態。

清代是我國封建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最終衰落的時期,清代的佛造像在北方依然是以西藏系統的造像為主流,南方漢族的傳統手法雕塑日見衰退,在乾隆朝以後,江河日下,乏善可陳。

考究的康熙朝造像

造藥師佛像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康熙年效仿明朝的做法,在紫禁城內的造辦處監製了許多金銅佛像,皇帝本人也信奉藏傳佛教,親自過問佛像的樣式,故而該朝佛像製作精美、細膩,體現了宮廷的審美趣味,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聲譽。

雙身持金剛像 康熙年造

長壽佛像 康熙年造

雍正朝的宮廷造像大概是因為雍正皇帝提倡節儉之故,帶年款的極為少見,目前僅見有一尊帶年款的金銅佛像,造型介乎康熙與乾隆朝之間。

彌勒菩薩像 雍正年款

而乾隆帝為了做佛事或為母親祝壽,一次即動輒鑄造成千上萬尊,正因為鑄造數量巨大,致使佛像製作工藝漸趨簡率,千篇一律。

大威德金剛像 乾隆早期造

四臂觀音像 乾隆年造

除宮廷御制外,在北京和山西等地,由於藏傳佛教的影響,民間也製作了一些按西藏佛教儀軌而來的佛像。這些佛像儘管也屬於藏佛,卻是製作於內地民間,出自漢族工匠之手,從臉形、手部到衣著樣式都無不充溢著漢文化的審美趣味。

???END ???

傳承傳統文化

引領盛世收藏

品|真|收|藏

GIF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品真》欄目指定法律顧問:河北冀督律師事務所臧濟華律師

你需要的在這裡

溫馨提示:《品真收藏》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博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正博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