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看完《頭號玩家》,我們應該反思這些問題

看完《頭號玩家》,我們應該反思這些問題

「 除了致敬,更多的是反思 」

德江|撰文

似乎還沒有一部電影讓網友們對彩蛋如此上心。

在《頭號玩家》140分鐘的片長里,國外遊戲媒體IGN曾總結出了138個彩蛋,以至於網友們紛紛調侃這是「在彩蛋中插播電影」。

《頭號玩家》似乎不止彩蛋。

斯皮爾伯格導演的這部虛擬現實題材影片,在向眾多流行文化IP如金剛、高達、街頭霸王等致敬的同時,隱射的現實問題也不少。

雖說故事設定在2045年,影片中經濟停滯、隱私泄露、遊戲沉迷等情節值得我們反思,電影之外,它們早已存在現實之中。

遊戲沉迷

某種角度上看,《頭號玩家》是一部關於遊戲的電影。影片花費大量篇幅為觀眾構建VR遊戲「綠洲」的世界觀,玩家可以在綠洲世界裡做任何事情、成為任何人、滿足任何願望——任何在現實中無法實現的,除了吃飯睡覺VR五感的功能都會滿足你願望。

與影片中設定的令人失望的現實相比,「綠洲」漸漸成為了人們的第二世界,不過也引發了系列問題。例如,沉迷於遊戲之中卻忽視了廚房失火的家長,遊戲角色掛掉後差點跳樓的上班族,韋德姨媽的男友為了購買遊戲裝備花光了為了搬家的準備的資金...這些畫面看著是不是分外眼熟?

以我們熟悉的《王者榮耀》為例,這款15年11月公測的MOBA手游,註冊用戶早已破2億,在今年春節期間日活一度達到1億。曾有媒體稱,該遊戲的超6成玩家是小學生群體。據中國青年網報道,小學生玩家佔據「王者榮耀」用戶57%以上。

去年6月,杭州一13歲男孩因為沉迷《王者榮耀》被家長罵了幾句竟然從4樓一躍而下,被送至醫院後依然央求爸爸出錢買裝備,繼續玩遊戲。小學生為了玩王者榮耀,用媽媽的手機花掉了近4萬人民幣。此外還有報道,17歲少年玩《王者榮耀》40小時後誘發腦梗,險些喪命。

上述新聞雖然只是個別極端案例,《王者榮耀》火爆的背後,確實引發了教育和家長的層面的聲討與指責。以至於去年人民日報和新華網等主流媒體都曾刊文批評該遊戲對學生群體的負面影響。

由於社會輿論影響,騰訊方面在去年7月上線遊戲防沉迷系統,系統規定12周歲以下(含12周歲)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時,並計划上線晚上9時以後禁止登陸功能;12周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時。超出時間的玩家,將被遊戲強制下線。

今年兩會期間,青少年沉迷遊戲問題依舊成為兩會代表委員議論熱點,《王者榮耀》不可避免作為典型案例被拿來討論。

馬化騰表示自家《王者榮耀》去年就推出健康系統,對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做出限制。他表示,青少年沉迷網路遊戲的現象應該引起重視,但一禁了之的辦法也不妥當,家長也應該看到遊戲的正面性。

《頭號玩家》中也不忘惡搞現實中遊戲的會員制度。影片中的反派人物IOI負責人諾蘭曾積極建議綠洲遊戲的創造者哈利迪在遊戲設置黃金、白銀、青銅等會員對玩家進行劃分等級和收費,但是被「夢想家」哈利迪拒絕了。

此外還有遊戲道具、外設、外掛、廣告等等,這些關於遊戲的梗不時戳中觀眾們的笑點,更是迎合了許多資深玩家對於目前遊戲生態的不滿情緒,在影院中這些情緒得到發泄。影片也暗示沉迷遊戲的一些負面影響,這其實更值得人們去關注。

隱私泄露

為了在綠洲中尋找三把鑰匙,破解哈利迪留下的彩蛋,帕西瓦爾(韋德的遊戲化身)在綠洲中認識了阿爾忒密斯。隨後,帕西瓦爾迷戀上了阿爾忒密斯,在無重力舞池裡,帕西瓦爾向阿爾忒密斯透露了自己的真實姓名叫:韋德。

剛透露完姓名,早已被盯上的韋德在綠洲中遭遇了IOI的伏擊,如果韋德的遊戲角色被幹掉,那麼他將被剔除排行榜重新開始。所以說,網戀有風險。這一點,阿爾忒密斯就比較明智,告誡帕西瓦爾不要輕易相信在虛擬世界認識的人以及透露自己現實世界的真實信息。

果不其然,有人利用帕西瓦爾的交易和真實姓名信息交叉對比後,找到了韋德的真實身份賣給IOI,隨著韋德拒絕與IOI合作,一場針對韋德的謀殺已經開始。

這就是韋德在「綠洲」虛擬世界泄露個人信息的導致的後果。他可能太沉迷於綠洲之中,忘記了虛擬與現實的界線,最終留給敵人可乘之機。

個人隱私一直是人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影片中光泄露個人姓名,就可能導致殺身之禍,不得不引人深思。在現實中,人們依然面臨隱私泄露問題,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

某些個人或組織暗地裡也在買賣交易公民的私人信息,當你在某些軟體或網站輸入過手機號以及身份信息,可能不久之後就會收到各種推銷電話或詐騙信息,絕對不是聳人聽聞。而且,利用網路技術獲取這些私人信息的門檻並不是特別高,也給不少不法分子留有可乘之機。

最近Facebook就陷入泄露隱私的醜聞之中。今年3月,美國紐約時報報道稱,Facebook上超5000萬用戶信息數據被一家名為Cambridge Analytica(劍橋分析)的公司不當獲取並進行數據建模,之後用在了16年美國大選上面,報道稱這個行為影響了美國大選的結果以及英國「退歐」的進展。

據騰訊深網稱,這家名為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專門從事與政治事件相關的數據挖掘,通過對社交網路上用戶數據進行「畫像」,並對其精準投放政治廣告,最終達到影響其選票的目的。

消息一經爆出,就在全世界範圍內炸開了鍋。不僅是因為Facebook是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平台公司,手握20億用戶,而是這些泄露的信息被秘密用於大選並可能影響了結果。人們這才驚醒,個別公司收集用戶數據已經達到如此程度,使用的後果已經影響國家層面。

該事件源自一位劍橋大學的心理學講師通過一款用於科研的Facebook第三方應用收集了約27萬用戶的數據記錄,通過抓取這27萬好友關係獲得了近5000萬名Facebook用戶數據。

雖然是第三方公司利用了臉書的規則漏洞,但是外界多數在批評臉書沒有保護好用戶隱私數據。顯然,公眾和媒體將怨氣撒在了Facebook身上,其股價隨這新聞的爆出而下跌。馬克扎克伯格先是選擇沉默,後來也不得不接受媒體採訪進行辯解。

國內,最近百度李彥宏關於國人隱私的言論也遭遇眾人討論。在近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他表示「中國人對隱私問題的態度更開放,也相對來說沒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就願意這麼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Facebook的隱私泄露事件熱度還未冷卻,李彥宏的言論在網上炸開了鍋。網友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稱「還不是被逼的」、「不能被代表」、「沒得選」,言辭激烈者眾多,媒體也爭相報道,加速了該事件的影響範圍,由此可以反觀國內用戶長久以來在互聯網隱私泄露上面的眾多抱怨。百度這次無疑成為人們的發泄口。

數據泄露事件後,為了改善負面影響,Facebook曾主動買下數十家報紙正版廣告刊登了馬克扎克伯格的道歉信,安撫人們的情緒。此前,WhatsApp聯合創始人就號召粉絲卸載Facebook ,馬斯克也刪除了SpaceX和特斯拉在Facebook上官方頁面。

所以,不管國內國外,大公司的遭遇表明在用戶隱私這個問題上面,許多管理者似乎並沒有足夠重視起來。用戶的個人隱私和數據不僅涉及公民自身,當數據被不懷好意者拿去使用,對於社會的穩定也存在一定威脅,Facebook泄露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當然,《頭號玩家》中所展現的經濟衰退人們生存狀況的惡化問題,能源危機以及環境污染問題等也是存在現實社會之中。這些問題更偏宏觀、更複雜,筆者就不再過多去探討。對於人們來說,遊戲的負面影響和隱私泄露確是生活中直面的棘手問題,也是最有可能被改善的環節。

在這個角度下去感受電影,除了那些向經典致敬的彩蛋外,《頭號玩家》其實能帶給我們的反思價值更多。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亭網 的精彩文章:

生死時速:中國私有雲格局大裂變
英特爾推新電路板AI Core,神經計算棒大小像U盤功耗僅1瓦

TAG:青亭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