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是怎麼愛上「沒有顏色」的中國畫的?

我是怎麼愛上「沒有顏色」的中國畫的?

來到南京,終於有機會賞花。梅花山看梅,雞鳴寺看櫻,莫愁湖看海棠。

色彩太美了。我想起一個學生以前閑聊:老師,不是我不想愛,但國畫是大多數都是黑白的,接受不來啊。

於是就接著瞎想了幾個問題(看花就適合胡思亂想):

第一個:我是怎麼愛上「沒有色彩」的中國畫的?

第二個:水墨真的高於色彩嗎?

第三個:如果美醜沒有絕對標準,那我們還要不要講究品位?

第一個問題:我是如何開始欣賞中國畫的?

我運氣好啊。研究生的時候去故宮瞎晃,遇到了在故宮裡摹畫的常保立老先生。他經常在武英殿給京城各大美院的學生無償講課,我就各種蹭福利。

老師說,南朝一個叫做謝赫的傢伙,總結了書畫六法,第一個就是【氣韻生動】,第二是【骨法用筆】。這是我們欣賞的重點。

先說氣韻生動。

塑料花,網紅臉,沒氣韻。

山水,雲嵐,生物,高人,有氣韻。

但說到底,如果是書畫,連對象都是表象(是高人,塑料花也能畫出氣質),終極的東西是藝術家這個人的氣息。

老先生講,電視劇里鑒畫拿放大鏡看印章?搞笑!這有什麼難造假的(老師哎也就您敢這麼說),精神氣韻才是學不來。民國那些大鑒賞家,一站定,畫的氣息有沒有就知道,三分鐘拍板,一擲千金,不啰嗦。

那幾年故宮武英殿還不火,真跡近在眼前,可以安靜呆著不走看個夠。我們就老師的講解下看了米友仁的瀟湘,林和靖的西湖,黃大痴的雪景,石和尚的黃山,幸福到爆炸。

還有洛水邊的含情脈脈的神仙;山林里舉案齊眉的夫妻;滿紙生風的葡萄;白著眼游於八荒的魚;醉了酒的李白要拿個葫蘆把山裡的雲煙裝回家去。

還有書法,先秦魏晉唐摹本,米芾蘇軾黃庭堅(我:真的get不到蘇軾那個石壓蛤蟆體。。老師:你別先看個別字兒,看氣韻。 我:……看不出來,還是覺得丑……)

老師總跟我們講,書畫同源,不分家。

字寫的好,以書法入畫的是大牛,順手勾勒渾然天成。倒過來,字寫的軟但畫的好可能嗎?呵呵,明眼人一看就戳穿,功力不及,吃棗藥丸。

看國畫里的草木,每一筆都是活的,每一筆都有妙處。

回頭看現實中的樹木枝條,充滿了韌性和力量,沒有一條不是書畫里的線條。

第二個問題:黑白水墨是否比顏色高明?

當然中國畫里有色彩的也很多。不過總體來講我們確實崇尚用水用墨。

我可以拿文言文來放理論大招。比如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莊子:淡然無極,而眾美歸之。//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

然後再轟炸一番文人畫論,大部頭書往空中一拋,吼一聲「運墨而五色具~~」

然而。。沒用。。想讓我的小同學們放棄心愛的梵高莫奈投奔到水墨的門下?門兒都沒有!!

其實小朋友沒錯。

這個繽紛的世界,本來就不應該被放棄。

那我要調頭向著水墨山水的鼻祖王維開炮?當然。。不敢。。我可是王維的鐵粉。

恩。。。我就是來和稀泥的。

畢竟,人類的色彩感知,相對於整個光譜而言實在不全。換了阿凡達的驅殼,可能就明顯感受到之前看到的色彩全是幻覺。要欣賞更大的宇宙(比如有紫外線X光的外太空),也就跳出了色彩的範疇。

況且,色彩只是一個感官刺激,畢竟不是一個終極的東西。色彩和美,大概類似於交配和愛情(這什麼破比喻),對於任何非終極的東西,都不能太執著。

所以不是說黑白高於色彩,而是說,不執著於色彩,要超越它。

更不是要執著於黑白。執著於無色不也是執著嗎?(突然感覺自己佛系了,來跟我念: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既能欣賞各種色彩,也能欣賞水墨。這才是正確打開方式。

和完稀泥,就出現第三個問題:

沒有絕對的美的標準,是不是就沒有品位的高下分別?

總有人跟我講,美是主觀的東西,所以大家愛看啥就看啥,沒有高下之分。

我只想說。。形式沒有標準,對象不分貴賤,人的修養境界卻是有高下之分的。

常識框架下,還不允許區分玫瑰和shit么?

愛我的小同學可以請我個666冰淇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雨小課 的精彩文章:

TAG:大雨小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