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烏龍茶︱愛之如飲醍醐!

烏龍茶︱愛之如飲醍醐!

烏龍茶

烏龍茶也稱為青茶,從外觀上看它屬於葉茶類,從加工工藝看屬於半發酵茶。烏龍茶具有綠茶的鮮靈清純、紅茶的醇厚甘爽、花茶的濃郁芳香,集眾美於一身,自成大家氣度,可謂是茶中之王。若用畫來比喻茶,烏龍茶是油畫,紅茶是水粉畫,綠茶是寫意水墨畫。因為烏龍茶最凝重,紅茶最艷麗,而綠茶最淡雅。烏龍茶以其香型多變、韻味無窮、令人銷魂的特質,受到茶友的了解和鍾愛。

烏龍茶按產區分為四類,各類烏龍的風格特點各不相同,其最具代表性的品種有如下幾種:

大紅袍是閩北烏龍茶的代表性品種,為歷史名茶,原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風景區內九龍窠的懸崖峭壁上。大紅袍母樹所在地兩旁岩壁高聳,太陽直射時間短,溫濕的氣候特別宜茶,更難得的是從懸崖上終年有清泉滴下,滋潤著茶樹,隨泉水落下的還有落葉、苔蘚等有機物,可不斷地給茶樹施天然有機肥。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使得「大紅袍」臻山川精英秀氣之所鍾,品俱岩骨花香之勝,成為歷代貢品。清代咸豐年間,在民間鬥茶賽中大紅袍被評為武夷四大名叢之首,尊為「武夷茶王」。乾隆皇帝在品評全國各地貢茶後賦詩曰:「建城雜進土貢茶,一一有味須自領。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詩中所讚美的武夷茶即大紅袍。

鐵觀音是茶樹品種的名稱,也是商品茶的名稱,是閩南烏龍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品種,創製於清乾隆年間(1723 ~1736 年),原產於福建省安溪縣西坪鄉堯陽村,今已廣泛引種到各地。

安溪縣地處福建沿海,這裡群山環抱,峰巒綿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民謠曰:「 四季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相傳這裡所產的茶「飲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

安溪是我國最主要的烏龍茶產區,所產烏龍茶佔全國烏龍茶總產量的1/3左右,主要有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等四大品種,其中又以鐵觀音品質最優,產量最多。優質鐵觀音茶外觀捲曲、壯結、沉重,呈青蒂綠腹蜻蜓頭狀,色澤潤綠,素有「美如觀音、重如鐵」之說。開泡後湯色金黃或黃綠,艷麗清澈,葉底肥厚明亮,具有綢面光澤。

據有關部門研究表明,安溪鐵觀音所含芳香類物質最為豐富,而且中、低沸點香氣組成所佔比重明顯大於其他品種茶類,所以沖泡安溪鐵觀音時,開啟杯蓋立即會芬芳撲鼻、滿室生香。鐵觀音的香氣馥郁持久,有蘭花香、梔子花香、桂花香等不同天然香型。其茶湯醇爽甘鮮,入口回甘帶蜜味,並且帶有一種若有若無的令人心醉神迷的「觀音韻」。此茶一經品嘗,輒難釋懷,1982 年被評為國優名茶。近年來,鐵觀音已風靡全國各地,在中外茶客眼裡,鐵觀音幾乎成為烏龍茶的代名詞,不少茶人已把鐵觀音列入中國十大名茶。

鳳凰單叢茶為歷史名茶,是廣東烏龍茶類最具代表性的品種,始創於明朝末年,因原產於廣東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並經單叢採摘、單獨製作而得名。鳳凰鎮生產的烏龍茶以鳳凰水仙種的鮮葉為原料,產品分為三個品級。最普通的稱為「鳳凰水仙」,優質的稱為「鳳凰浪茶」,而用品質最優異的單株青葉,單采單制生產出來的頂級茶才稱為「鳳凰單叢」。

鳳凰單叢與大紅袍、鐵觀音等名茶不同,它實際上是眾多品質各異的優良單株茶樹所產烏龍茶的總稱。已知的鳳凰單叢至少有80多個品系(株系),這些不同品系的鳳凰單叢的香型也各不相同,如黃枝香、桂花香、米蘭香、芝蘭香、茉莉香、玉蘭香、杏仁香、肉桂香、夜來香、暹朴香等即所謂的「鳳凰單叢十大香型」。

鳳凰水仙茶樹為小喬木型,樹高可達5~8米,樹冠可達6 ~8米,莖粗可達30厘米以上,因樹越老,根越深,吸收的礦物質等養分越多,故鳳凰單叢很講究「 老樹出珍品」。最名貴的稱之為「宋種」,相傳已有數百年樹齡。

鳳凰單叢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之譽,優質單叢條索較挺直,肥碩油潤,湯色橙黃清澈明亮,有優雅清高的自然花香氣,滋味濃郁、甘醇、爽口、回甘,有獨特的山韻蜜味,極耐沖泡。1982 年被評為全國名茶,其後在各種評比中屢獲殊榮。

台灣烏龍茶比較複雜,大體上可分為三小類。

其一,台灣包種茶為台灣歷史上的三大名茶之一,屬台灣烏龍茶類,因生產地在文山故稱文山包種茶。文山是古地名,包括現台北縣的坪林鄉、石碇鄉、深坑鄉,台北市的木柵、景美兩區以及新店市的雙溪鄉。在台灣,烏龍茶可按發酵程度分為三類。茶青萎凋後,發酵程度輕(8%~10%),經炒青—揉捻—乾燥等程序生產出來的輕發酵烏龍茶稱為「包種」。「包種」茶又可細分為條形包種茶和半球形包種茶。包種茶有「香、濃、醇、韻、美」等五大特色。優質文山包種茶外形深綠色,有油光,帶有青蛙皮一般的灰白點,干茶條索緊結,自然彎曲,有淡雅的素蘭花香。開湯後,湯色金黃,芳香撲鼻,香氣持久,滋味純和清爽,回甘力強,所以100 多年來盛譽不衰。因文山包種具有清香、清爽、清亮的風韻,所以又稱「清茶」。

其二,凍頂烏龍為台灣歷史名茶,創製於清代嘉慶年間(1796 ~1820 年),由柯朝先生將武夷山的茶種引入台灣,而後在南投縣鹿谷鄉得到發展。按台灣茶業界的分類方法,茶青萎凋後,發酵度達15%~25%,再經過炒青— 揉捻—初干—包揉(熱包揉)—乾燥等工藝程序,生產出來的烏龍茶稱為中發酵茶,凍頂烏龍、高山烏龍均屬這類茶

凍頂烏龍茶有傳統風味與新口味之別。傳統風味的凍頂烏龍發酵程度達28%左右,外觀色澤墨綠,湯色金黃或蜜黃,帶橙紅,香氣以桂花香、糯米香為上乘,滋味甘醇韻濃。近十多年來,凍頂烏龍逐漸向輕發酵方向發展,一般平均發酵度僅18%左右,外形緊結、整齊、捲曲成球形,色澤墨綠、鮮麗帶油光。茶湯顏色春茶為蜜黃色、冬茶為蜜綠色,澄清明麗,有水底光。香氣比傳統做法更重,花香馥郁,茶湯入口富活性,過喉甘滑,喉韻明顯,因為市場銷路好,如今「 凍頂烏龍」 早已發展到南投縣以及周邊的各個茶區,不再是凍頂山的特產。

其三,東方美人是享譽海內外的歷史名茶,因其發酵程度達50%~60%,所以在台灣被稱為是真正的烏龍茶,原產於台北縣、新竹縣、桃園縣、苗栗縣。台灣烏龍生產期從4月開始至12月結束,分五次採制,頭一次稱為「春茶」,第二次稱為「夏茶」,第三次稱「六月白」,第四次為「秋茶」,第五次為「冬茶」。各次的茶在品質上有較大差異,一般以「夏茶」 或「六月白」為最優,特別是受「小綠葉蟬」(亦稱浮塵子)「危害」過的茶香氣奇濃,茶味特醇,是台灣烏龍茶中的極品,賣價常高出人們的想像,所以當地客家人亦戲稱之為「膨風茶」,客家話「膨風」是吹牛皮之意。

台灣烏龍茶外形優美,披滿白毫,故又稱「白毫烏龍」因為成品茶的外觀有紅、黃、白、青、褐五種顏色,所以也稱為「五色茶」。台灣烏龍茶湯呈明澈艷麗光彩照人的橙紅色,滋味甘醇醉人,帶有一股天然熟果的甜蜜香,入口濃厚圓柔,過喉爽滑生津,讓人一啜三詠,讚嘆不已,深受歐美等國上層人士的歡迎。據說英國女皇品飲後龍顏大悅,賜名為「東方美人」(Orient Beauty)。

東方美人,既可清飲,亦可做成調味茶,若在茶湯中加上一滴白蘭地酒,這種素有香檳烏龍之稱的名茶,就更加令人陶醉。

沖泡烏龍茶的基本技巧

烏龍茶是在茶葉的頂芽發育到八成舒展後,才連同2~3片嫩葉一同採摘加工而成的,所以干茶的外形條索粗壯肥厚緊實,茶葉內含有的各種營養成分較多,沖泡後香高而持久,味濃而鮮醇,回甘快而強烈。它的沖泡要領有四點:

其一是擇器很講究。要想領略烏龍茶的真香和妙韻,必須要有考究而配套的茶具。沖泡器皿最好選用宜興紫砂壺或小蓋碗(三才杯)。杯具最好用極精巧的白瓷小杯(又稱若琛杯),或選用由聞香杯和品茗杯組成的對杯。選壺時要根據人數多少選擇,一個人應選「得神壺」,兩個人應選「得趣壺」,人多時則選較大的「得慧壺」。壺以年代久遠的宜興老壺為佳。

其二是器溫和水溫要雙高,才能使烏龍茶的內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在開泡前先要用開水淋壺燙杯,以提高器皿的溫度。

其三是沖泡用水要滾開(100℃),但卻不可「過老」。唐代茶聖陸羽講水有三沸:「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一沸之水還太嫩,用於沖泡烏龍茶勁力不足,泡出的茶香味不全。三沸的水已太老,水中溶解的氧氣、二氧化碳氣體已揮發殆盡,泡出的茶湯不夠鮮爽。惟二沸的水稱為「得一湯」。「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用二沸的「 得一湯」泡茶,才能使茶的內質美髮揮到極致。

其四是熱品烏龍茶應「旋沖旋啜」,即要邊沖泡,邊品飲。浸泡的時間過長,茶必熟湯失味且苦澀;出湯太快又色淺味薄沒有韻。沖泡烏龍茶應視其品種的不同、季節氣溫的差異以及選用壺具的不同,來掌握出湯的時間。對於初次接觸的烏龍茶,頭一泡可先浸泡1分鐘左右,然後視其茶湯的濃淡,再確定是延時還是減時。當確定了頭泡的浸泡時間後,以後每一次沖泡均應延時10秒左右。好的烏龍茶 七泡有餘香,九泡不失茶真味」。

除了熱泡外,烏龍茶還有冰水泡法及烏龍茶酒的炮製法。

烏龍茶的品飲要領

烏龍茶不僅要注意沖泡技巧,而且要掌握品飲要領,才能領略到它那妙不可言的真趣。品飲烏龍茶的心得體會以清代大才子袁枚寫得最深刻、最具體。他寫道:「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曼亭峰天游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櫞,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香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躁平矜、怡情悅性。」(《中國茶經》)

袁枚是浙江人,他原本最喜歡飲家鄉的龍井茶而不喜武夷茶。上述這段話不僅描述了他從不愛飲武夷岩茶,到飲後怡情悅性的過程,同時也反映出了品飲烏龍茶的要領。

其一是烏龍茶一般講究熱飲,即民間所謂的「喝燒茶」。要隨泡隨喝才有味,稍遲喝則色、香、味、韻均大為遜色。

其二是要「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品飲烏龍茶要特別注重聞香。俗語說:「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烏龍茶則是 茶香十八變,越變越好聞」。品烏龍茶聞香至少要聞三次第一泡聞「火香」 及茶香的純度第二泡聞顯露出的茶的本香,不僅要熱聞,還要冷聞,不僅要聞湯麵香,還要在品了茶後聞杯底留香。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領略茶香的變化;第三泡以後則是聞茶香的持久性。聞茶香是一種極雅緻的享受,且有益於身心健康,在品烏龍茶時千萬不可忽視了這個環節。

其三是品茶要「徐徐咀嚼而體貼之」。袁枚在這句話中,「體貼」一詞用得最妙,「咀嚼」一詞用得最准。「體貼」一般是對至親的親人而言的,品茶要「體貼之」,可見他對茶有多麼深摯的感情。「咀嚼」 即嚼茶,品烏龍茶時嘴中要像含著一朵小花一樣,慢慢咀嚼,細細品味,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其四是「釋躁平矜,怡情悅性」,這是精神上的升華。

烏龍茶,愛之如飲醍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現代新派詩人 蟾宮折桂 旭陽 頑石 茶茶
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區分六大茶類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