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預防90後「中年痴呆」,從我做起…

預防90後「中年痴呆」,從我做起…

聊聊壓力的事

剛N刷了倒數第二期偶像練習生,最近有人說我中毒。談不上談不上,就是挺減壓, 上一次為了這種事投票還沒到16歲,一轉眼現在參賽的孩子最小才16歲!!!

這讓禿過一輪的第一批90後再一次感慨年華的逝去。聽說春天的時候,容易產生心理亞健康狀態,記憶力減退、固執己見等讓人炸毛的辭彙反覆出現在日常交談中,更可怕的是,性格鮮明的第一批90後從吐槽人變成了被吐槽人。

所以我們今天要聊的是,如何緩解90後中年痴呆癥狀…

全文字數: 5000+

閱讀時間:20分鐘

90後中年痴呆癥狀初現…

設你是一個先天條件極好的奧運會選手,你目前深陷泥沼,你的經驗告訴你,憑藉自己良好的先天優勢,你能自己離開泥沼。但正是這樣的行為,讓你越陷越深。不但不被人同情,一頂固執的大帽子往往會扣到你扣上。

再假設,你是一位工作還不錯的員工,突然有一天你發現,公司業務發生重大變革,而你對新鮮事務的接受度越來越低。態度上的排斥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即便重塑信心,你也無法擁有和少年時候同等的應激速度和學習能力了。

我們的思路,越來越依賴於經驗、來源於專家的告知,這種慣性思維影響著你的判斷,尤其對於正步入中年的90後關鍵成長期,我們需要新的思維方式去剖析事情的根本。

題外話

「很多事情你不信,等你到了我這個年紀就信了。」這是我以前比較討厭的一句話…

在很多人的認知當中,不同年代的人步入中年後會趨同發展。隨著年齡的增加,我意識到了這句話的合理性,但也不完全認同。

分享我高中老師講過的道理,大概意思是這樣:一代不如一代是偽命題,在社會的高速發展下,一代人的平均水平一定是強於一代的,否則社會不是退後了么?

為了防備自己變成一個古板而教條的人,我從前並且希望未來能一直告誡自己,向年長的人請教問題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有選擇性地向比自己年輕的人學習新鮮知識。

不愛無感不認同是一回事,不會不懂不知道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拯救記憶力就是拯救學習力

拯救學習力就是延緩衰老

01

大腦承載著你的無上智慧

你的大腦有著複雜和完美的構造,還有巨大的智能和情感能量。

——東尼·伯贊

圖1:左右腦構造

左右腦的功能絕對不分離,我們對於信息的獲取,在左右腦的互相作用下可以實現交互。

大腦能夠生成模式的能力或者自由程度之大,如果按照正常書寫字體大小來寫出這一排數字,其長度將達到1050萬公里。

人類的大腦容量是獼猴(沒有桃)腦容量的20.6倍,長臂猿的14.4倍,黑猩猩的4.3倍。

為什麼要強調大腦容量?

因為正是它承載著你的無上的智慧。

圖2:你的智力維度

你什麼時候發現你智力下降的——

咦,我怎麼都聽不懂?!

咦,你剛才說的啥來著?

天哪嚕,這麼重要的事我睡一覺就忘了!

記憶力衰退是學習能力降低的重要導火線,我們就從這裡入手。

02

記憶力衰退直接影響學習能力

如果應用這些「記憶」原則…你就能夠同時橫跨知識的世界和記憶的世界,讓自己具備一些優勢 ——這是我發現這種培訓和應用所給予我的優勢:更大的自信,越來越熟悉我的想像力,逐漸改善的創造力,大大提高的感知能力,還有更高的智商。

——東尼·伯贊

嗨起來,我們先做個題~~~

圖3:記憶力小測試

測試結束之後,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排(列)的詞你記住了幾個?

最後一排(列)的詞你記住了幾個?

你記住了「名偵探柯南」的位置嗎?

答案留在心中,我們現在開始第二項思考,如果給你一個小時的時間去學習更複雜的內容,那麼停止學習時,你能記住的知識,會呈現怎樣的分布?

圖4:臆測記憶力分布圖

藍色觀點認為,每時每刻學習的知識會記得差不多(所有辭彙記得差不多);

綠色觀點認為,先學習的知識記得比較牢固(開頭辭彙記得,最後看到的辭彙不記得);

紅色觀點認為,後學習的知識記得比較牢固(最後辭彙記得,把開頭全忘了)。

這些觀點顯然都無法代表真實情況,真實的情況,大概率會呈現出下圖——

圖5:一小時學習記憶總量分布圖

連續單位時間內學習,停止學習後,能被記住的內容,是一種內含波浪的微笑曲線(如圖5所示)。

第一排(列)記住的最多

最後一排(列)記住也挺多

名偵探柯南基本都能關注且記住

在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影響下,一頭一尾容易引起關注。異常拐點也容易產生記憶刺激。

這是人之常情,但改善點往往不在於人之常情。

我們已知圖5曲線中——

曲線與橫軸所夾面積=學習結束時記憶總量

也就意味著,你增強總體記憶的捷徑,可能在於你能製造比別人更多的拐點(波峰)

03

在遺忘之前,提高記憶峰值

很多人在記憶圖中辭彙時,採取了非常聰明的辦法,合併同類辭彙(比如把水果一起記憶),把散點的信息重新歸類

給信息和信息之間重新找一個關聯邏輯,會對人產生一個有一個強烈的刺激:一排中間蘋果是個水果,好棒,一排最後西瓜又是一個水果

我們把蘋果和西瓜稱之為「關聯事物」

圖6:關聯事務記憶總量分布圖

找到關聯事物可以加強短期記憶。

相當於讓原本平平無奇的知識,疊加一個buff(即讓圖3中同為水果的蘋果、西瓜、桃子互相影響,成為刺激點ABC)。單個點產生的記憶波峰,會增加整條曲線與橫軸所夾面積(圖5、圖6對比),也就增加學習結束時的記憶總量。

這是我們提升記憶峰值的第一個辦法。

結束學習後的24小時,乃至幾天內,我們學到的東西記憶又在如何變化?觀察下圖,隨著時間推移,我們的總體記憶量變化。

圖7:停止學習後記憶總量趨勢變化

圖7里曲線截距是什麼?是圖6曲線與橫軸所夾的總面積,也就是我們停止學習時的記憶總和。

整體回憶總量,在結束學習的一段時間後,不是直線下降的,甚至還有一段程度的上升!

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這是因為學習過程中,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比如30s不足以記住所有辭彙)去整合吸收新的信息。

我們將這種停止學習後的回憶量增多,稱之為學習沉澱

如何提高學習沉澱的增量,複習!

這是提升記憶峰值的第二個辦法。

題外話

挺多人認為自己記憶力並不差,但沒有創造力。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公式:

E+M=C∞

E代表精力,M代表記憶力,C代表創造力。

專家們認為,創造力是由精力和記憶力共同組成的,如果覺得自己記憶力不差但沒有創造性的話,大概是因為熱情和努力還不夠吧。

使用思維導圖

兼顧及時學習與複習

維導圖,不僅是一個思維形象化的方法論,更是一種生活哲學。(下面是百度百科)思維導圖運用圖文並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係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像之間平衡發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上面是百度百科)

圖8:本文邏輯思維導圖

我個人的理解,使用思維導圖本身是一個「存儲-刺激-延伸」的過程。

首先它通過良好的關鍵信息儲存方式盤點信息內在的邏輯,判斷我們短時間內習得的知識點是否全面(增強知識獲取);

然後通過形象化的視覺刺激關聯記憶,加強左右腦的互動,協同印象具象化(刺激記憶)。

最後良好的圖形延展性,能夠激發聯想力,在現有知識框架中進行延伸創造(提高學習沉澱)。

X-mind、mindmanager等等軟體操作很容易上手,但不是隨便畫一個框框就能被稱之為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有四個技巧:

聚、橫、色、散

01

聚:聚焦關鍵信息

繪製思維導圖的難點在於對關鍵信息的識別。什麼樣的信息被稱之為關鍵信息,這種識別一般分為主要信息次要信息

請一次性閱讀/聆聽下面一段文字,記錄你認為每個部分的主要/次要關鍵詞,結束後複述文段要點。

第一部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科學家小組在《神經生理學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血液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因為它能夠積極地調整神經元處理信息的方式。

血液負責為大腦提供營養和必要的氧氣。因此,心血管疾病可能會對大腦產生深刻的影響。例如血栓就會造成患者殘疾或死亡。

研究小組主要成員指出,血液和大腦之間的關係遠不止於此,很多跡象表明,血液對大腦的作用比單純的營養供給者要複雜得多,因為它能夠調整神經元傳達信號的方式,這一發現將改變我們對大腦功能的認知。

第二部分:

血液不僅僅是大腦的維持系統,實際上還有助於控制大腦的活動。具體來說,血液流動過程中發生的變化影響到附近神經元的活動,改變了它們相互之間傳遞信號的方式,因此,也調整了信息在整個大腦的傳遞過程。

這項理論對人類更好地認識阿爾茨海默氏症、精神分裂症、多發性硬化症和癲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很多神經和精神疾病可能與血液系統的變化有關。

大部分人認為,這些疾病的癥狀是神經元受損的結果,但他認為,血液系統遭到破壞是致病原因之一,這就意味著有必要研究全新的治療方法。

上面兩個部分的文字,如果讓你根據主要辭彙和次要辭彙盤點關鍵詞,你可能會盤點成這個樣子——

圖9:案例關鍵詞錯誤示範

信息看似很全,但犯了一個錯誤,丟失主次。比如第一行的MIT和論文,就是與主旨內容無關的信息,很容易在複習時候產生重點內容認知的偏移。尤其在學習的初期。

反思一下,我們是不是都有個毛病。開始都是個好好做筆記的學生,到後來,筆記越做越少,書越看越草率。

正確的盤點應該是怎樣的呢?

圖10:案例關鍵詞正確示範

這麼簡單的嗎?對,就是這麼簡單。

為了方便儲存信息,主要辭彙我們一般以名詞和動詞,稱為記憶性關鍵字;次要辭彙用來幫我們喚醒記憶,稱之為聯想性關鍵字

從功能上來看,記憶性關鍵字用來將我們獲取到的信息集中,相當於聚焦到一個點上,然後通過諸多聯想,幫助豐富對記憶性關鍵字的擴充說明。

圖11:主次要關鍵詞的功能差異

有了圖10的兩組詞,我們在複述文章大意時,很容易得出:血液的流動過程,可能影響神經元傳達信號的方式,進而影響大腦,幫助我們思考。

題外話

很多時候我傾向於在寫文章之前先寫個思維導圖,以便我清楚認知到我要表達的觀點究竟是什麼。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寫文章有開頭鋪墊特長而後面草草結束的毛病,主要就是缺乏內容的層次盤點。盤好文章層次,可以極大程度上長文章狗尾續貂的問題。

雖然我經常犯這個錯誤,但思維導圖已經極大程度改善了我的問題。

02

橫:橫向畫面更有利於擴展思維

為什麼WORD的初始界面是縱向的,而PPT的初始界面是橫向的?為什麼拍人像的照片一般是縱向的,但拍風景是橫向的?

這是因為縱向一般給人特寫、聚焦、鋪陳、羅列的感覺,而橫向給人全局的理念

在找到關鍵詞之後,我們需要做的第二步,是基於核心內容做一個橫向的全局框架——把紙/畫布橫過來,橫過來的紙,可以讓思維更自由更開闊。

03

色:更容易思維分區

做菜講究色香味俱全,色作為第一位,對人的感官衝擊非常大。一個成功的思維導圖,多半伴隨著色彩的變化。

有人習慣同一層級的內容用同一個顏色,或者重點內容用某一個顏色,或者不同板塊之間用不同顏色區分。無論如何,顏色的使用在思維導圖中非常重要,能幫助掌握全局。一些具有繪畫功底的人,甚至在導圖上繪製便於記憶的圖標、圖畫等。

我個人非常崇拜這些妙筆生花的人。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像我這樣天資不足,沒必要過分追求色彩的飽滿和美觀,而忽略內容本身的重要性。

04

散:線條蜿蜒與空間留白

大腦皮層的結構從外觀上看去是蜿蜒的,而並非直線結構。在做聯想、創造的思維導圖時,曲線比直線更有利於開發人的創造力。柔和而多變的線條,像水流一樣,打破思維的框架。

另外,為了便于思維的進一步擴散,思維導圖一般從中間開始,向四周延伸,並在既有知識體系寫完時,在旁邊留白。足夠的位置,將有利於在原有框架上,進行持續的聯想和創造,更深、更透開發學習能力。

以上大部分的知識點來自於我2016年看的思維導圖相關書籍,書名是什麼我已經不記得了。可喜可賀我當時做了個PPT方便複習,但由於沒有做導圖,很明顯呈現了頭重腳輕的一些問題。希望大家找到屬於自己的學習辦法,克服春天的情緒亞健康狀態吧。

但由於每個人對於工具的熟悉程度和試用性不同,本文針對我自己和經常交流的朋友的知識內化情況,進行了盤點和刪選,甚至部分內容與書上所說觀點不一致。若有不適用之處,煩請理解。

若需細化課件請私聊

走過路過,都可以錯過;

若不關注,那不算錯誤;

人生浩淼,你開心就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痴呆 的精彩文章:

老年痴呆最新測試:3道題,測出你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
怎麼判斷有沒有患「老年痴呆」?趕緊把它收藏起來吧!

TAG:痴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