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人反覆進食嗆咳,當心吸入性肺炎找上門

老人反覆進食嗆咳,當心吸入性肺炎找上門

「3床張XX,87歲,男,吸入性肺炎,基礎疾病是腦梗塞,長期卧床;

5床李XX,93歲,男,進食後嘔吐3月,胃鏡證實反流性食管炎,合併肺炎;

7床施XX,90歲,男,腦梗後的吸入性肺炎,還有帕金森病史;

8床劉X,72歲,女,肺炎,腦出血史,系統性紅斑狼瘡,類固醇糖尿病。」

交好班後我才發現,重病室里的病人,肺炎已經佔據了半壁江山。這些患者,反覆入院,其中,張老伯今年已經是四進宮了,每次都是肺炎、呼吸衰竭,甚至有一次因為痰液窒息,幾乎送命,每次來急診都要治療兩周至月余,患者和家屬都苦不堪言。為何這些老人要反覆經受肺炎的折磨?怎樣可能盡量減少發作頻率和嚴重程度呢?今天就來跟大家詳細談一談。

什麼是吸入性肺炎?

教科書上說,吸入性肺炎是指吸入酸性物質、食物、胃內容物或碳氫化合物或其他刺激性液體後,引起的肺損傷,嚴重者可導致低氧血症或急性呼吸衰竭。可是,為什麼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原來人的氣管和食管是一對毗鄰而居的陌生人,雖然住得近,但通常情況下由於會厭、聲門、反射、吞咽的保護作用,二者各行其職、互不干涉,應該進入食管的食物、分泌的唾液等不會進入氣管,即便偶爾有少量液體進入也會通過咳嗽排出,不會進入到下呼吸道。但如果吞咽和聲門關閉不協調,咳嗽反射減弱,食管本身的病變等,導致進食時食物進入了呼吸道、或者胃酸夾帶食物反流進入呼吸道、或者口腔中細菌進入呼吸道等,造成肺的損傷、感染,導致肺炎,嚴重時使肺氧合功能、通氣功能受損,導致呼吸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為何老人易患吸入性肺炎?

1.吞咽功能及咳嗽反射的減退

可以由生理性或者病理性原因引起,嬰兒未發育成熟、高齡老人功能衰退,其實都是一種生理現象,老年人長期卧床、罹患腦卒中、帕金森氏病、老年痴獃等,會造成吞咽功能的進一步減退,導致食物誤入氣道,而異物進入氣道之後,咳嗽反射也未能將異物排出,可能含有細菌、酸性刺激的液體進入下呼吸道,引發肺炎。

2.食管返流及細菌定植

在我們食管和胃的交界處有一扇「門」,叫做「賁門」,人體為這扇門設立了多重安保措施,保證已經進入胃中的食物不能逃回食管,老年人「安保措施」退化、胃腸動力減退,胃排空延遲,易發生食管返流、胃瀦留、嗆咳,誤入氣道,導致肺炎;老年人胃液分泌減少、胃酸下降等因素又可增加口咽部、胃壁內細菌的定植,一旦出現誤吸, 極易誤入下呼吸道中興風作浪。

3.不良生活方式及抵抗力下降

老年人由於器官功能及體力退化,或合併有多種基礎疾病,日常活動量減少、卧床時間延長、部分老年人採取卧位進食等,都容易造成誤吸。老年人免疫力逐漸降低,抗感染能力減弱,如若合併糖尿病、心功能不全、營養不良,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對各種病原體的抵抗力進一步下降。

怎樣預防吸入性肺炎?

1.餵食方式的優化:

食物性狀:忌食花生、豆類等易噎食的食物;應避免米飯、桃酥等乾性難以形成食團的食物;盡量選擇糊狀、蜜狀食物是較為正確的選擇。應注意水、茶等稀薄的液體食物最易引起誤吸,餵食時尤為當心。

餵食工具:小勺餵食,量不要太多,一般糊狀食物3-5ml,流質1-10ml,切忌吸管吸食,因吸食動作較複雜且需要較強的協調能力,一不當心更易嗆咳。

餵食方法:每次餵食應從口腔功能較好的那側喂入,盡量送近舌根部位。鼓勵患者一口咽下後反覆吞咽、用力吞咽、吞咽後咳嗽清嗓,待病人完全咽下後方可再喂,應緩慢餵食、少食多餐。

進食體位:應採取坐位或者半卧位,無法坐立的病人需抬高床頭至少45°角,餵食後保持餵食姿勢20-30分鐘。

環境合理:環境需安靜、不與患者說話、不分心看電視等,保證時間充裕、必要時輔以言語和手勢示意等。

2.口腔護理

老年人唾液分泌減少,胃酸減少,牙齒間隙增大,口腔內細菌滋生,如若經常應用抗生素,極易產生耐葯菌,故而進食前後均需要口腔護理。有能力的患者應鼓勵其漱口或者刷牙,對於不能自理的患者應輕拭口咽部,及時清除口咽部分泌物。

3.出現嗆咳的處理

一旦出現嗆咳、立即停止進食,讓患者側卧位,鼓勵咳嗽、輕拍背部,必要時可以用手、吸痰器將食物取出。嚴重時及時送醫搶救。

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急診內科

韓蕊主治醫師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醫曉護 的精彩文章:

百年流感的啟示
「庫欣綜合征」是何方神聖?

TAG:達醫曉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