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刷屏的新書,你讀過幾本?

這些刷屏的新書,你讀過幾本?

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故事了,但是能被反覆提及,肯定是因為它意義深遠。

一對爺孫在河邊聊天,孫子問爺爺:爺爺,我看您每天都在讀那本厚厚的《聖經》?您記得住多少呢?如果遲早是會忘記書中內容的,那為什麼還要看呢?

爺爺笑著說:孩子,去把那裝煤炭的竹籃拿來。孫子雖然很疑惑,但還是拿來了髒兮兮的滿是煤渣的竹籃。

然後爺爺又說:去拿這個籃子打些水來。孫子更疑惑了,但還是照做了,很明顯的是竹籃是沒有辦法裝水的。

孫子很氣惱,跑來問爺爺:爺爺,您到底要我幹什麼?爺爺說:你再去試試。就這樣反覆多次,孫子也沒能打來水。

爺爺這才笑著對孫子說:你現在看看竹籃,這還是之前的竹籃嗎?孫子愣住了。

因為之前滿是煤渣的竹籃,因為多次受到清水的清洗,現在已經煥然一新了。

爺爺說:讀書的過程就像用這個竹籃打水一樣。雖然清水都從縫隙中流走了,表面上看我們什麼都沒得到,但在不知不覺中,人的心靈就像這竹籃一樣已經被凈化得澄澈明亮。

這就是讀書的意義,如同三毛所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

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煙雲,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氣質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讀書就像吃飯運動一樣,一天兩天沒有效果,但時間久了,總會凸顯出來的。

所以有刷劇、刷朋友圈、刷微博的時間,還不如坐下來讀幾本好書,這才是最高效、最有價值的投資。

本期讀者君挑了6本新書分享給大家,這些或許不是你最愛的,但一定是值得一讀的

【短篇小說】

▲點擊圖片可購買

編輯推薦

★2014年獲得《巴黎評論》「普利普頓獎」(新人獎)

★2017年入選《Granta》「美國最佳青年小說家」

★紐約暢銷書排行榜《女孩們》新書榜第一名,總榜第七名

★美國書評網站讀者票選第一名

這是一本真正關注這個時代女性成長的小說。

它以20世紀最著名的異教組織「曼森家族」為原型,講述一群女孩們為了被愛、為了得到愛、為了歸屬感,逐漸走向生命的深淵,犯下震驚世界的殺人事件。

初看的時候,特別喜歡這本書腰封上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只是身為女孩,就會妨礙你相信自己。

回望我們成長的年歲,尤其是在孤獨、焦躁、迷茫的青春期,為了證明自己是討人喜歡的,我們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自己,讓自己看起來甜美可人。

好像只有被愛、被關注、被喜歡,我們才能被這個世界接納,我們不安的靈魂才能有容身之處。

但是男孩子們卻不是這樣的,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打籃球、踢足球,無論有沒有人喜歡,他們都為自己喝彩。

徐靜蕾曾說,為什麼我們被教育做一個「討人喜歡的姑娘」而不是「一個被自己喜歡的人」。

所以我覺得不光女孩們要好好讀讀這本書,父母們更應該讀這本書。

或許不是女孩們做錯了,而是我們的教育觀念錯了。

【生活哲學】

▲點擊圖片可購買

編輯推薦

★讀書越多就越聰明嗎?

★你真的理解「掙錢」這件事嗎?

★如何擁有自律的人生?

★高效能人士是怎樣思考的?

★情與愛的科學小秘密

★不要當小透明

繼《好好說話》後,馬東領銜「說話天團」推出新書《小學問:解決你的 7 種人生焦慮》。

在這個充滿焦慮的世界,如何做一個聰明人?馬薇薇、邱晨、胡漸彪、黃執中、周玄毅,針對時下最困惑年輕人的幾種焦慮——「胖、窮、被忽悠、低效率、注孤生、小透明」對症下藥。

幫你把「大部頭」里的真知識變成一學就會的「小學問」,迅速提升你解決焦慮的能力。

前不久,從中年油膩、到第一批90後被朋友圈大型、慘烈、恐怖式襲擊、再到「佛系性格」的刷屏和輿論熱議,無疑不透露著現時代年輕人對現實生活的壓力和迷茫。

本該朝氣蓬勃陽光向上的青年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有的焦慮。

《小學問》的初衷,就是讓你跳脫出讓你困惑焦慮的現狀,通過學習來幫你認識到事情的本源。

從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最關注、最常感到焦慮的幾件事情出發,給你提供最實用的、小中見大的學問。

【讀書感悟】

▲點擊圖片可購買

編輯推薦

★讀書、思考、踐行,一定能讓你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樊登

讀書能塑造一個人的一生:我們讀什麼書,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讀什麼?怎麼讀?如何藉由閱讀,進而思考、踐行?

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歷時4年,深度解讀150本好書,超過1億人次收聽。

他提出「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的理念,並分享了自己的選書方法、速讀秘密以及獨立思考的竅門

此外,本書涵蓋了樊登對認識自我以及如何成長的關鍵思考,以發掘內在天賦、不斷精進、進階突圍貫穿個人的成長路徑。

旨在幫助讀者改變固化思維,通過科學和心理學的有效方法,直面清晰的未來挑戰,成為擁有終極競爭力的強者。

【幸福心理學】

▲點擊圖片可購買

編輯推薦

★積極人生 = 最小目標 X 可行的最小付出

★提升幸福指數的科學指南書,超過10萬人驗證有效

本書作者劉軒,不僅是哈佛心理學專家、創意廣告人、音樂創作人、廣播節目主持人,還是《我是演說家》第二季總冠軍。

為何劉軒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能在眾多領域中頻繁切換身份,並且保持高效自如的狀態?

這一切歸功於「有用的心理學」,即劉軒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與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把「追求幸福」這一看似很虛的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行動。

在忙碌快速的現代生活中,這些心理學技巧將幫助你察言觀色、閱人識人,提升自己的溝通與社交能力,增加桃花運、培養健康的婚戀關係,輕鬆克服拖延症,並積極對抗負面情緒

在《幸福的最小行動》中,劉軒毫無保留地公開自己實現跨界多彩人生的思維工具與行為方法。

他告訴我們:不斷積累「小改變」,就一定會有「大幸運」。

【成長格局】

▲點擊圖片可購買

編輯推薦

★你能走多遠,取決於見識

★國家文津圖書獎得主矽谷投資人吳軍博士首部認知升級類著作

我們常說格局決定結局,其實也是在說見識。

吳軍老師認為,與其他外部資源或者個人因素相比,個人的成就首先取決於「見識」。

因此本書中,他將自己的經歷,以及身邊那些時代先行者的經驗,以鮮明睿智的方式闡述出來,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值得深度思考的看待世界、看待問題的視角。

他說,缺乏見識、缺乏愛、缺乏規矩,是比缺錢更可怕的事情。

因為沒有錢,可以有一輩子的機會能夠獲得,而缺乏這三樣東西,後天再獲得的難度就非常大了。

他說,錢是上帝存在你那裡的,不是給你的,回頭你要還給他。所以錢只有花出去才是你的,錢和任何東西,都是為了讓你生活得更好,而不是給你帶來麻煩。

他說,一本好書,可以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自己、認清世界,弄清心頭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並最終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他說,很多時候,我們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選擇上,而不是經營上,導致難以精進。或許少些選擇,會更加聚焦,也會讓我們更幸福、更成功。

【人物故事】

▲點擊圖片可購買

編輯推薦

★台灣2017penbook年度好書獎

★豆瓣讀書2017年高分圖書特別提名

★台灣誠品書店2017年度暢銷花紋作家TOP1

★台灣博客來2017年度暢銷榜TOP1

如果這是考試,那麼這本書就是我的重點。

一直想給大家推薦這本書來著,卻總不能成行,這次終於如願以償。

我記得春節前後那段時間,我朋友圈裡,每天都有這本書的推薦,其中有我老師,我的朋友我的同事,還有工作上的合作小夥伴。

看他們發的內容,我大致知道這個一個關於女孩子被誘姦的故事,而且這還是一個真實故事,主角是寫完這個故事後就自殺了的作者。

直到通讀後,我才懂得,我了解的只是整個故事的冰山一角。

道貌岸然的語文教師,自尊心強到被性侵也不願告訴別人的少女,把面子看得比一切都重的父母,明明什麼都知道卻袖手旁觀的鄰居,還有被家暴的少婦……

這些故事不止發生在書中,還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每時每刻,或者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刻,同樣的事情正在發生。

蔣方舟說,這是一部她重讀三遍依然震撼的小說,我舉雙手贊同,閱讀時,我曾數次落淚,疼惜思琪的同時,也感覺到自己內心的不安。

有讀者說,這本書的社會意義大於它的文學性,所以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本書,然後保護好自己。

我寫讀書文案大半年了,每次推送後,都會有人在後台留言懟我,或者懟我們,說我們打廣告。

但是說掏心窩的話,我們的初衷是希望通過我們的推薦大家能接觸或者了解更好的圖書。

今天推薦的新書書單也是,畢竟多讀書總是沒有錯的。

希望大家能抽點時間,堅持每天讀書,一年後你肯定會驚嘆於自己的變化。

本期話題

這幾本書,你最喜歡哪一本?

?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推薦閱讀-

點擊文字即可閱讀全文

?馮唐:沒做過醫生的商人不是好的作家

?這裡有1000個好故事在等著你

?比爾·蓋茨:比起哈佛大學的畢業證書,讀書的好習慣更加重要

?「買書不讀」是一種病,得治!

編輯x塞柏 本期責編x末日之日

願你每天都有好書相伴

點擊下圖,擁抱4月最值得一讀的新書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者 的精彩文章:

「對啊,就是嫌你沒本事才催你結婚啊。」
人與人最遠的距離是認知

TAG: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