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摩拜與ofo的鷸蚌相爭物語

摩拜與ofo的鷸蚌相爭物語

暗流涌動了許久的共享單車,終於落錘了。今天上午,王興正式宣布美團全資收購摩拜,終結了摩拜是不是要賣、賣給誰、怎麼賣的漫天傳言,摩拜告別了胡瑋煒的創始團隊成員,迎來了王興,以及王興背後的另一個「馬爸爸」馬化騰。

情懷不能當飯吃 生意麵前只談利益

距離阿里全資收購餓了么不到48小時,美團拿下了摩拜。阿里整頓新零售的周邊,美團則整頓大出行的周邊;兩條燒錢如燒紙的賽道,終於在清明節前各歸其位了。

胡瑋煒,雙魚座姑娘,曾經她和她的摩拜,總會透露出一些柔情與匠心,但從此以後共享單車江湖不再有女領袖,取而代之的都是雄性荷爾蒙。

此次摩拜以37億美元總價出售給美團,包括27億美元的實際作價和10億美元的債務,其中27億美元又分為16億現金和11億的美團點評股票。再看摩拜上輪融資時的估值38.25億美元、一夜之間投票決定賣身,可見股東們絕望的程度。

這實在是一筆顯而易見的超額虧損。資料顯示,摩拜單車從2015年3月的天使輪投資至2018年1月的戰略投資,共計完成12輪融資總金額約150億~170億人民幣。

若按160億為計,即便27億美元全部用於投資方退出,目前來看也全是輸家。融資160億,卻只出售了2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69.86億元(4月4日匯率)。根據業內慣常規則,公司出售後獲得的資金,投資方擁有優先清算權——本金另加20%年息(累計約203億人民幣)。如此,美團的27億美元還不夠其投資方保本保息。更不用提2倍回報、10倍回報、100倍回報……都是浮雲。

況且從摩拜2017年12月損益表中可以看出,當月摩拜收入僅1.1億元人民幣,去掉5.65億銷售成本、1.46億管理支出以及0.8億減值損失,最後凈利潤為虧損6.81億元人民幣。


胡瑋煒:終究是生意

巨頭面前 棋棋平等

三年時間,世界大變樣。共享單車從得到風險投資加持起,超級紅利、逆天的擴張性,速度將騰訊、阿里和螞蟻金服全部吸引進來,但隨著風口變成瘋狗,出行服務領域縱橫交錯,資本左右騰挪,共享單車從獨角獸變成了棋子,局內人已不能堅持自我。

其實,商業的本質就是相互博弈,資本和創業公司都是相互依存的,創業需要資本助力,資本也需要好項目來獲利。 然而創業不是公益,終究有商業的一套規則:「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後,其實你都得還回去。」 其實,道理胡瑋煒懂。

從投資關係看,阿里和騰訊分別投資了ofo和摩拜。同時,兩家又投資了滴滴和美團,滴滴和美團也分別投資了ofo和摩拜。錯綜複雜的關係背後,是巨頭間的對決,阿里和騰訊不僅在核心業務市場佔主導地位,擁有最大的在線視頻網站,最大的外賣應用等,更可怕的是,這兩家公司處理的移動支付交易佔領了中國94%的市場份額。

「規則就是規則,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這個決定,希望大家不要後悔。」這是摩拜CEO王曉峰在投票後的發言。所以摩拜的結局,就是中國公司的商業邏輯,「自己的態度其實一直都是堅持公司獨立發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在中國創業公司永遠繞不開各種巨頭。」

如今中國的創業公司,都習慣了充當棋子的角色。如果表現不錯,到一定時間就要選擇接受巨頭的投資。因為如果你不接受,巨頭就會投資競爭對手,親手把青睞你的乾爹拱手相讓的血淚代表也不是沒有,誰都不想重蹈覆轍。

劇情總是那麼熟悉。所以,摩拜和OFO,都一樣。

為什麼是王興和美團?

到這裡,或許需要一條分割線,因為如果你以為王興也只是馬化騰的棋子,那就太小看了王興。

—————自己打臉的分割線—————

九敗一勝,是外界給予美團王興的標籤,他是一位天生的創業者。王興的英語十分流利,得益於他在美國特拉華大學的求學經歷,清華大學本科畢業後,王興拿著全額獎學金前往美國學習計算機。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卻毅然中斷學業回國創業。

過去十年里,王興的創業故事充滿著傳奇色彩。三次創業,校內網開創了中國 SNS 的先河,飯否成為中國微博範本,美團是中國團購的最後戰士。不過前兩次,王興都做了先烈,到了美團終於做成。

回顧美團歷史,特別是王興本人的創業史不難發現,他有兩個特別突出的能力:一是及時退出能力,人人網前身校內網讓陳一舟接盤,飯否見勢不對就切換賽道,最終All In美團;第二個是長跑型選手,不會通過燒錢燒死對手,而是通過精細化運營等舉措打持久戰,熬死對手。團購、外賣、到點、酒店旅遊,都是這樣乾的。當年千團大戰,糯米拉手全部陣亡,美團撐到了最後;外賣大戰,百度外賣與餓了么合併又被阿里吞下,美團外賣依然獨立。雖然坐在馬化騰身邊,心還是翱翔於天外。說到底,王興是可以改變遊戲規則的人。

2016年10月投資摩拜、2017年初在南京上線網約車,一年了沒起色照樣繼續干,2018年初更全面進軍上海、直到如今控股摩拜,其實王興一直在步步為營,出行戰略絕不是臨時起意。從做「吃喝玩樂」回答了「去哪兒」的問題,到現在做出行回答了「怎麼去」的問題,其實是一條戰略主線的自然延伸。而從網約車到共享單車,又是出行戰略的自然延伸;美團距離用戶「最後三公里」的事情,需要共享單車這個枝幹業務來填充。

所以,雖然共享單車還面臨著經營運作瓶頸等系列問題,但對美團出行的布局意義重大。而且在共享單車經歷過爆髮式發展,進入冷靜期甚至寒冰期時,王興的切入點非常穩准狠,相比他付出的成本,未來的場景入口回報非常划算。

王興:摩拜 我來了

其實,無論是 ofo 的戴威還是摩拜單車的胡瑋煒,他們創造的事業和走過的故事已如此精彩,他們的經歷就是巨額隱形財富,各種媒體式的反思和感嘆其實毫無意義。共享單車作為最後一公里的剛需,當市場回歸理性後,依舊有理由期待。所以,故事外的人才會胡亂感慨,故事裡的人只應奮力向前。

嘿,以後看到美團的小哥騎摩拜來送餐不要驚訝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歡內參 的精彩文章:

TAG:小歡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