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皇帝朱允炆在被逼退位燒掉宮殿後去了哪,到底有哪些謎?

明朝皇帝朱允炆在被逼退位燒掉宮殿後去了哪,到底有哪些謎?

每天更新精彩內容,請關註:小希說歷史(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明太祖朱元璋死後,由於皇太子朱標已於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先他死去,便由皇太孫朱允文即位,這就是建文帝,後世也稱為明惠帝。建文帝即位不久,明王朝內部就發生了爭奪皇權的內戰。建文帝的皇四叔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於1399年公開反叛建文帝,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朱棣於1402年攻陷京城,贏得了這次爭奪皇位的勝利。但是當他帶領軍隊攻入皇宮時,只見宮中大火衝天,建文帝不知去向。他封鎖城門,派人找遍了南京城,也沒有見到朱允文的影子。此後,有關建文帝下落的傳聞流傳甚多,不但成了明成祖朱棣的一塊心病,也成了一樁數百年來爭訟不決的歷史懸案。

最容易得出的一個結論,就是建文帝死於大火。這也是正統史書記載最詳的一種觀點。當年,燕王兵臨城下,建文帝見大勢已去,悲痛萬分,於是下令焚燒宮殿,建文帝攜皇后馬氏一同入火自焚。燕王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在火堆里找到了被燒焦的屍體,八天後下葬。《明太宗實錄》中是這樣記載的:「上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助。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插圖]耶。吾來,為扶翼爾為善,爾竟不諒,而遽至此乎!』備禮葬建文帝,遣官致祭,輟朝三日。」就是說,燕王朱棣見宮中火起,派人前去營救,但已來不及了。於是,有太監從火中找到了建文帝的屍體,燕王哭著說:「你真是太傻了,我來是為了幫助你做好事,你怎麼就不能理解,以至於如此呢?」隨後,厚葬建文帝,並派官員祭奠,自己輟朝三日以示哀悼。

近代也有人認同這種觀點,認為建文帝確實是自焚身亡了,因為當時燕軍把皇宮團團包圍,建文帝就是想逃也來不及了。何況,建文帝深知他的四叔是個貪權無厭、心狠手辣的武夫,落在他手裡決無好下場,還不如一死了之。再說,朱棣也絕不會讓建文帝活下去,否則,他就不能當皇帝。朱棣為了不留下「殺侄奪位」的臭名,後來故意苦心尋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歷史疑案,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機。

假設建文帝沒有死於宮中大火,他又到哪裡去了呢?有人認為,建文帝根本沒有死於宮中大火,而是以放火為掩護,乘機從地道逃出了皇宮,並出家為僧,雲遊四海去了。對於建文帝的出亡經過,傳說十分複雜,流傳著多種版本。

一種說法是這樣的:燕軍兵臨城下,建文帝見大勢已去,不知所措,想一死了之。這時一個叫王鉞的太監向他奏道:當年太祖臨終時,曾留下了一個匣子,遺命「臨難時開啟」,這個匣子放在奉先殿中。群臣讓他趕快拿出了那個盒子,只見這是一隻紅漆匣子,四周均用鐵加固,兩把鎖也都灌了鐵。眾人急忙把盒子打碎,看到裡面放了三張度牒,分別寫著「應文、應能、應賢」三個名字,裡頭還有袈裟、鞋帽、剃刀等物及白金十錠。匣內還有用硃筆寫就的字條,上面說,你們要是不想跑就自殺,要不然的話你們就拿著度牒跑。並畫出了逃跑的路線,明確指出應文要從鬼門出去,其他人要從御溝水門走,到薄暮的時候在神樂觀會齊。顯然,度牒中「應文」所指正是建文帝朱允[插圖],因為不但年號,就連他的名字也暗合「文」字,而在群臣中正好也有叫應賢、應能的。見此,建文帝不禁仰天長嘆,說道:「天數也。」隨後,這三個人削了發,穿上袈裟、鞋帽,按匣中所示路線分兩路逃出了皇宮。等建文帝從鬼門關(也就是皇宮的北門,宮中死了人要從後門抬出,因此也就叫作了鬼門)逃出,與另外兩個人會合後,已是傍晚薄暮時分。他們一起來到神樂觀,看見一隻船停泊在岸邊等候他們,站在船上的是神樂觀的道士王升,他看到建文帝來了,說道:「皇帝萬歲,我在這裡等候你多時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原來,王升頭天晚上做了個夢,太祖託夢讓他今天預備好船隻,在這裡等候建文帝。於是一行上了船,逃出了京城,從此建文帝帶著這批人到處雲遊去了。

朱允文究竟去了哪裡到現在已經無從考證,只能從歷史給我們留下的碎片中尋求線索,但是可以確定的就是,無論是朱允文當皇帝還是後來的建文帝,歷史總是車輪滾滾的向前前進著。

每天更新精彩內容,請關註:小希說歷史(原創文章,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宣德皇帝業餘都玩些什麼?
成吉思汗一路打到歐洲,元朝所轄地域遼闊,為何明朝未能繼承?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