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清明節流行過哪些娛樂活動?可如今,掃墓成為清明唯一傳統

古代清明節流行過哪些娛樂活動?可如今,掃墓成為清明唯一傳統

清明,一個充滿歷史感的節日,一個中華民族獨有的節日。從古代發展到現代,人們度過清明節的形式也發生了許多的改變,但不變的,是人們對故去親人的思念,對祖先的追思之情。祖先,永遠是中華歷史文化的根本所在!

如今的清明節以掃墓祭祖的形式為主,但在我國歷史上,祭奠先祖只是古人清明節的活動之一。相比於祭祖的莊重感和儀式感,古人其他的清明節活動便顯得充滿了娛樂性,帶給古人「遊戲」般的快樂。當然,不同的歷史朝代,流行的娛樂活動也不盡相同!

唐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之一,文化的多元化和開放性創造了許多影響後世的習俗。清明節前後,唐朝的人們便開始了郊遊活動,只是並不像宋代和明代那樣的大範圍流行,可能只局限於富貴人家。宋代的《東京夢華錄》曾記載,在清明節上完墳之後,遊人們往往在野外擺餐,並在野外購買一些糕點、野花、小雞、玩具等回家。這種野外踏青活動被古人稱為「門外土儀」。

除了書籍記載,流傳於世的名畫《清明上河圖》描繪的便是宋代時期,普通的百姓人家在這天遠足踏青的盛況。這副名畫除了它的文物價值,也為我們了解古人清明活動的熱鬧情景提供了旁證,可見清明節在宋代民間的歡迎程度。而在唐朝,皇帝也會參與到古代清明節的娛樂活動中,這一活動被稱為「清明賜火」。

在清明節這天,皇帝會賞賜給大臣們新獲得的火種,以表示對群臣的寵幸。古代可沒有打火機,這個火種由宮中的小太監通過「鑽木取火」的方式獲得。古代的火種很有講究,四個季節里「鑽木取火」的木頭是不同的,而春天則用榆樹或柳樹來取火。

除了皇帝賞賜群臣,如果有人最先鑽木取火成功,第一個把火種獻給皇帝,便可以得到皇帝絹三匹、金碗一隻的賞賜。相比較火種,這可是直接的物質獎勵,相信有了這隻金碗,一輩子的吃喝都不愁了!

皇宮裡的活動都這麼有意思,那唐代民間的活動就更熱鬧了。盪鞦韆是古代女子們的娛樂活動,女子們在鞦韆上蕩來蕩去,充滿樂趣。就連唐玄宗在宮中看到宮女們盪鞦韆時,都讚美她們像半個仙女。可見女子盪鞦韆是個多麼美麗的場景!

唐代的男子們則喜歡在這天開始「鬥雞」,這項活動不是清明節獨有的活動,只不過是鬥雞從清明節開始,一直進行到夏末才結束。這項清明傳統在清朝時仍可以見到,但一般流行在貴族男子之間。除了具有觀賞性質的鬥雞之外,蹴鞠也就是古代版的足球,在民間也大為流行。著名唐代詩人杜甫的《清明》中「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便是對古人清明節進行這些帶有娛樂性質活動的證明。

流傳至今的清明節雖失去了這些有趣的活動,但追思祖先仍是不變傳統!

如有不同觀點,歡迎關注評論:廣聞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聞君 的精彩文章:

強者為何容不下失敗?戰無不勝的項羽雖勇猛,但劉邦更圓滑

TAG:廣聞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