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跟隨曹操之後可謂是戰鬥的一生,病卒後曹丕為之流涕

他跟隨曹操之後可謂是戰鬥的一生,病卒後曹丕為之流涕

張遼本是聶壹的後人,其家族為了避怨而改張姓。張遼少年時便已舉郡吏。東漢末年,并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其為從事,命他帶兵往赴京都。何進又遣張遼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餘人。可是當張遼募兵尚未還時,京中的何進已因剿宦失敗而死,因此張遼所領兵盡歸董卓所有。董卓死時,張遼統兵歸屬於呂布,遷任騎都尉(相當於騎兵隊長,地位略低於將軍)。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實力大增,遂準備南下消滅劉備和孫權。但由於孫、劉聯合,大敗曹軍於赤壁,使形勢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赤壁戰後的五六年間,曹操不斷在江淮地區用兵,欲從此處突破長江天塹,統一江東,但遭到了孫吳的頑強抵抗。曹操只好改變策略。為避免兩面受敵,他一面暫且放棄統一江東,派大將張遼等在合肥屯兵息軍養士;一面親率大軍西征張魯,試圖奪取漢中,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實力。不久,呂布為李傕、郭汜等擊敗,張遼跟從呂布往東奔至兗州,為曹操所敗後前往徐州。建安二年(197年),張遼任北地太守、魯相等職,時年二十八歲。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遣張遼與高順等攻破劉備,[但其後曹操破呂佈於下邳,張遼率領呂布軍餘眾歸降,被拜為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建安五年(200年),袁紹派顏良襲擊白馬,曹操命張遼與關羽同為解白馬之圍的前鋒,擊破袁軍。數有戰功,累遷裨將軍。[6]等到曹操擊敗袁紹的主力部隊後,另派張遼平定魯國諸縣。

在建安六年(201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於東海,歷經數月,糧草將近。眾人商議先引軍而還,但張遼卻向夏侯淵說:「這些天以來,每次我們巡視圍城軍情時,昌豨就兩眼盯著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發射的箭日漸稀少,這是他昌豨心懷猶豫,所以才沒有力戰。我希望能與他談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下山,不是很好嗎?」於是命人向昌豨說:「曹公有命令,讓張遼來對你傳達。」昌豨果然下山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智武勇,正在用他的仁德感化四方各派的勢力,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於是隻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並拜候其家人。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

張遼歸降曹操以後,跟從曹操轉戰南北,討袁紹,平河北,征荊州,戰孫權,屢立戰功,與曹仁、夏侯淵、張郃、徐晃被並稱為曹操的五大良將。曹操剿滅袁紹的勢力後,派遣張遼管轄魯國各縣,並跟隨夏侯淵剿滅東海的昌豨,成功勸降。後隨曹操去黎陽剿滅袁譚、袁尚聯軍,因戰功而升為中堅將軍。

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遼在夜間募集敢於迎戰的精銳將士八百人,開剝牛支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未亮時,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親手斬殺了孫權軍隊的數十人和兩名將領,並於陣中大呼自己的名號,然後突擊沖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東吳軍將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用長戟自衛。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但孫權沒有輕舉妄動,隨後孫權發現張遼所率領的士兵非常少,於是聚攏士兵將張遼包圍。

張遼在吳陣中左衝右突圍,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突出重圍。但陣中仍然有沒出突圍出來的將士,他們向張遼大喊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又殺入重圍,救出被圍困的眾人。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沒有人敢抵擋張遼,江東名將陳武也在此戰中被擊殺。張遼跟隨曹操之後可謂是戰鬥的一生,從南到北征伐不斷,張遼取得不少戰績,多是勝多敗少。張遼在其二十餘年的戎馬生涯中,攻無不克,守無不固,其為將之勇力和智略皆有可觀。張遼軍旅生涯最輝煌的巔峰是對孫權的合肥之戰。

208年,曹操於赤壁之戰大敗,派張遼、李典、樂進率七千餘人駐合肥,並派護軍薛悌送函給張遼,函署「賊至乃發」。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吳主孫權親自率兵十萬圍困合肥。此間,駐守合肥的曹軍僅七千餘人。兩軍對陣,眾寡懸殊。偏偏在這危急關頭,曹操又親自率兵西征在外,一時無法派遣軍隊來援救合肥。遇此嚴峻形勢,對於駐守合肥的曹軍來說,實在是凶多吉少。守將樂進、李典相覷無奈,猛將張遼見此拍案而起曰:「曹公今遠征在外,若坐等曹公派援軍來救,即便援軍來到,那時吾等也早被吳軍擊敗。現在唯一的上策,是在吳軍尚立足未穩之時,主動出擊,挫其銳氣,方能安定眾心,鼓舞士氣,得以守住城池。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

李典與張遼素有隔閡,然在此危急關頭,聞張遼之言,便慷慨陳詞曰:「此國家大事,既然將軍主意已定,奮不顧身,吾等能以小私而捨棄大義乎?」於是,張遼夜募敢從之士八百人,於破曉時突殺吳陣,直戰至日中乃休戰,使吳軍遭受重創。此戰中,「(張)遼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孫權猝不及防,10萬大軍被逼迫退守到一片高地。後來見張遼兵少,「乃聚圍遼數重」。張遼軍左衝右突,勇不可當,一度與數十人殺出重圍,後見自己的大部人馬還在圍中,又折返回陣,救出自己的部下。孫權的軍隊「皆披靡,無敢當者」。一場大戰從清晨殺到中午,「吳人奪氣」,孫權只好撤退。

張遼跟隨曹操之後可謂是戰鬥的一生,從南到北征伐不斷,張遼取得不少戰績,多是勝多敗少。不久曹操去世,曹丕稱帝。改遷張遼為前將軍,分封其兄張汛及一子列侯。同年,曹丕稱帝,再封張遼為晉陽侯,增邑千戶,共計二千六百戶。張遼的功績是受到曹氏父子肯定的,自然給予他的待遇就不會低。當時的人們常誇讚張遼、樂進等五位將軍「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公元222年,張遼病卒,享年54歲,一代名將就此隕落,曹丕為之流涕,謚張遼剛侯,爵位由其子張虎嗣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劉備、曹操、孫權,你會選誰做老闆?
揭秘:關羽既然不願把女兒嫁給孫權之子,那麼最後嫁給了誰?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