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產品的這一年

做產品的這一年

和我一起做更好的自己

我曾寫到,去年這個時候內心十分焦慮和不安,一方面是未完成的小論文,另一方面是沒有明確的職業方向,徘徊在開發、測試和產品三種崗位之間。

我深深地知道,這是由於人的夢想和當前能力不匹配所致,想要的太多,而擁有的太少。

作為典型的獅子座女生,我不允許自己過久的停留在糾結和不確定當中,只有具體的行動才是對我當前狀態最好的救贖。

四月底花了一個星期寫簡歷和反覆修改,把自己從開發包裝成產品。五月初開始面試,我始終覺得是運氣,讓我一次通過永輝的面試,這對於當時完全是產品小白的我,已經是一個不錯的平台。至此,我的職業方向才真正確定下來,從複試到那時,我用了兩年時間,才知道到底要做什麼,什麼崗位既適合又熱愛。而我,對於這好不容易找到的方向,一直心懷感激而又忐忑,我想努力把它做好。

在永輝,我負責了一個從0到1的項目,對產品的生命周期有了一個清晰的了解,從需求調研和需求收集,到產品設計和PRD撰寫,最後到項目跟進和項目管理,每一個環節真真正正都參與其中,讓我從產品小白踏進了產品角色當中。

同時,我的經理是一位很有耐心工作又極其負責的「工作狂人」。在他的指點下,我才知道,職場上的說話溝通不同於我們的日常交流,Office並不只是用word編輯文檔,Vlookup函數是excel表格的入門基礎,周報是一個星期的復盤與總結,應該認真對待......

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熟悉產品的整個研發流程。

親自走過的路總比看別人走的路來的更加真實。熟悉產品研發的整個流程是我這個階段最大的收穫,項目的每一個環節,經理都放手讓我自己去摸索最後彙報,不足之處給出建議,讓我快速成長。如:獨立向業務展開調研,以版本迭代的形式開需求評審會議。

我一直覺得,對任何知識的學習,系統化很重要。對一件事情系統化的認知就可以明確目標知道怎樣實現,就可以完善系統的細節,形成自己的方法論,就可以有宏觀的架構思維,知道哪個時間做哪件事,從而高效地實現。

熟悉產品的整個研發流程,是做產品的第一步,想做產品還沒開始的朋友最喜歡問,產品要做哪些工作。產品的日常其實是滲透到整個流程的各個環節之中。

△產品研發流程和必備素質

2.端正的工作態度和合理地安排工作時間。

在遇到經理之前,我從來不知道一個人工作可以從早上上班的那一刻起一直到晚上下班,中途不瀏覽娛樂網頁,不刷朋友圈和微博,直到我慢慢也習慣了這種節奏,因為產品太忙,沒有時間做工作之外的事情。

經理採用電子日曆辦公,來安排一天的工作時間(excel表格製成五個工作日,分成上午和下午,每個時間段安排做一件事情,如10:00-11:00開周會,當天沒有完成的用紅色字體標註出來)。我不太喜歡這種形式,每個時間段都被安排死,讓人有踹不過氣的感覺,於是擴大了範圍,只分上午和下午,用印象筆記,在每天早上正式工作前將to do list寫好,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現階段的每天工作安排

3.開始學會看書。

永輝注重團隊溝通和員工成長,定期購買口碑不錯的書籍讓大家閱讀,如之前看的《騰訊方法》。同時,經理也會拿一些入門書籍讓我閱讀,如蘇傑的《人人都是產品經理》、《Don"t make me think》,所以十幾年來,只看學校課本的我,開始學看其他書並寫讀後感。

以下七本是書單里經常推薦的,我說要看完卻總是沒看,汗顏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蘇傑著

《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產品》Marty Cagan著

《用戶體驗要素:以用戶為中心的產品設計》Jesse James Carrent著

《寫給大家看的設計書》Robin Williams著

《結網》王堅著

《浪潮之巔》吳軍著

《影響力》Robert B.Cialdini著

△《騰訊方法》讀後感

第一份實習經歷幫助我從產品小白踏進產品助理隊列中,但由於當時負責的項目是公司內部系統,給公司業務人員使用。內部B端產品最大的特點是不需要考慮太多用戶體驗,業務邏輯複雜,需要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換句話說就是將線下業務抽象成產品,使之線上化以提高效率。

我所在的部門,整個產品研發中心支持永輝的新零售業務,每天新開一家線下門店「永輝生活」和孵化的新業態「超級物種」,乃是和阿里的盒馬鮮生做競爭。我一直想做電商核心,比如商品和訂單,或者是一些更接近用戶體驗的工作,比如促銷。我想了解UV、PV、DAU、ARPU、GMV等這些專業辭彙,當時手上的項目已經不太符合我的需求,於是開始尋求改變。

△白板用於頭腦風暴

之後,我有幸進入美團點評-酒旅事業群-境外度假事業部,不僅做了旅遊,還離我想了解的商品、訂單以及C端用戶更進一步。也終於知道APP上的內容是如何在展示,商品是如何在進行售賣,O2O平台商家入駐和BD的職責。

至此我對CRM(銷售和商家合作)-上單(上單模板和品控規則)-編審(免審規則和多角色審核)-結算(賬單與付款)這一業務線有了初步了解。

這一階段,我做的工作雜而瑣碎,不再以項目為基礎,而是具體的一個個小需求,總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熟悉電商核心:商品和訂單

自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放言「未來沒有電商,只有新零售」開始,新零售的概念越來越火。但我覺得,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新零售,供應鏈都是決定成敗的核心要素,供應鏈的載體,其實就是電商後台系統。

電商後台系統兩大核心:商品和訂單,包括品類類目、商品屬性、SKU和SPU、上單模板,編審流程、訂單狀態等。如果含物流,則有採購、倉儲管理等環節。

△自己畫的訂單狀態圖

2.貼近用戶,更加懂得「以用戶為中心」的含義。

用戶生命周期,即下圖的AARRR模型,重點是獲取、激活和留存。註冊信息儘可能簡潔,流程足夠簡單是提升用戶轉化的重要保障。

△AARRR模型

電商平台上,用戶為了實現購買目的,會執行「選購商品-添加購物車-購物車結算-核對訂單-提交訂單-支付方式」這一操作,其中每一步都有用戶流失,如何減少用戶流失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當初只是增加訂單提交頁的「姓名」拼音這個欄位,都斟酌好久,參考了攜程、飛豬等競品,訂單提交頁的空間資源太寶貴,每新增或修改一個欄位都需要考慮用戶體驗。

△增加欄位的兩種方式

3.分析數據,從數據中挖掘需求。

每周關注數據指標,分析數據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從數據看用戶習慣,挖掘需求,對比需求上線前後的數據變化情況。

△門票商品數據情況

總的來說,這兩段經歷起到了很好的銜接作用,從整體到局部。在我是小白時,完整的項目讓我對產品工作流程有清晰的認識;在我半隻腳踏入產品領域時,優化型需求和數據分析讓我更了解用戶。

產品是一個看似硬實力要求低,但軟實力要求高的崗位。平時會通過產品基礎知識理論體系+產品項目+互聯網資訊三方面來提高自己

互聯網時代,可以從各種渠道獲取產品相關的知識,比如書籍,知乎問答,但這都是從碎片化的時間獲取的一些諮詢或視角,如果不體系化,將全部散在腦海中。

首先搭建了一個產品知識體系框架,日常通過書籍或文章補充相關知識點;對於產品項目,實踐出真知,理論必須要結合實際,儘可能在工作過程中去領悟和總結;對於互聯網資訊主要是瀏覽「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公眾號。

△產品知識體系架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小仙女 的精彩文章:

TAG:涵小仙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