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正面管教究竟是個啥?

正面管教究竟是個啥?

寫在前面:

1月份,我用1個月的時間自我研讀了《正面管教》,也結合兩個孩子的養育情況,寫了幾篇小心得。讀完,我就把這本書自動歸類為可以長期鞏固複習的書籍。時隔兩個月,歷經跨年,一個人操持家務、帶兩個孩子,忙忙碌碌中暫停了對正面管教的學習和實踐。最近去參加了朋友推薦的《正面管教》讀書沙龍,果然如她說的那般,老師的講解非常接地氣,讓我對正面管教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新的台階。這次沙龍有十次課,我將結合老師的思路和自己的理解、吸收,對課程做相關的總結,以此感激老師的引領,並把正面管教的工具推薦給我身邊的朋友。

正面管教是以個體心理學創始人阿德勒思想為基礎的,源於美國,1981年出版第一版《正面管教》。對於未曾接觸正面管教的人來說,「管教」一詞常被誤用。很多人把「管教」和「控制」、「懲罰」畫等號,或者至少相信懲罰是有助於達到管教目的的一種方法。其實,「管教」一詞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或「受尊敬的領導人」。運用正面管教工具,是為了讓孩子成為真理和原則的追隨者。

而在我們中國,管教之說更是源遠流長。《中庸》有云:「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說的是:上天所給予人的氣質叫做性,依照本性去做事叫做道,修道的方法就是要教化。中國傳統文化的教化和美國的正面管教有相似的內涵,可謂是異曲同工。今天我們說正面管教,實際上就是在踐行中國的傳統文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正面管教如同當今流行的諸多工具一樣,有人收效顯著,有人三分鐘熱度,有人摸不著頭腦,這與工具本身的優劣沒有直接關係,至多是略有影響,而強相關的是使用工具的人。為此,老師提出「為什麼如今的孩子沒有以前的孩子好養?」有人說社會規範不一樣,過去家庭成員、社會關係之間有相對穩固的從屬關係,如今關係紊亂。有人說經濟發展導致人員的需求不一樣。

細細想來,如今的孩子和三十多年前我們還只是個孩子的時候,父母的期望和要求相差甚遠,甚至不能用一個量級來形容,才是孩子難於管教的真正原因。

想當年,物質生活匱乏,一個家庭至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吃飯時個個像豬圈裡的豬仔一樣,互不相讓。而無需父母督促,甚至追著喂。

想當年,孩子沒有任何娛樂文化生活,放學後孩子們玩泥巴、踢鍵子、跳繩,追逐打鬧,結實茁壯,很少出現孩子間的肉體傷害需要父母出面協調。現如今,父母一邊花錢買手機、IPAD讓孩子更宅,一邊花大量金錢讓孩子上課,只是為了增強體能。

想當年,孩子沒有那麼多課外補習班,更多的是幫忙父母做家務,甚至干農活,現如今孩子本應用來休息的時間被各種興趣班、補習班所填充,更不用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了。

……

三十多年前,父母對孩子是「有底線,少期待」的養育,只要確保孩子生存、安全,其他就看你的造化了。三十多年後,父母對孩子是「無底線,高期待」的養育,不是確立一個高不可攀的目標,就是實現了一個目標,再確定一個更高的目標,永遠攀比別人家的孩子。

如此種種,孩子成為一個單純的學習機器,缺失了學習以外的其他活動以及技能的培養,家長包攬了本該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幫孩子解決遇到因難時的一切問題,對孩子過度保護,讓孩子很少有機會去培養自己的價值感和上進心。久而久之,孩子便喪失了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所必需具備的「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因此,如今的家長便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怪圈,為孩子承擔得越來越多,身心越來越疲憊,情緒越來越不好控制,孩子越來越低能,為孩子承擔更多……如此循環,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家庭關係越來越糟糕。

而正面管教作為一項工具,它將我們提供了若干方法和具體步驟,教會我們首先改善自己,其次改變對孩子的養育方式,提高孩子的各項感知力和技能,從而改善親子關係,夫妻關係和家庭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PD家長 的精彩文章:

TAG:深圳PD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