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奶、蜜、鹽

家庭教育的第一定律:奶、蜜、鹽

01

我很願意學習。我覺得學習就是一種手藝,我學得越多,我手藝越豐富,我就感覺快樂。這種能力就會給我帶來快樂,這種手藝就會給我帶來快樂。我們應該把這種信念帶給孩子。

所有人都一樣,我們遇到挫折的時候,都會產生懷疑,喪失信心。我們為什麼那麼容易沮喪呢?因為我們「無知」。

人的成長是很漫長的過程,有的人10歲的時候就表現出天份來,有的人30歲還沒有展露出什麼天份。但我們不能說後者就弱於前者。

02

我們剛剛在校園散步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蹲著,瞧瞧跟在校長身後。他在幹什麼啊?他在看校長的手機。為什麼孩子會這樣呢?因為孩子在侯校長身上能感受到校長的善意,和藹和親密。

我從來沒有否定一個孩子善於學習、能考出好成績的價值,但是,這不是唯一的價值,它只是所有價值中的一種。

開放的社會跟原來封閉的社會,價值是不一樣的。越是封閉的社會,人的能力越少,人的能力也不需要那麼多。但開放的社會裡面就不一樣,開放的社會更需要合作與分享的能力。

長命百歲,身強力壯,身體很健康,熱愛生命,有強烈的幸福感,這對人的生命來講,是多麼重要啊!

03

我們不是教知識的人,我們是教人的人。教師是,父母也是。

我們能夠教給孩子的東西很有限,最需要教給孩子的,是對生命最深厚的情感。以後你的孩子都要上大學、去別的地方工作的,都要離開你們的,他們帶著怎樣的生命信念出發,非常重要。

無論如何,要把爭取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放在第一位。要跟孩子交流,跟孩子交談。還要學會用孩子喜歡的方式跟孩子交談。

04

連狗狗都不能多批評啊!你看,狗狗批評過了之後,它的精神狀態就變得不好了。

社會越進步,人的心越柔軟,越容不得堅硬的東西。

打不得,罵不得,並不是說我們沒有辦法教孩子了。而是我們需要換一種方式。我要推薦一本書,名字就叫《正面管教》,即便你不讀這本書,按這個書名去做,也會好一些,會想著多欣賞,多鼓勵孩子。

打罵不是沒有效果,打罵是有陰影的。打罵過了之後,會形成某一種心理的裂痕,這種裂痕是沒有辦法癒合的。

05

人什麼時候出生,出生在什麼家庭,什麼國家,都會影響到我們的一生。前幾天我跟朋友聊天,我高考之所以有些學科考不好,不是我學得不好,而是題目都看不懂。所以,有時候你生在什麼樣的時代,生在什麼地域,會產生某種命運的限制。

孩子身上很多東西,不是你想改變就能改變,不是說你現在去改變就能改變,有些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改變,有些則是完全無法改變。像我的普通話,是大學畢業之後許多年才到達這種水平的。

今天這個時代,所有人都需要跟人分享,都需要跟人交流,每時每刻都需要跟人交流,所以,與人交流的素養,與人合作的素養,是更為重要的。

今天我們還應該更樂觀一點看待孩子的素養,不管什麼優勢,都可能是天大的優勢。

06

專註力是創造力的基礎。

好的學校就是能夠讓孩子發揮各種才能的熔爐。

有一句話叫做心靈手巧,其實需要倒過來講,手靈巧了,大腦才能更靈光。

四肢發達,頭腦複雜,頭腦複雜的意思就是處理信息能力更強,更靈活。

07

在阿德勒看來,智力是最難改變的。身體能力也是很難改變的。人的性格其實是更容易改變的。尤其在一個開放的社會,人的性格也更需要改變。

培養能夠在不同的制度文化里與陌生人交流的能力。所以,唐人街的存在可能是有問題的……

08

陪伴是親子關係中的第一個關鍵詞,陪伴孩子成長,生活在孩子身邊,生活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就能看到你的場域中,非常重要。

父母的幫助是最為本性,最為親密,最為重要的幫助。尤其母親與孩子的關係,是最為神秘,最為天然的關係,是誰都不能替代的。

在孩子9歲之前,母親的在場非常重要。9歲之後,父親應該更多地出現在孩子的生命成長中,這樣有助於孩子的社會化發展。

一個家庭至少要生兩個以上的孩子,才能更有助於孩子的成長。人是需要有群體的,需要有夥伴的,需要有兄弟姐妹的,人際的教育,也是人受教育的形式之一。在獨生子女環境底下,兄弟姐妹之間自然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09

不要只想到「教育」,在「教育」之前要做的事情更為重要:孕育、哺育、陪育。

季羨林,愛貓愛狗,愛自然萬物,可為什麼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我們生活中很多奇奇怪怪性格的人,很多秘密都藏在他的童年經歷之中。

有些父母可能會說,我沒有什麼文化,怎麼教育孩子呢?我就會對他說,先不要想到教育,自然的陪伴就會產生自然的推動力。我在《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中寫到:下班的路是回家的路,夜晚的時間是陪伴家人的時間。

10

我們陪伴孩子的過程,也是人生最珍貴的記憶。等孩子長大之後,那樣的經歷再也無法復現。

我們對孩子知識的教育,很快就會結束的,無論你的學歷多高。知識的教育,核心還是交給學校。但是,情感的教育,價值觀的教育,會一直對孩子產生影響。

情感的教育,你對孩子越親密,孩子對你越親密,這種情感的回報率是最高的。這樣就不至於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父母就完全不知道怎麼跟孩子交流了。

11

我認為,今天讓孩子保持自己的特性,保持自己的優勢,就更容易獲得快樂。一個孩子,做自己,就更容易獲得快樂。

總的說,絕大多數樹木都是慢慢的快,前面都長得很慢,人的成長也是如此。我們今天的教育太看重小學的成績,有時候為了提高成績,我們投入太多了。比如,侵佔睡眠的時間,侵佔遊戲的時間,結果導致後期的學習動力不足。這種現象叫「學業枯竭現象」。

不同的家庭培養不同的孩子,所有的家庭可以培養更好的孩子。你的孩子一定跟家庭文化有很大的關係,他會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另外一個意思,只要你用心陪伴孩子,孩子一定會長得更健康。這應該成為我們家庭的基本信念。

張文質

教育學者

家庭教育研究專家

生命化教育發起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視野教師悅讀匯 的精彩文章:

沒想到,作文可以這麼玩!

TAG:大視野教師悅讀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