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豐崗有座百年「博物館」,解放前的藤書包、大風櫃都藏在這!

豐崗有座百年「博物館」,解放前的藤書包、大風櫃都藏在這!

一個個鱗次櫛比擺放的牌位、一整面莊嚴凝重記載著祭祖文的牆;每逢清明,一位位宗族成員紛至沓來,焚起清香,祭奠逝去的先祖……

在里水鎮豐崗村,重建於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馮氏宗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檐壁上精美絕倫的木雕、玲瓏活潑的石獅,檐匾上栩栩如生的雕刻,都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

豐崗馮氏宗祠

典型祠堂文化的代表作:木柱灰雕工藝精湛

沿著里水鎮豐崗村牌坊直入盛平大道約兩三百米處,就是馮氏宗祠,門口還刻著「豐崗博物館」字樣。豐崗村老人馮邦指著屋檐下的牌匾上「馮氏宗祠」四個大字,說:「這裡就是馮氏宗祠了,歷經兩次重修,舊時期建築風格均有保留,極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時期的典型藝術特點。」

整個建築宏偉壯觀、氣勢非凡。很多細節上依然讓人驚艷,精美之處讓人讚歎。硬山頂,鑊耳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盡顯宗祠的大氣。大門兩邊有石砌包台,門額兩側梁枋雕有人物、花鳥飾紋,祠堂木雕工藝極其精湛雅緻,祠堂門前的石雕、灰雕讓人嘆為觀止。

沒有蟲蛀的柱子和精美的雕刻

邦叔介紹到:「上面的梁枋還是用回原來的,沒有蟲蛀的柱子和精美的雕刻,得益於工匠高超的技藝。」

精湛的雕刻技藝讓人嘆為觀止

走進馮氏宗祠,有前廳、天井、偏廳、正廳、後花園共四進,右側有分祭品和辦酒席的大廚房。祠堂內各處連接相通,配以明清的酸枝傢具,落落大方,古樸得休。天井花草幽香,偏廳牆上灰畫獨特,門楣、檐牆、瓦頂、青雲巷門口等都運用了灰雕、木雕、石雕、磚雕、彩畫等精湛的雕刻技術,題材包括嶺南風光、嶺南佳果、名川大山、亭台樓閣個、聖賢豪傑、仙翁神女、鳥獸蟲魚,不勝枚舉。博採地方風物,構圖嚴謹,精雕細刻,用料考究,宏偉瑰麗,實為民間藝術的精品。祠堂內處處建築都蘊含著眾多的民間工藝,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是典型的祠堂文化的代表作。

祠堂內各處連接相通,配以明清的酸枝傢具,落落大方,古樸得休

據介紹,豐崗村的馮氏宗祠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廣州「陳家祠」同期建造,同為佛山名匠設計建造,在嶺南古典建築藝術上有異曲同工之妙,為珠江三角洲現存中最有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的祠堂之一!

兩度重修:鄉人精神寄託地

據豐崗仕達公十九裔孫馮海鷹《重修馮氏宗祠碑記》記載,相傳豐崗馮氏宗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距今約四百年,祠堂舊址在現祠堂廣場中,堂號「敦睦」,為豐崗馮氏宗族祠堂。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由馮氏第十七世祖馮常道(琚發)等籌辦擴大重建。祠堂坐東向西偏南,面寬五間二十一米,前後三進三十米,佔地約一千五百五十平方米,建築面積約五百五十平方米。主要建築有門廳,拜亭、祖殿、左右廡廊、南廳等共九座廳堂、三個庭院,一個祠堂前大廣場。大門楣石刻「馮氏宗祠」四字,是由十六世祖馮繼晃(清授奉政大夫同知銜),恭請廣西平樂府譚國恩(進士)所書。

馮氏宗祠內的拜亭

為保護歷史文物,十九傳孫馮焰偉於一九九八年底領銜籌款重修馮氏宗祠。眾鄉親父老、海內外宗親聞訊慷慨解囊、踴躍捐資,出謀劃策。重修工程於一九九年元月吉日順利開工。

馮氏宗祠內的水井

為保護其藝術價值和文物價值,鄉親們先聘請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名師設計,後聘請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名匠精雕細鏤,以真材實料真功夫為原則,實施整項重修工程。經全體重修工程執委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幾經艱辛,歷時三年,馮氏宗祠重修工程遂於二零零二年元月順利完工。

「對於每一個外出的馮家宗親來說,無論我們身在何方,馮氏宗祠,永遠是忘不掉的那一縷鄉愁。」邦叔說,馮氏宗祠,在以前曾做過大部隊根據地、信用社、醫療室和私塾,但不變的是它依然是維繫著馮氏宗族的祠堂。

傳承文化:光耀先哲的精神

重修後的豐崗馮氏宗祠重現昔日的亮麗風采,成為豐崗村華美的景觀。祭先祖,修碑記,編史話,集詩畫,展文物,頌功德,陳列詩書畫墨寶,開展傳統文化活動,向村民開放,讓先哲的精神得以光耀,以促進民風、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造福鄉梓。

名人墨寶掛滿祠堂客廳的牆壁

為了充實祠堂的文化內涵,在祠堂重修後,已由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的總經理李興浩把它辦成「豐崗博物館」,館內存放著解放前後農村裡普遍使用的各種農具和生活用品。所有物品由全村村民自發搜集,並由豐崗村民小組統一負責管理。解放前的藤飯籃、藤書包、大風櫃、水車、木禾桶、防雨防晒的葵背衣等60多種物品,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項內容。

祠堂內各處連接相通,配以明清的酸枝傢具,落落大方,古樸得休

在馮氏宗祠里參觀,很容易感受祠堂里的厚重歷史和現代的文化氣息。大堂的拜祭社亭和祠正中的大廳雕樑畫棟,掛滿了金匾華聯,琳琅滿目。在祠堂一側還雕刻著一副對聯:雲水沏茶天上味,甘泉宜酒地下香。旁邊還有一副「清風」灰雕畫作,據邦叔介紹,這是保留了重修前的作品,其精美圖案依然清晰可見。

邦叔指著「馮法師廟」的石刻門匾,講起馮法師的故事

走到祠堂後院里,有兩塊清代光緒年間篆刻的石碑,上面刻有「豐樂亭碑記」,「建鳳歧書院文記」,還有一塊「馮法師廟」的石刻門匾,現在原廟已毀,但門匾依然完好地保存於馮氏宗祠內。還有幾隻重修時拆下來的石雕獅子放置在馮氏宗祠天井內,邦叔用手摸了摸石獅子,說:「豐崗村馮氏宗祠,不僅有著他們兒時的記憶,還有他們對家族發展的寄望。」

邦叔看馮氏宗祠重光慶典祭祖文,回憶舊時祠堂

每天下午馮氏宗祠開門時,邦叔總要進來坐會兒看看報紙,他說:「祠堂做私塾那兩年我剛好在這裡讀過書,對馮氏宗祠有著深厚的感情,現在這裡成了我休閑的地方。」邦叔還希望祠堂文化可以再濃厚些,讓更多馮氏宗親了解自己的家族史,光耀先哲的精神。

來源:里水公信

編輯:佛山新聞網 林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夢裡水鄉 的精彩文章:

TAG:夢裡水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