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物聯網系列研究之三:當機器遇上「智慧」,工業互聯網崛起

物聯網系列研究之三:當機器遇上「智慧」,工業互聯網崛起

歡迎關注光大通信田明華團隊公眾號 ↑ ↑ ↑

【特別提醒】本訂閱號中所涉及的證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證券通信研究團隊編寫,僅面向專業機構投資者,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非專業投資者請勿訂閱本公眾號,請勿依照本訂閱號中的信息自行進行投資操作。非專業投資者對證券研究信息的使用需要在專業的投資顧問的指導下進行,若因不當使用相關信息而造成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需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點評

◆全球工業迎來重構契機,工業互聯網崛起

隨著工業社會發展從規模化向自動化,再向智能化的方向逐步演進,全球工業發展迎來轉型升級的契機。工業互聯網基於全面互聯而形成的數據驅動的智能技術,能夠將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充分應用於工業領域,最終實現對全球工業的重構。工業互聯網對未來全球經濟影響巨大,一方面能顯著提升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通過實現整個工業社會鏈條中各環節的高度融合進而有效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有望成為繼消費者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產業趨勢強勢崛起。

◆三大因素驅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邁入快車道

我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面臨著三大機遇:1、高端製造能力不足、創新和製造能力不強以及人口紅利下降等因素給我國製造業帶來巨大挑戰,產業升級壓力促進工業互聯網需求日益強烈;2、我國ICT產業經歷多年發展,在物聯網、5G和雲計算等領域的基礎設施正逐步成熟,奠定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基礎;3、進入2018年,國家政策層面推動力度明顯加強,工信部啟動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並成立工業互聯網專項領導小組推進落地,彰顯政府大力布局決心,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正式邁入快車道。

◆工業互聯網分三層體系,看好網路和平台的投資機遇

工業互聯網分為「網路」、「平台」和「安全」三個體系,我們重點看好網路和平台體系的投資機遇。1)網路層面,工業乙太網技術具有兼容工業現場和傳統乙太網的屬性,軟硬體資源豐富,易於與Internet連接,可實現辦公自動化網路與工業控制網路的「e站到底」。另外,以5G和NB-IoT為代表的工業無線技術方案在覆蓋能力和信號強度等方面優勢凸顯,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工業場景中;2)平台層面,工業設備聯網數快速增長導致工業數據量激增,對海量數據的分析、預測、決策和控制等智能應用以及企業加速上雲將構築雲服務企業核心競爭實力。

◆投資建議:圍繞工業互聯網細分領域的發展前景,我們推薦東土科技(國內工業乙太網設備和解決方案龍頭)、中興通訊(5G龍頭)、光環新網(A股雲服務龍頭)、日海通訊(物聯網雲平台廠商)、宜通世紀(AEP平台聚焦工業互聯網)、高新興(物聯網模組+智慧城市)。

◆風險提:工業互聯網技術發展低於預期,工業企業轉型升級低於預期

目錄

1、全球工業迎來重構契機,工業互聯網崛起

1.1、工業互聯網是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有機結合

工業互聯網概念由通用電器公司(GE)總裁Jeffrey R. Immelt在2011年首次提出。隨後GE、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美國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工業互聯網聯盟(IIC),推廣工業互聯網概念。2013年6月,GE第一次將工業互聯網概念推向中國。

關於工業互聯網的概念,各界有相近而不相同的解讀。GE總裁Jeffrey R. Immelt將工業互聯網定義為一個開放的、全球化的網路,將人、數據和機器連接起來,並認為它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測技術及互聯網的高度融合。工業互聯網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並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體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提高生產率,讓世界更快捷、更安全、更清潔、更經濟。

我們認為,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可以從構成要素、核心技術和產業應用三個角度來闡述。從構成要素來看,機器、數據和人共同構成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從核心技術角度看,工業互聯網實現數據價值的技術集成,完成從原始數據中提取有價值決策信息的,實現數據的使用價值。從產業應用角度看,工業互聯網構建了一個龐大的網路製造生態系統,為企業提供了全面的感知、移動的應用、雲端的資源和大數據分析,實現各類製造要素和資源的信息交互和數據集成,釋放數據價值。

從工業視角來看,工業互聯網主要表現為從生產系統到商業系統的智能化。生產系統自身通過採集信息技術,實現設備之間、設備與系統、企業上下游之間的智能交互,並帶來商業活動的優化。從互聯網視角來看,工業互聯網表現為從營銷、服務、設計等環節的商業系統變革引起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

一般來說,工業互聯網是信息技術在工業場景的應用和延伸,主要包括數據採集、數據處理和決策三個方面。(1)數據採集與傳輸:通過前端感測器實現採集、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實現數據的高效、穩定傳輸;(2)數據分析:利用雲計算平台,實現設備連接管理和數據處理;(3)決策&反饋:基於大數據分析,對工業場景做出決策,實現從數據「採集-加工-反饋」的閉環。

總體來看,工業互聯網是由機器、設備組、設施和系統網路組成的龐大的物理世界,能夠在更深層面與連接能力、大數據、數字分析相結合,其本質是將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充分應用於工業領域,最終實現對全球工業的重構。

1.2、工業互聯網有望極大提升經濟和社會效益

工業互聯網對未來全球經濟影響巨大,不僅局限於工業領域,還將延伸至交通運輸、醫療、商業和政府等服務領域。從經濟效益來看,工業互聯網能顯著提升勞動生產率的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擴大經濟規模與優化生產結構。 根據GE在2011年的測算,如果工業互聯網使美國生產率每年提高1%~1.5%,則未來20年美國人均收入將提高25%~40%。

從社會效益來看,工業互聯網實現整個工業社會鏈條中各環節高度融合,實現以市場為導向,避免各自為戰、重複浪費,有效促進資源的合理配置。據GE統計:2011年全球共生產超過130億噸能源(1Btoe為十億噸油當量),工業互聯網和其它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可降低能耗15%~20%,社會效益顯著。

隨著頂層設計逐步完善和政府、科研機構以及產業的共同合力,工業互聯網市場成長空間逐步打開。工業互聯網將實現工業製造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促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充分釋放互聯網帶來的紅利,未來有望開闢繼消費者互聯網後的下一個巨大市場。埃森哲和GE聯合發布報告預計202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達5000億美元,2030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將有望達15萬億美元。

1.3、智能轉型升級在即,工業互聯網將重構全球工業

人類社會從農業社會進入到信息化社會已經歷三次重要的科技變革,每次變革都帶來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極大提升。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促使世界由「蒸汽時代」進入「電氣時代」,並推動石油、化工等一系列產業的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發展的驅動下,工業實現自動化生產,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

工業社會的發展是從規模化向自動化,再向智能化的方向的轉變。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大規模自動化生產已經成為各工業強國主要的生產方式。隨著製造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產能日益過剩,企業之間的競爭由原來的產品增量轉移到價值增量。價值增量不僅通過提升傳統經濟學概念上的效率和成本獲得,而更多通過產品定製和服務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來實現。工業與信息化融合、智能製造轉型升級成為企業發展的「主基調」。

工業1.0和2.0時代,生產方式的變革主要發生在工業實體領域,以機器代替手工,以新設備代替舊設備,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工業3.0時代,信息技術讓生產方式的變革重點轉移至工業控制領域。工業自動化減少人力的使用,讓工業製造流程達到效率面的要求,但自動化的核心是單純的控制,不包括智能分析,自主決策,不具備隨時應對市場要求,彈性調整產能、促進空間有效利用和有效降低生產成本等能力。這些局限性使它難以成為「工業4.0」時代的主角。

工業智能化是工業自動化、信息化和互聯網深度融合的產物。工業4.0時代的智能化工廠的系統將具有自主能力,可採集與理解外界及自身資訊,並可分析判斷及規劃自身行為。整體可視技術的實踐,結合訊號處理、推理預測、模擬及多媒體技術,將展示現實生活中的設計與製造。互聯網技術得發展和在工業上的應用推動工業製造實現網聯化,並為智能製造奠定堅實基礎,開啟智能製造新篇章。

總體來看,工業互聯網融合工業製造與人工智慧、信息化等技術,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自動化技術、感測技術、控制技術、數字製造技術結合,實現工廠和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和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實時管理和優化的新型製造系統。在企業向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中,工業互聯網將逐步重構全球工業體系。

2、三大因素驅動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邁入快車道

2.1、產業升級需求促進工業互聯網落地

中國製造業發展迅速,2010年製造業產值在全球佔比超過美國,成為製造業第一大國。儘管體量巨大,但中國製造的綜合實力與發達國家仍有較大差距,目前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國製造業長期發展。

高端製造能力不足、創新能力和製造能力不強、發達國家製造業迴流、東南亞等國家低端製造業產能轉移和國內人口紅利下降給中國製造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2014年,中國大陸地區高端技術密集型製造業出口額僅佔42%,低於美國、德國、日本和英國的58%、53%、55%和58%。長期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必將導致人力成本的提升,削弱國內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優勢,加速製造業向印度、泰國、越南等國低人力成本國家轉移。

中國的製造業整體處在利潤空間較小、附加值較低的環節,由低端向高端升級是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在產業升級的需求下,工業互聯網有望廣泛應用於工業製造領域,從而促進生產效率提升、化解產能過剩、緩解資源、能源和環境的嚴峻形勢,助力中國工業向高端製造轉型升級。

美、德、法、日等製造強國為鞏固全球高端製造既有霸主地位,進一步形成智能時代新的壓倒性優勢,紛紛依託強大的技術和市場能力,加速工業互聯網布局。中國的製造業關鍵技術和設備發展相對滯後,利用工業互聯網加速製造業轉型升級才能更好地在智能製造時代打造全球競爭實力。在產業升級+國際競爭雙重壓力驅動下,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有望開啟新的篇章。

2.2、ICT產業趨於成熟奠定工業互聯網發展基礎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基於工業和信息技術的長期積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工業與互聯網結合提供前提,工業乙太網、4G傳輸、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環節日趨成熟,成本大幅下降。工業互聯網標準制定和系統安全體系創建是各大技術陣營競爭的焦點,統一標準極大促進工業互聯網的推廣和應用。

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經過多年發展,逐步實現從「追趕」、「並行」到「引領」,誕生出以華為、中興等為代表的全球通信設備巨頭,並形成以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區IT產業集群,規模化優勢凸顯。據中投顧問預計,中國信息技術產業銷售收入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8.35%,2021年收入將達到25.4萬億元。

中國信息技術產業崛起為中國企業實現自主創新和工業互聯網變革提供沃土。隨著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將基於ICT技術的積累和工業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打造全球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助力國內企業實現智能製造的轉型升級。

2.2.1、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加速工業互聯網落地和推廣

物聯網是指通過RFID、紅外感應器、GPS、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物聯網具備規模性和實時性量大特徵。

物聯網產品擁有3大核心元素:物理組件、智能組件和連接組件。智能組件增強了物理組件的功能和價值,而連接組件增強了智能組件的功能和價值,並使一些智能組件存在於物理組件本身之外。這三者構成價值提升的良性循環。

工業互聯網是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深化應用。物聯網不僅是將工業網路擴展到設備級架構,還包括將安全、運動、機器對機器智能、自動維護資源和企業連接性融入到目前難以企及的製造智能。從資源管理到智能機器設備再到預見性維護,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推動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進程。

隨著物聯網在不同領域應用推廣,物聯網技術和標準在經歷多次融合和更替後逐步完成發布和凍結,推動與物聯網相關的產業鏈快速發展。2014年5月,華為與Vodafone提出NB M2M技術。此後,高通分別提出NB OFDM標準提出的NB-CIoT及NB-LTE等相關技術,加速物聯網標準推動進程。2016年6月,3GPP RAN全會第72次會議上,NB-IoT核心協議完成凍結,開啟低功耗窄帶物聯網新時代。

2017年,工信部正式發布《關於全面推進移動物聯網(NB-IoT)建設發展的通知》,要求加快NB-IoT建設,要求到2020年,NB-IoT網路實現全國普遍覆蓋,面向室內、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應用場景實現深度覆蓋,基站規模達到150萬個。

運營商在物聯網基礎網路建設方面持續發力,搶佔物聯網時代先發優勢。中國聯通在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10餘座城市均開通窄帶物聯網試點,並專門成立100億產業基金推動物聯網發展。中國移動提出139合作計劃,攜手產業夥伴在智能抄表、智能家居、智能建築、市政物聯、智能穿戴、交通物流、廣域物聯、工業物聯等多個垂直領域開展合作。

市場調研機構Technavio指出,2020年全球工業物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1320億美元,到2030年,工業物聯網可在全球創造高達140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物聯網則驅動著「產品+服務」商業模式的落地。

總體來看,物聯網的發展帶來包括工業製造領域生產模式的變革,加速工業互聯網相關技術和應用的落地和推廣。隨著物聯網相關技術的變革和政府、企業對物聯網建設快速推進,工業互聯網也將逐步進入發展「快車道」。

2.2.2、5G將大幅提升工業互聯網網路性能

3GPP為5G定義eMBB(增強移動寬頻)、URLLC(低時延高可靠)、mMTC(海量大連接)三大場景。其中eMBB場景主要是速率的提升,未來5G標準要求單個5G基站至少能夠支持20Gbps的下行速率以及10Gbps的上行速率,主要應對4K/8K超高清視頻、VR/AR等大流量應用。URLLC是要求5G的時延必須低於1ms,才能應對無人駕駛、智能工廠等低時延應用。而mMTC場景是海量大連接,對應物聯網等連接量較大應用。5G技術的發展極大促進工業互聯網應用在時延、帶寬和連接數等方面性能的提升。

網路流量的快速增長使傳統網路架構不堪重負,5G是未來網路的重要接入口。儘管移動網路在人與人的通信方面發展比較成熟,但車輛間通信、遠程控制礦業用卡車,通過大數據分析對城市交通流量進行實時管控,以及VR(虛擬現實)尚無法實現。工業互聯網對網路的延遲、流量和連接數等性能需求提升推動軟體定義網路(SDN)和網路功能虛擬化(NFV)等5G技術成為發展的趨勢。

《智能製造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指出利用5G實現對現有公用電信網的升級改造,滿足工業互聯網網路覆蓋和業務開展的需要。各主要通信大國紛紛制定5G相關規劃,力爭搶佔下一代通信技術制高點。中國在經歷1G、2G發展過程中處於引進、跟隨、模仿階段和3G、4G趕超和並行階段後,在5G方面逐步領跑世界,同時也提出了2020年正式實現5G商用的發展目標。我們認為,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網路憑藉優越的網路性能將為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奠定重要的網路基礎,助力工業互聯網的崛起。

2.2.3、企業加速上雲,助力工業互聯網落地

雲計算是一種按需分配的IT資源供給方式,可以滿足對IT資源的「即拿即用」,主要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即計算、存儲和網路服務。雲製造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模式,是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智能製造和物聯網等技術運用於工業製造領域並進一步向流通、消費等領域拓展的產物,是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企業的IT基礎設施、IT系統的資源利用率不高,資源供給不靈活以及架構更新換代帶來的較大成本投入使得企業運營的成本長期居高不下,向雲端遷移能有效降低低成本和實現高效的運營。

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互聯網營銷模式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促進位造業提檔升級,這是雲製造的重要內涵。而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定製生產是雲製造的三大特性,最終實現企業資源的高度共享,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以擁有2000名員工的英特爾IT部門為例,英特爾採取將業務分至私有雲和公有雲,實現混合雲部署的方法。實行混合型雲部署後,英特爾IT部門節約約60%左右的成本。

根據企業對雲服務的不同需求,「企業上雲」的內容分為企業基礎設施上雲、企業平台系統上雲和企業業務應用上雲三大類。(1)企業基礎設施上云:計算資源、存儲資源、網路資源、安全防護和辦公桌面上;(2)企業平台系統上云:資料庫平台、大數據分析平台、物聯網平台、軟體開發平台和電商平台上雲;(3)企業業務應用上云:協同辦公應用、經營管理應用、運營管理應用、研發設計等其它應用上雲。

同時,我國政府積極出台雲計算相關政策,加速企業上雲進程。2017年11月,國務院《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鼓勵中小企業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2018年初,全國兩會再提加快推進「百萬企業上雲」建議,提出在重點行業領域著力培育100萬家左右面向特定應用場景的中小企業典型代表上雲;鼓勵引入優秀雲平台的服務內容,鼓勵廣大中小企業儘快運用雲平台;大力扶持優秀國產互聯網平台、雲服務提供商。在政策有力支持下,產業鏈各層級加速雲化的進程。

全國各省市紛紛推進企業上雲行動,推動我國雲計算產業的發展,助力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建設。青島打造全國雲計算產業中心,全面推進「企業上雲」和雲計算產業發展;甘肅繼續開展「中小微企業上雲行動」;湖南印發《湖南省中小企業「上雲」行動計劃(2018)》,支持中小企業上雲。

全球範圍內傳統IT雲化的趨勢明顯,雲計算最終將會成為IT基礎資源,在IT支出中滲透率不斷上升。IT支出正在向更高效的配置方式轉變,雲計算正在成為新的IT資源提供方式。企業上雲使企業擁有更強的計算和數據處理能力,幫助企業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實現海量數據的處理和運算,是企業向智能製造升級的必要條件。

2.3、支持政策頻出,政府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建設

從全球範圍來看,以美國、德國和日本等為代表的各主要工業強國分別推進位造業振興的計劃,搶佔下一輪競爭的至高點。2013年4月,德國提出「工業4.0」,致力於實現「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將製造業向智能化轉型」。2014年4月,為響應美國政府「在工業化戰略」,GE、IBM、思科、英特爾等製造業與IT巨頭紛紛抱團成立了工業互聯網聯盟(IIC),致力於通過新的技術、標準、商業模式重新定義製造業。 「中國製造2025」拉開工業互聯網序幕,致力實現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的轉變。

中國的工業製造處於2.0和3.0階段,相比與工業強國存在發展相對不充分和不平衡等狀態。工業製造領域的轉型升級是政府大力投入和引導的方向。中國政府早在「十七大」將兩化融合政策上升為「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未來工業發展指明方向。《中國製造2025》規劃的提出進一步加速了機械、航空、船舶、汽車、輕工、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

尤其值得重視的是,2017年10月,國務院審議通過《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年,工信部啟動實施工業互聯網三年行動計劃,並成立工業互聯網專項小組,小組成員多由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在內的24個部門的高級官員組成,充分表明政府通過建立跨多部門的頂層領導機制來統籌協調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全局性工作的決心。

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位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工業互聯網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在政府高度重視與積極引導下有望迎來快速落地。

3、工業互聯網分三層體系,看好網路和平台的投資機遇

3.1、網路、平台和安全構築工業互聯網「基石」

工業互聯網可以從「網路」、「平台」和「安全」三個方面來理解。其中,網路是工業系統互聯和工業數據傳輸交換的基礎,實現信息數據在生產系統各單元之間、生產系統與商業系統各主體間的無縫傳遞。平台是實現工業智能化的核心,實現對工業生產過程產生的海量數據的存儲、計算和分析,從而實現機器的智能化。安全主要是網路和與數據在工業應用中的安全保障,涵蓋整個工業系統的安全管理體系。

(一)網路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

工業互聯網網路主要實現設備接入、協議轉換和邊緣數據處理三大功能。①設備接入:通過各類通信手段接入不同設備、系統和產品,採集海量數據;②協議轉換:依託協議轉換技術實現多源異構數據的歸一化和邊緣集成;③邊緣處理:利用邊緣計算設備實現底層數據的匯聚處理,並實現數據向雲端平台的集成。邊緣層通過大範圍、深層次的數據採集,以及異構數據的協議轉換與邊緣處理,構建工業互聯網平台的數據基礎。

(二)平台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構建存儲、集成、訪問、分析、管理功能的使能平台,實現工業技術、經驗、知識模型化、軟體化、復用化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功能。工業互聯網平台可基於通用PaaS疊加大數據處理、工業數據分析、工業微服務等創新功能,構建擴展的開放式雲操作系統。

工業互聯網平台可提供:①工業數據管理能力,將數據科學與工業機理結合,幫助製造企業構建工業數據分析能力,實現數據價值挖掘;②把技術、知識、經驗等資源固化為可移植、可復用的工業微服務組件庫,供開發者調用;③構建應用開發環境,藉助微服務組件和工業應用開發工具,幫助用戶快速構建定製化的工業APP。

(三)安全是工業互聯網的保障

工業互聯網安全可以從工業控制及系統和互聯網兩個角度分析主要包括設備安全、網路安全、控制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工業網路基礎設施、控制體系、工業數據和個人隱私、智能設備以及工業應用的的安全保障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

總之,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基於全面互聯而形成的數據驅動的智能,網路、平台、安全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支撐。工業互聯網網路通過互聯網、5G和物聯網等通訊技術實現設備的互聯互通,平台通過利用IDC、雲計算和大數據實現對數據的儲存、管理和分析,安全為設備的順利運營提供保障。網路、平台和安全是構築工業互聯網的三大「基石」。

3.2、工業乙太網實現信息傳輸「e站到底」

工業互聯網網路互聯體系包括工廠內部網路和工廠外部網路。工廠內部網路用於連接在制品、智能機器、工業控制系統、人等主體,包含工廠IT網路和工廠OT(工業生產與控制)網路。工廠外部網路用於連接企業上下游、企業與智能產品、企業與用戶等主體。工廠內和工廠外通信網路的一體化導通是工業互聯網網路體系的發展趨勢。

工廠內部IT網路和工業OT網路之間標準不同,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另外,工廠的靜態配置網路和剛性組織方式難以滿足用戶定製和柔性生產的需要,扁平化、IP化、無線化將是工業互聯網時代工廠內部網路發展方向。大量的工業企業外部網路已經實現產品銷售和供應鏈管理等環節外部聯通,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將實現個性化定製、遠程監控、智能產品服務等全新製造和服務模式。

在工廠內部管理扁平化的趨勢下,工廠內兩大系統―IT和OT將實現深度融合。企業管理系統IT人員可實現對現場的掌控,現場OT專業人員能很迅速獲得對來自企業管理層的指示。融合打通企業管理和工業控制層的信息孤島,促進企業透明化運作。

網路接入、數據採集和預處理構成工業互聯網「神經末梢」,是實現工業互聯網各項功能的基礎。網路扁平化、IP化和無線化將成為工業互聯網時代網路體系的發展趨勢。工廠內部IT與OT網路的深度融合,以及工廠外部網路與內部網路的導通也將在工業互聯網時代快速實現。

現場匯流排、工業乙太網和工業無線是目前工業通信領域的三大主流技術。現場匯流排的開放性和互操作性難以統一,工業乙太網技術既滿足工業現場的需要又兼容傳統乙太網,為多種的編程語言所支持,軟硬體資源豐富,易於與Internet連接,實現辦公自動化網路與工業控制網路的無縫連接。

工業乙太網交換機是構成工業通信網路的核心設備,以工業乙太網為架構的工業控制通信系統包含工業乙太網交換機、工業集線器、工業傳輸轉換模塊和工業連接器、光纜和電纜等。一條完整的自動化生產線通常由PLC、系統控制軟體、工業機器人等構成,並通過工業乙太網連接成統一整體。

工業乙太網交換機是可以滿足工業現場需要,技術上與商業乙太網交換機兼容,而實時通訊、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環境適應性等各方面要求高於商業乙太網交換機的一種乙太網設備。相對一般乙太網而言,工業數據傳遞的實時性要求很高。工業乙太網有QoS(服務質量協議),它能夠支持優先順序,識別優先發送級別,最終實現實時、可靠的數據傳輸。

隨著工業通信領域的發展,現場匯流排由於開放性和互操作性難以統一而逐漸被工業乙太網技術取代。工業乙太網技術有望在智能製造和萬物互聯的時代獲得廣泛應用,工業自動化控制網路將在乙太網技術下實現「e網到底」。

全球工業乙太網行業近十年的增長速度遠高於現場匯流排的增長速度,市場份額有望實現趕超。據HMS統計,2016年全球工業乙太網市場增速高達22%,佔全球工業通信市場的46%,相比上年38%的佔比顯著提升。從具體技術來看,EtherNet/IP和PROFINET排名第一,PROFINET在中歐以及EtherNet/IP 在北美都處於市場主導地位。EtherCAT、Modbus-TCP和Ethernet POWERLINK等市場佔比緊隨其後。

電力和軌道交通是目前工業乙太網交換機應用的主要行業。國家逐步加大對電力、交通等領域基礎設施的投資力度,為工業乙太網交換機行業的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電力、交通等國內工業乙太網技術的主要應用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冶金、石化、軍工、船舶等行業的工業自動化升級改造的需求拉動工業乙太網需求快速增長。

全球工業乙太網行業目前正處於產業發展的導入期。目前國內工業乙太網交換機市場主要由赫爾曼、摩莎等外資品牌主導,國內本土企業由於長期在技術、資金等因素限制,在該領域仍處於追趕態勢。據立木信息諮詢統計,2017年中國工業乙太網交換機市場容量42億元, 相比2016年32.5億元市場容量增長近30%。隨著工業互聯網建設的持續推進,以東土科技為代表國內工業乙太網解決方案提供廠商將迎來發展機遇。

網路是工業互聯網實現的前提和基礎。工業乙太網交換機作為工業製造過程中信息交互的樞紐,相比現場匯流排在通用性、傳輸速率和成本上具有優勢,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地位將更加凸顯。我們持續看好工業乙太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推進過程中的成長潛力,推薦東土科技(300353)。

3.3、無線組網方式靈活,5G、NB-IoT將是網路重要通信方式

隨著抗擾性、延遲、吞吐容量和範圍的改善,在不利用乙太網供電的前提下,更多非關鍵的工業系統和感測器可採用無線控制。無線技術將成為工業乙太網的有效補充,WiFi、Zigbee、2G/3G/LTE等技術已經在工廠內獲得部分使用。隨著NB-IoT的規模化商用,低功耗、廣覆蓋和大連接的信息採集和控制場景將逐步實現,進一步促進工業乙太網市場的發展。

與有線網路相比,工業無線方案在某些工業場景的靈活性和成本等方面優勢明顯。在智能電網設備監測系統中,無線方案將全方位輔助電力維護部門解決變電站遠程監控、統一管理、全效維護等問題。在數字化油田建設方面,無線方案能夠針對集油閥組間,抽油機井,螺桿泵井,提撈井,注水井等安全問題進行實時高效處理。

基於智能機器柔性生產將實現產線靈活重構,智能機器可在不同生產域遷移和轉換,並實現即插即用,實現對工廠靈活組網。無線技術可以大幅降低工廠網路建設和維護成本,顯著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性,未來將越來越多應用於工業場景中。

工業場景無線技術方案眾多,以往主要以藍牙、WIFI、RFID和Zigbee等有限場景無線技術連接,網路呈現碎片化特徵,而且可靠性不高。5G和NB-IoT在覆蓋能力和信號強度等方面優勢凸顯,未來有望廣泛應用於工業場景中。

智能製造是5G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利用5G網路將生產設備無縫連接,並進一步與設計、採購、倉儲、物流等環節打通,將使生產更加扁平化、定製化、智能化,是工業互聯網重要發力方向。2017世界移動大會期間,愛立信攜手中移動利用5G核心網技術——網路切片聯合開發並演示5G智能工廠原型,顯示了5G網路切片技術、本地流量分流及分散式雲計算等在未來工業製造領域的巨大潛力,後續有望在各大工業場景實現快速部署。

另外,NB-IoT具有廣覆蓋、低功耗和大連接等特性,能在同樣的頻段上實現現有技術100倍的覆蓋面積和高於現網50-100倍的連接數。NB-IoT技術在工業場景主要應用於智能表計、設備管理和智能物流等方面,具有成本低,易於部署等特點,有望快速實現工業場景部署。

與此同時,華為推出eLTE-IoT專門為行業物聯市場開發的基於3GPP標準的窄帶物聯解決方案。eLTE-IoT基於1GHz以下的免授權頻譜,採用靈活易部署的輕量化設備,並提供標準協議與企業現有應用平台進行對接,為企業自建物聯提供了最佳解決方案。作為NB-IoT窄帶物聯網的一種變通方式,eLTE-IoT由於擁有低廉的成本,故而率先進入工業領域,未來有望替代RFID、設備聯網等技術,成為智能製造的物聯網的重要實現方式。

為了奠定工業互聯網網路層面的基礎,我國將在推動工業企業內網改造升級的基礎上,在工業領域逐步部署IPv6、窄帶物聯網(NB-IoT)、SDN、5G等先進技術,並以此形成成熟的工業互聯網應用和生產體系。我們看好在工業互聯網崛起的大背景下,網路作為工業互聯網「基石」給予包括5G和物聯網行業的相關廠商未來的發展機會,推薦5G龍頭中興通訊(000063)和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日海通訊(002313)和宜通世紀(300310)。

3.4、企業加速上雲+數據量激增,看好雲服務廠商潛力

工業互聯網平台涉及多個層次、不同領域的主體。在產業鏈上游,雲計算、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數據採集與集成、邊緣計算五類專業技術型企業為平台構建提供技術支撐;在產業鏈中游,裝備與自動化、工業製造、信息通信技術、工業軟體四大領域內領先企業加快平檯布局;在產業鏈下游,垂直領域用戶和第三方開發者通過應用部署與創新不斷為平台注入新的價值。

雲計算逐步引入到工廠內部和工廠外部,提供包括IaaS/PaaS/SaaS在內的多層服務。通過IaaS平台,企業可以在充分保持現有IT架構的基礎上實現系統到雲端的遷移。PaaS平台既有後端強大技術和存儲能力支撐,也可通過介面滿足企業快速開發和部署的需求。SaaS平台服務將逐步形成覆蓋研發設計、協同製造、企業管理、產品服務等全流程應用產品。

工業領域信息化應用所產生的現場設備數據、生產管理數據和外部數據是工業智能發展的關鍵。據GE預計,2020年全球將有500億台設備連接到互聯網,設備聯網數快速增長帶來數據量激增。隨著大量設備的接入工業互聯網,基於數據的存儲、處理和分析能力將成為未來企業的主要競爭實力。

目前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缺乏工業雲平台標準與規範,數據遷移和數據安全等方面存在問題,難以承載工業互聯網帶來的海量數據。工業互聯網時代的數據價值更加凸顯,大數據與雲計算緊密結合,工業雲計算平台將迎來快速發展。

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一方面由政府主導,包括陝西工業雲、山東工業雲等政府主導的雲平台等;另一方面,以工業企業和雲計算廠商為主導的工業雲平台幫助企業實現向「智能製造」轉型的產業升級。GE推出Predix平台,實現連接物體、工業數據管理、工業數據科學、移動互聯、雲計算、網路安全等功能,將各種工業資產設備和供應商相互連接並接入雲端,並提供資產性能管理(APM)和運營優化服務。西門子、亞馬遜AWS、阿里雲和海爾等企業也積極投入工業互聯網平檯布局。

雲計算快速發展促使工業互聯網平台建設逐步成熟,推動相關應用快速落地。據Gartner統計,2017年全球公有雲市場規模將達到2602億美元,同比增長18.5%,預計2018-2020年年複合增速將達到16.5%。2016年中國雲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514.9億元,整體增速35.9%,大幅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有望達1366億元。

企業加速上雲+政府積極推動促使工業互聯網雲平台進入飛速發展期。工信部預計到2020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將初步形成,有望建成10個左右跨行業、跨領域,能夠支撐企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生產的企業級平台,並培育30萬個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的工業APP,推動30萬家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平台開展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營管理等業務。我們看好雲服務廠商在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前景,推薦AWS北京地區雲計算運營商光環新網(300383)。

4、重點公司推薦

4.1、東土科技(300353):工業乙太網設備龍頭,民用和軍工兩翼齊飛

稀缺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工業互聯網時代大有可為。公司深耕工業乙太網交換機行業多年,產品廣泛應用於智能電網、核電、風電、石油化工、軌道交通、城市智能交通和船舶等行業的國家重點工程和全球項目和應用於各類軍工裝備中,在國內工業乙太網網路產品廠商中居於領先地位。公司已從工業乙太網交換機專業供應商邁向工業互聯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並多次主導工業互聯網標準制定,行業領軍者地位凸顯。公司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目前已在智能電網與智能交通行業落地,僅在全球的風電和智能變電站市場分別有超過3萬和20萬台設備的應用,未來在工業互聯時代大有可為。

高研發投入成效凸顯,長期發展根基穩固。公司持續增大研發投入,2017年研發費用較2016年增長超50%,高研發投入鑄就公司長期成長「基石」。公司推出工業互聯網平台即Intewell工業操作系統的架構;智能交通一體化控制伺服器已於2016年底通過工信部與公安部相關院所的測試;子公司東土軍悅100%國產化交換晶元於2017年完成流片,成為首顆設計、流片、封裝、測試全流程在中國大陸完成的大容量交換晶元,填補自主可控全國產化網路交換晶元的空白,奠定國產化自主可控網路的基礎。

持續外延併購,拓展工業互聯網應用布局。公司在夯實主業的同時持續外延併購,圍繞工業通信、工業互聯網等民用領域進行產業布局,與主營業務形成協同。公司通過對拓明科技、和興宏圖、工大科技、東土泛聯、成都中嵌等子公司產品與技術的整合,輸出基於統一數據平台和指揮調度系統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利用物聯網信息採集、網路互聯、移動大數據等關鍵技術打通了城市管理各個領域的數據,拓展工業互聯網場景應用空間。

由於公司是國內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我們選取A股市場佳訊飛鴻、寶信軟體和東方國信等工業互聯網產業鏈相關公司作為可比公司,具體分析如下:

我們維持公司18-20年EPS分別為0.41/0.55/0.74元的測算。參考可比公司估值,我們認為公司作為國內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長期具備長期成長的確定性,給予公司18年45倍PE,上調目標價至18.5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工業控制新品開發不及預期,軍工市場開拓低於預期

4.2、光環新網(300383):攜手AWS,開拓工業互聯網雲平台市場

IDC建設穩步推進,雲服務佔比持續提升。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游、視頻等各種應用的發展和4G/5G、VR/AR等技術興起和成熟,數據流量持續爆髮式增長,推動IDC行業整體規模的持續擴張。公司自有IDC業務持續拓展,現有機櫃數約達2.3萬個;收購科信盛彩85%股權事項有望於2018年下半年並表,預計給公司新增機櫃數達到8100個,到2018年底上架率有望達到90%以上。近年來,公司戰略路徑明確,加大從IDC向雲轉型投入,與AWS合作、布局SaaS等持續加大雲計算布局,雲計算業務佔比已經超過70%,成為新的增長引擎。

攜手AWS,打開工業互聯網雲平台成長空間。我國正處於雲計算落地的高速增長期,行業發展迅猛。公司於2017年底公告擬購買亞馬遜雲服務相關資產,並且獲得工信部頒發的《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牌照的正式落地和首批亞馬遜資產收購完成進一步消除公司在拓展雲計算業務的政策制約,打開公司雲計算高速成長的空間。AWS具備豐富的工業場景雲平台服務能力,未來有望在企業加速上雲和工業互聯網建設快速推進中打開快速成長通道。

暫不考慮收購科信盛彩股權的影響,我們維持18~20年EPS分別為0.50/0.64/0.83元的測算,並選取A股市場中與公司主營業務相近的的數據港、鵬博士、網宿科技作為可比公司,具體分析如下:

參考可比公司估值,考慮到公司雲計算牌照的落地和首批收購亞馬遜資產的完成,我們持續看好公司攜手AWS拓展國內外雲計算市場長期發展潛力,給予公司2018年40倍PE的估值,上調目標價至20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政策變動風險、IDC機櫃建設進度和上架率不達預期風險

4.3、中興通訊(000063):持續推進5G布局,奠定工業互聯信息化基礎

5G技術實力凸顯,全球化布局成效顯著。公司連續八年在全球PCT國際專利申請排名中位居前三,產品在5G國家二階段測試中,連續刷新小區吞吐量、海量連接數和低時延等多項業界記錄,率先推出5G關鍵技術(Massive MIMO)和Pre-5G產品,技術研發實力凸顯。在海外市場,公司向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電信服務運營商和政企客戶提供創新技術與產品解決方案,與日本軟銀、韓國KT、西班牙Telefonica、德國T-Mobile等國際頂級運營商簽訂5G戰略合作協議,攜手義大利Wind Tre、Open Fiber共建歐洲首個5G預商用網路,5G全球布局奠定工業互聯網信息化基礎。

推出「芯、網、雲」戰略,助力企業智能升級。中興通訊推出「芯、網、雲」戰略,提供包括物聯網晶元、物聯網操作系統和開發套件在內的完整晶元子生態,加速終端廠商的創新和應用。公司發佈於2017年底發布基於工業互聯網架構(IoT PaaS)和大數據、AI、安全基礎能力的ThingxCloud雲,實現物聯網的設備管理、連接管理以及應用使能管理,助力企業智能化升級。另外,中興通訊採用先進成熟的光通信PON技術應用於製造領域的數據採集、監測、生產控制等場景,建設製造車間生產製造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基礎高速通信網路,為企業邁向工業4.0打下信息化基礎。

我們持續看好公司作為設備商龍頭在5G時代成長的確定性,基於當前5G建設的持續推進和公司在5G方面的布局領先,維持公司18~20年EPS分別為1.23/1.41/1.89元的測算,目標價35.1元不變,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運營商資本開支下滑的風險;海外市場可能受阻的風險。

4.4、宜通世紀(300310):CMP用戶數快速拓展,AEP聚焦工業互聯

宜通世紀是提供通信網路技術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為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廠家提供包括核心網、無線網、傳輸網等全網路層次的通信網路工程建設、維護、優化等技術服務,並提供一體化、全方位的業務支撐與IT應用的系統解決方案,是國內領先的通信技術服務商。

公司收購天河鴻城和倍泰健康,逐步形成以物聯網、智慧醫療和大數據為核心的新業務發展戰略。公司通過子公司天河鴻城為中國聯通運營Jasper連接管理平台(CMP),並將CMP平台獨家合作從原來的5年延長至10年,以及延伸為NB-IOT提供連接管理服務。隨著物聯網建設的持續推進,物聯網連接管理平台用戶數量快速拓展。截至2017年底,Jasper平台註冊用戶數達6400多萬戶,計費用戶達2300萬以上。

除卡位CMP以外,宜通世紀子公司與核心技術團隊共同成立基本立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德國Cumulocity公司合作「QuarkIOE(垮克雲)」物聯網平台,面向關鍵行業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服務,致力於物聯網設備雲平台運營,提供物聯網應用分發平台和物聯網產品,打造AEP整體服務能力提供商。垮克雲聚焦工業物聯、車聯網、智慧醫療等六大行業端對端解決方案,平台已經接入工業物聯網、燃氣表具、物流行業、資產管理、車聯網應用等垂直領域。

我們持續看好宜通世紀在物聯網產業鏈CMP/AEP雙平台+垂直行業應用的整體布局,看好立子云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持續突破,基於2017年業績快報指引和新增股本攤薄,下調17-19年的EPS分別為0.26/0.41/0.52元,維持「買入」評級,維持目標價16元。

◆風險提示:物聯網建設不及預期,併購整合風險

4.5、日海通訊(002313):「雲」+「端」整體布局,打造物聯網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日海通訊成立於1994年,初期主要致力於為國內外運營商、ICT設備商、系統集成商等提供寬頻/光纖寬頻網路建設解決方案及產品、移動寬頻/無線站點建設解決方案及產品、通信網路的勘察、設計、施工及代維服務。基於20多年深耕通信服務行業的優勢,公司逐步形成包括通信網路基礎設施產品、小基站設備、通信工程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物聯網終端、模組、雲平台、物聯網多行業解決方案等物聯網端到端的產品和運營支撐服務;數據中心相關產品;雲視頻管理、分發平台及運營支撐服務;SDN/NFV相關產品及解決方案在內的多種產品和服務形態。

日海通訊經營業績受運營商資本開支的影響較大。隨著5G建設的推進,我們認為運營商資本開支有望逐步回暖,為公司後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日海通訊於2017年分別收購物聯網模組(物聯網智能感知端核心部件)廠商龍尚科技和芯訊通,切入物聯網模組領域,逐步實現傳統業務的轉型升級。

據業績快報顯示,日海通訊2017年實現營收31.25億元,同比增長15.47%;歸母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54.83%,表明公司通過外延併購轉型物聯網初具成效,後續有望在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快速推進打開成長空間。

網路端—工業互聯網設備連接數激增拉動模組需求

2017年9月,日海物聯公告以人民幣1.23億元收購龍尚科技68.09%的股權,切入物聯網模組領域。龍尚科技是國內較早進入無線通訊模組行業的廠商之一,專註於提供蜂窩無線通訊模組(包括GSM/GPRS/EDGE,WCDMA,CDMA1X/EVDO,TD-SCDMA,LTE以及NB-IoT全系列無線通訊模組)。

龍尚科技布局4G模組較早,4G出貨量全球第一,並量產國內首款NB-IoT模組。龍尚科技4G出貨量在視頻監控、安防、工業路由器、車載設備等垂直領域有較大市場份額優勢,是小米、聯想、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分眾傳媒等公司4G模組戰略合作夥伴。2017年,龍尚科技和中國移動物聯網公司聯合,在2017年第二季度CES上海通信展上第一個推出了集成NB-IoT、eMTC和GPRS三種模式的多模模塊,並率先實現了規模量產,在窄帶物聯網領域具有先發優勢。

龍尚科技擁有優秀的研發團隊,現有研發人員150多人,碩士以上學歷占 30%。公司引進10年以上的資深技術與管理背景人士擔任科研技術管理人員,來自於的中興、華為、500強企業以及海歸人士;主要研發人員擁有平均超過5年的豐富專業經驗;研發人員大多畢業於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南京理工大、西安交大、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國內一流大學。

2017年12月,日海通訊與Simcom International和晨訊科技簽署《關於芯訊通無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及上海芯通電子有限公司之股權轉讓協議》,擬以5.18億元收購Simcom International持有的芯訊通和芯通電子100%股權。交易完成後,日海通訊持有芯訊通100%的股權,芯訊通持有芯通電子100%的股權。

芯訊通的主營業務為M2M無線通信模組的研發、銷售業務,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基於GSM、WCDMA、CDMA、LTE等無線蜂窩通信及GPS、GLONASS、北斗衛星定位等多種技術平台的M2M模組產品解決方案,產品類別主要分為2G、3G、4G通信模組產品及GNSS定位模組產品。芯訊通產品主要應用領域在車隊管理、能源管理、移動支付,和包括共享單車管理、工業製造、智能家居、醫療健康、物品追蹤器、個人追蹤器等新興應用領域,覆蓋國內市場及北美洲、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等海外市場。據Counterpoint統計,公司2017年H1出貨量增長122%,占蜂窩模組市場份額為23%,蜂窩物聯網模組的出貨量排名第一。

工業互聯網時代設備連接數快速增長拉動物聯網模組的需求。日海通訊通過對芯訊通和龍尚科技的收購,實現物聯網模組布局,打造全球物聯網模組龍頭。隨著後續模組市場的爆發和研發布局、規模效應的逐步顯現,日海通訊模組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平台端—攜手艾拉,打造領先物聯網雲平台提供商

2017年10月,日海通訊公告與全球領先物聯網雲平台廠商艾拉物聯成立合資公司日海艾拉(日海通訊佔比70%,艾拉物聯佔比30%),經營中國區雲平台業務。艾拉的物聯網平台產品主要包括:1)Ayla企業級敏捷物聯網平台;2)Insights(大數據分析平台),可以為企業提供完整的設備管理(DMP)、應用開發(AEP)以及數據分析的功能。

艾拉物聯2010年成立於美國矽谷,是全球領先的IoT雲平台服務提供商,業務覆蓋美國、歐洲、中國和日本等全球多個地區。艾拉物聯是美國唯一擁有有ICP License的企業,也是中國國內唯一支持物聯網平台全球本土化的物聯網廠商,極大推進中國家電廠商在海外的智能化布局。據2017年7月IDC Market Scape報告顯示,艾拉繼2016年榮登該榜單之後,再次與微軟、亞馬遜、IBM、甲骨文等全球知名科技公司一道被評為全球物聯網平台軟體提供商的領袖。

Ayla敏捷物聯網平台提供連接管理和應用開發的功能,讓製造商可以對設備進行管理、配置以及分析。Ayla應用程序庫和 Ayla開發套件可以幫助應用者快速註冊、設計並控制參數,對雲聯網設備進行原型構造。平台還提供包括地理位置服務、天氣預報、水電費信息等服務,使設備能夠掌握外部環境並與外部環境進行交互等功能。

Ayla Insights是功能完備的商業智能與大數據分析平台,能夠幫助客戶從物聯網產品所生成的「原始」數據中挖掘出價值。Ayla Insights 提供行業分析,幫助製造商快速解讀有價值的數據,完成產品改進反饋環路,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並增加收入。通過共享艾拉物聯平台大數據,製造商可以更好地洞察市場和用戶習慣,精準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改進用戶體驗並為用戶提供增值服務。

從平台應用領域來看,艾拉物聯的應用領域包括家用電器、環境電器、製冷供暖、健康管理、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慧酒店、智能照明等多個行業領域。艾拉物聯是智能家居和家用電器領域雲平台領導者,合作夥伴包括美的、海信、TCL、澳柯瑪等大型家電製造商和BESTBUY等家電零售平台等。

在工業互聯網時代,雲平台作為信息傳輸樞紐的價值將充分被發掘,深耕特定行業實現垂直一體化整合的平台的競爭優勢將逐步凸顯。日海通訊通過收購龍尚科技和芯訊通,在模組層布局基本完善,後續有望攜手艾拉平台打造提供「雲」+「端」物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能力。

業績分拆和盈利預測

(1)通信工程服務:工程服務業務受運營商資本開支影響明顯。我們認為運營商資本開支有望隨著5G建設的推進逐步回暖,預計17~19年增速25%、20%和30%;毛利率穩定在15%。

(2)移動寬頻/無線站點業務:天線產品和塔房產品的銷售收入保持平穩,後期隨著5G部署,無線業務增速有望提升,預計17~19年增速分別為5%、5%、15%;毛利率穩定在28%。

(3)有線寬頻/光通信業務:有線寬頻業務前期增速將保持穩定,後續有望隨著5G建設的推進而快速增長,預計公司17~19年增速分別為5%、5%、15%;毛利率穩定在27%。

(4)企業網/數據中心:企業網/數據中心占公司業務收入比重較小,預計17~19年收入增速10%、10%、10%;毛利率分別為25%。

(5)其它(包括龍尚科技):龍尚科技已於2017年10月並表,預計18~19年收入分別為3.9、5.5億元;隨著龍尚科技4G模組出貨量的快速增長和公司收購芯訊通帶來規模效應導致模組成本的降低,模組毛利率有望穩步提升,預計17~19年分別為20%、25%、30%。

基於對公司各項業務的拆分和預測,在不考慮芯訊通並表的情況下,我們預計公司17~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4、1.7和2.36億元,EPS分別為0.33、0.55和0.76元,對應PE分別為87X、53X和38X(如考慮芯訊通並表,則公司17~19年凈利潤分別為1.04、2.5和3.7億元,EPS分別為0.33、0.80和1.19元,對應PE分別為95X、33X和22X)。

我們選取A股市場中與公司物聯網業務相近的無線模組廠商移為通信、廣和通和高新興作為可比公司,具體分析如下:

參考可比公司的估值情況,並考慮到日海通訊收購芯訊通成為無線模組龍頭,以及攜手艾拉物聯打造「雲」+「端」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發展潛力,我們給予公司18年40倍PE(考慮並表影響),對應目標價32元,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物聯網推進進程不達預期風險,併購整合風險

5、風險提示

1)工業互聯網技術發展低於預期

工業互聯網受產業升級、國家政策和信息基礎建設驅動,目前仍處於布局階段,長期的發展尚存在不確定性。工業互聯網技術的成熟與否對工業互聯網推進過程具有直接的影響,可能導致工業互聯網推進進程不及預期。

2)工業企業轉型升級低於預期

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是工業互聯網建設的重要驅動因素。企業轉型升級的數量和增速對工業互聯網建設具有直接的影響,可能導致網路建設不及預期。

研報目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B通信研究 的精彩文章:

光環新網:業績符合預期,雲計算成長空間打開

TAG:EB通信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