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明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

清明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

清明插柳。

清明,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唯一一個以節氣命名的節日。清明節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民間又稱之為祭祖節、掃墓節、掃墳節、鬼節;因含有踏青、郊遊的風俗,古人還把清明節叫作踏青節、三月節。

清明生機勃勃,是春耕春種時節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這樣描述清明的:「清明是三月節。清明因其風,溫風如酒,清香而明潔。清明風為巽,巽為繩直,故萬物至此齊整清明。」《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漢淮南王劉安在《淮南子·天文訓》記載說:春分後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則清明風至。

我國古代將清明三候分為「一候桐始華;二候田鼠化為鵪;三候虹始見」。意思是在這個時節先是白桐花開放,接著喜陰的田鼠不見了,回到了地下的洞中,鵪鶉開始增多,然後是雨後的天空中可以見到彩虹了。清明是春耕春種的大忙時節,也是莊稼生長的關鍵時候,自然萬物顯出勃勃生機,故而鄉諺說「清明時節,麥長三節」「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清明穀雨兩相連,浸種耕田莫延遲」「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早清明,掃墓忌諱推後

在民間,清明節與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和寒衣節(農曆十月一日)被列為三大悼亡節。鄉諺說「早清明,晚十一,七月十五在當日」。清明上墳掃墓要提前幾天最遲也要在當天中午之前舉行,忌諱推後。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最重要的一項節日風俗。按照民間風俗,清明上墳時,家家戶戶要到祖墳墓前給先人焚燒紙錢,清除墳墓周圍的雜草,對墳頭培土並加以修復整理,俗稱「添墳」,以防夏季到來雨大沖沒,或在墳頭上壓幾張黃表紙,以告知別人逝者後繼有人。按照民間習俗,掃墓者到達墓地後,要先將酒食果品等祭品擺放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最後才為墳墓培上新土。

清明柳枝,具有驅蟲辟邪之效

在民間,清明節有折柳、戴柳、插柳的習俗。清明節這天的早上,趁太陽還沒有出來,家家戶戶都要出去折些柳枝插於門框之上。民間有很多風俗就是這樣,普通尋常的一件物什,與生命、生活相關時就變得無比神秘和深邃了,比如清明的柳枝,端午的艾草。司空見慣的柳枝一旦換個位置,走上清明的門楣之上,信奉自然、神靈的農人立馬恭敬起來,這柳枝不再是一株植物,物性消失,神性生成,而是一個驅邪避災的神聖之物,正俯視著農人,庇佑著農人。據說柳樹為「鬼怖木」,流傳著「柳枝門頭插,百鬼不入家」的說法。民間認為清明節的柳枝具有驅蟲辟邪之效,這天除了將其插於門框,還折來一束握在手中當笤帚清掃土牆,一邊掃一邊口中念念有詞:「清明柳,掃牆頭,蠍子蚰蜒上山走。」大人們折柳枝,孩童們也緊隨其後跟著學。

文/梁永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瀟湘晨報 的精彩文章:

道過的歉還能收回?黃子韜做到了…這波操作看懵網友
女子返程途中猝死車內,起因竟是為防暈車!很多人也會這麼做

TAG:瀟湘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