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蘭亭猜度:獨家解讀神龍本謎團,新曲歌詠永和風遺韻

蘭亭猜度:獨家解讀神龍本謎團,新曲歌詠永和風遺韻

永和九年,暮春之初,山陰蘭亭的那一場修禊被落筆成章的王羲之永久珍藏,酒後潑墨的《蘭亭序》則被後世書家奉為圭臬,即便誰也不能一睹真跡,即便只能膜拜大唐馮承素的摹版,卻依然讓人如痴如狂。

馮承素是個奇特的人,他的臨摹件超越了當世書法名家褚遂良、虞世南,卻無法超越自己,他讓《蘭亭序》以最神似的姿容長存於世,卻始終沒有留下自己獨創的任何墨寶。馮承素究竟是一代書法大家,還是只會按圖描摹的書法工匠?究竟蘭亭序把馮承素抬上了神壇,還是馮承素陷入了蘭亭困局無法自拔?假如有一天,王羲之的蘭亭真跡現世,那麼「囚禁」昭陵千年缺失了歷代跋印藏跡的「王氏蘭亭」是否將因此而自愧於「神龍蘭亭」?這一千三百多年的「斷片」,不知是真跡的遺憾,還是摹本的幸運?

又到三月三,又逢蘭亭盛會,擱下手頭的書貼,很自然地生髮這些近乎奇思怪想的念頭來。寂寞的真跡,爆紅的摹本,千百年的時空交錯,蘊藏多少的未解之謎。

大唐貞觀,馮承素與褚遂良同在長安為官,均以書法出眾被太宗賞識,太宗在得到《蘭亭序》後命眾臣臨摹,以賜皇親寵臣賞存。當時,馮承素與褚遂良都是參與臨摹的不二人選,最終還是馮承素力拔頭籌,被譽為最能表現王羲之書法秀媚多姿、神清骨健的傳神之作,最貼近王羲之真跡的善本。唐代書家如雲,能有幸應詔臨摹羲之真跡者應非泛泛之輩,而能技壓群雄出類拔萃則更不簡單,單從臨摹蘭亭的必殺技來看,馮承素大抵可算得初唐第一書家了。然而,令人費解的是,褚遂良成了「唐四大家」,而馮承素卻遊離局外,更出乎意料的是,一摹成名的馮承素除「神龍蘭亭」之外竟然沒有一幅真正屬於原創的傳世之作,以致讓人扼腕馮承素終身殘存於《蘭亭序》的陰影之下,最終迷失了自我。

難道馮承素本就不諳書法,只是擅長描摹的書法匠人?這似乎又無可能。據史料記載,馮承素貞觀(627-649年)時任內府供奉挧書人,直弘文館,確為御用書法家,且期間被唐太宗以臨摹王字《樂毅論》作考驗,不孚帝望。由此可見,馮承素在書法上是有一定造詣的,並非一般的照虎畫貓的寫字匠。

但是,後來又有一種考證說法:「卷首『神龍』半印小璽並非唐中宗內府鈐印,而是後人所添,定馮承素摹也不可信」。只能肯定「神龍本」是唐以來流傳有緒的古摹本,並不確鑿作者是馮承素。另有史載:傳世王羲之《蘭亭序》摹本(神龍本)自元代郭天錫後,一般衍稱為馮承素手摹本。也就是說,隔了唐宋兩朝,直至七百年後的元代,才似是而非地認定是馮承素的手跡。至此,從馮承素沒有書法留存產生疑竇到「神龍」小璽的出處之疑,最後被元代的郭天錫收藏後敲定作者,這七百年間的真偽變遷已無從得知,「神龍本」是否出自馮承素之手已顯得概念模糊了。

王羲之《蘭亭序》的真跡去向,倘真如傳說所言藏身昭陵,殊不知太宗的這一藏寶私心導致《蘭亭序》收藏史的千年間斷,即便「蘭亭」墨寶重顯世間,我們看到的也只是封存在唐代以前的「蘭亭」,「神龍本」才是《蘭亭序》自唐以來的生命延續,畢竟它承繼與發揮了「蘭亭」文化的流傳功能。經過千年歲月洗禮和眾多名人收藏的「神龍本」已不再是一卷最接近真跡的簡單意義上的摹本,她那引首乾隆御筆的「晉唐心印」四字、卷尾留有宋元明三朝20家題跋觀款、鈐鑒藏印180餘方,以及歷經宋高宗、理宗內府、駙馬都尉楊鎮、元郭天錫、明內府、王濟、項元汴、清陳定、季寓庸、乾隆內府等輾轉珍藏的不凡經歷,其歷史價值已不再是「蘭亭」替身那麼簡單了,其收藏效應與書法傳播效應是遠遠高於真跡「蘭亭」的。

無論是書法界還是收藏界,對於「神龍本」是否系馮承素臨摹已不再重要,是否最接近羲之真跡也不必爭論,我們所期待的是,被唐太宗深埋的真跡與被後世追捧的摹本在某一天有幸重逢,兩個版本對接起兩千年的蘭亭文化,這將是何其幸哉?!我想,會有這一天的。

永和風

(越景十二拍之蘭亭修竹)

溪山對晴空,竹影露華濃。

吹面不寒是那永和的風

羽扇綸巾最是書生的衝動

我暢懷長嘯,驚起筆下蛇龍

你卻卧醉曲水彈奏情有獨鍾

蘭渚山下古道邊

明月晚來風

靈鵝續雅蹤

濃墨洇長袖,華年寄詩酒

竹影婀娜是那魏晉風流

蘭馨高潔一如那名士星宿

看千古惆悵,正是千年隱修

此間高山流水,莫道知音難求

天章寺前紅塵外

池亭留傳奇

幽情還依舊

一觴一詠我無處遣興尋風流

金鉤鐵劃你怎知前朝的漫愁

青石駁斑如神雲出岫

我重回山陰古道

絲竹映春秋

序章正雋秀

(重複)

一觴一詠我無處遣興尋風流

金鉤鐵劃你怎知前朝的漫愁

青石駁斑如神雲出岫

我重回山陰古道

絲竹映春秋

序章正雋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評社 的精彩文章:

TAG:藝評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