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Spotify嘗鮮紐交所「直接上市」:不差錢的獨角獸避開「鎖定期」

Spotify嘗鮮紐交所「直接上市」:不差錢的獨角獸避開「鎖定期」

美國東部時間4月3日,瑞典音樂流媒體巨頭Spotify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與上周赴美敲鐘的嗶哩嗶哩、愛奇藝相比,Spotify走的是一條更加大膽的路線:直接上市。

與傳統的IPO(首次公開募股)不同,直接上市意味著公司不用發行新股,只需登記現有股票,即可在資本市場上自由交易。這意味著,公司股東所持股票沒有傳統IPO的「鎖定期」,在公司上市後可以直接進行交易以獲得回報。

在Spotify直接上市後,大股東索尼宣布將出售持有的Spotify 17.2%股份,並稱相關出售事項將令公司在一季度錄得1050億日元收益。

除了公司股票可以自由交易外,直接上市的另一大特色是不需要傳統IPO的承銷商,可以為公司避免高額的承銷費。在此次上市過程中,Spotify只聘請了摩根士丹利、高盛和Allen&Co等三家投行作為財務顧問,據外媒報道Spotify將支付的總費用為3500萬美元,而Snapchat母公司Snap在上市時光向承銷商支付的相關費用已高達1億美元。

不過直接上市並非都是優點,與傳統的IPO相比,由於沒有承銷商、缺少開盤價格發現機制,直接上市公司的股價在第一天交易時容易出現波動。

紐交所為Spotify設置的參考價格為132美元,但Spotify的開盤價跳漲近26%至165.9美元,截至收盤,Spotify股價又下跌超10%,收於149.01美元,這樣的股價波動是一般IPO開盤第一天不會有的。

不過,Spotify敢在美股市場震蕩的近期選擇直接上市也有自己的底氣。一般公司選擇IPO的一大目的是通過發行新股募集資金,而Spotify則沒有這個需求。

據招股書顯示,Spotify 2017年的營收高達41億美元,雖然仍處於虧損狀態,但現金流依然龐大,暫時沒有募集資金的需求。

對於Spotify這種成立近10年、擁有10億月活躍用戶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商來說,已經有足夠的知名度,可以不需要靠路演介紹自己,Spotify只通過一場網路直播向潛在投資人介紹公司前景。

在沒有資金需求、不需要路演的情況下,促使Spotify選擇直接上市的重要原因是2016年Spotify通過發行可轉換債券募集到10億美元。根據協議,如果Spotify IPO被推遲,這些債券將轉換為股票。

無論如何,Spotify成功上市為眾多還未上市的獨角獸演示了上市的另一種形式:創始人、管理層股份可以不被發行新股所稀釋,員工所持股票期權可以快速兌現,財務投資者可以避開「鎖定期」完成退出。對於那些現金流充沛、知名度足夠高的獨角獸來說,直接上市未嘗不是一條新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看書變聽書,日本神器幫助閱讀障礙者將文字轉語音
「香氣博覽」獲千萬元Pre-A輪融資,小眾香水品牌的故事如何講好?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