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摩拜姓王,王興的王

摩拜姓王,王興的王

來源:億歐網(ID:i-yiou)

作者:王雙,億歐專欄作者

億歐消息,據新京報報道,4月3日晚間,摩拜召開股東會議表決通過美團收購案,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美團以35%美團股權、65%的現金收購摩拜單車,其中3.2億美元作為未來流動性補充,A、B輪投資人及創始團隊以7.5億美金現金出局。該消息顯示,傳言有意入股摩拜的滴滴最終雙方未能達成一致。

據第一財經信息,在股東大會上摩拜CEO王曉峰最後發表一番感言,他稱,「稍微讓我有點欣慰的是,團隊和公司還沒有把大家的錢虧光,還有點小的收益。」他對在場的投資機構們回顧了摩拜的幾個特徵:一是中國式的創新,真正滿足了廣大老百姓的需求,二是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形象,獲得了國際上的關注,三是摩拜其實有機會成為國際化的公司。

他坦言,團隊也犯了很多錯誤,自己的態度其實一直都是堅持公司獨立發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在中國創業公司永遠繞不開各種巨頭。「好多股東也糾結問我的意見,坦率說如果公司獨立發展有著非常大的機會,也有挑戰,但是我沒辦法……我相信投資機構有自己的業務判斷。」

「規則就是規則,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這個決定,希望大家不要後悔。」王曉峰在最後說。他同時表示無論大家未來是否是摩拜的股東,希望大家繼續支持摩拜,支持這一品牌。

此前摩拜被收購的傳言就有很多版本。4月3日據藍鯨財經報道,美團和摩拜已於近日達成收購協議。摩拜將以37億美元的總價出售給美團,包括27億美元的實際作價(12億美元現金及15億美元股權)和10億美元的債務。雙方最快將於本周內正式宣布。

隨後《財新》又爆出,稱近日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的牽線之下,美團點評正式談妥投資入股摩拜單車事宜,且投資股權占較大。

緊接著36氪發出消息稱已證實摩拜以37億美元總價出售給美團,包括27億美元的實際作價及10億美元債務一事屬實,此次交易的撮合方正是華興資本。

此外,還有消息稱軟銀和滴滴欲10億美元投資摩拜,估值45億美元。消息顯示,摩拜單車將於今天召開股東會討論該議題。但隨後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滴滴官方否認了滴滴與軟銀參與競購摩拜的傳言。

就在圈內針對該事件產生熱議之時,《中國企業家雜誌》有消息稱,一位投資人透露,真實情況是滴滴與軟銀、美團兩方都給了摩拜offer,但是摩拜還沒有最終決定,今晚將召開股東會討論此事。該投資人還表示,雙方給出的offer細節差距較大。滴滴和軟銀一方開出的條件是,以45億美元估值和現金的方式投資摩拜,兩家共計持股20%。美團則是以現金+股票的形式投資摩拜,估值還未確定,但不是外界傳聞的37億美金。上一輪融資後,摩拜的估值是34.5億美元。

由此可見,美團收購摩拜的事件已被推上了風口浪尖,最終對整個出行市場格局也產生巨大影響。

雖面臨財務危機,仍頻頻布局新領域

摩拜成立於2015年1月,已入住美團、微信平台。截至目前已完成12輪融資,其中騰訊是最大機構股東,融資頻次較頻繁。

雖然自成立以來頻繁融資,但其資金方面仍舊緊張,財務狀況不甚樂觀。據摩拜內部財報顯示,2017年12月,摩拜的用戶存款達98.29億元,億歐認為這是用戶的單車押金。此外,摩拜12月份的供應商欠款為10.01億元,用戶預存款6.23億元。可以推算,摩拜單月折舊2.8億,相當於900萬輛車,每月折舊攤銷31元,那麼若一輛車攤銷36個月,差不多就是1000元每輛。

從摩拜2017年12月份損益表中可以看出,當月摩拜收入僅1.1億元人民幣,去掉5.65億銷售成本、1.46億管理支出以及0.8億減值損失,最後凈利潤為虧損6.81億元人民幣。另外按照表中每個月減值損失8000萬,按1000塊一輛單車,每個月有8萬量車壞掉。

此外,在今年1月份摩拜日訂單不足1000萬單,按照摩拜投放的900萬輛單車計算,平均每天每車只有一單。億歐智庫研究院院長由天宇認為,隨著摩拜單車投放量的增加,其邊際成本並沒有下降。如果摩拜的折舊攤銷費用是平均攤下來算的,那麼摩拜每個月的折舊和運營費用幾乎固定,只有收入達到6億元以上才能使凈利潤為正。而要提高收入就要從用戶端提高每單價格,價格提高後剩下真正有需求的用戶,共享單車盈利就要在其中找到平衡的收益點。

雖然面臨著財務問題,摩拜在出行市場的動作卻仍很活躍,相繼完善了在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領域的布局。據公開信息顯示,去年9月,摩拜接入首汽的網約車服務;10月,宣布與嘀嗒拼車達成合作並加入了摩拜網約車功能;11月,與貴州新特電動汽車聯手進軍共享汽車;今年1月份,又推出了共享電單車。

共享單車背後阿里與騰訊的博弈

雖然此前有消息傳摩拜和ofo要合併,但是很快傳言被粉碎,關於行業合併的問題,ofo小黃車創始人兼CEO戴威此前曾表示,很多公司都在競爭中發展很好,共享單車行業合併的概率小,合併的動機沒有那麼大。可見共享單車兩大巨頭非但不會合併,反而會競爭越演越烈。

就在3月13日,ofo宣布完成了8.66億美元E2-1輪融資,由阿里領投,阿里在ofo的話語權越來越大。可以看出,摩拜與ofo競爭的背後則是兩大互聯網巨頭騰訊和阿里之間的競爭。

從投資關係看,阿里和騰訊分別投資了ofo和摩拜。同時,兩家互聯網巨頭又投資了滴滴和美團,而滴滴和美團也分別投資了ofo和摩拜。總體來看,阿里布局了ofo,騰訊則布局了摩拜。

朱嘯虎曾算過一筆賬,「共享單車市場對標的是公交車,在中國,每天的公交車出行是3.5億次,現在兩家共享單車每天的騎行數據加在一起是5000萬次。三年後,共享單車每天至少是1億~2億次的騎行,這是很有可能的。全球來看,沒有一個交易平台每天能有這樣的交易量。」可見共享單車市場的巨大紅利,難免互聯網巨頭相繼進入。

阿里在2017年7月入局共享單車市場並不斷加大布局,ofo最近四次融資均由阿里領投。此外,去年12月,阿里還參與投資了哈羅單車。而去年10月份,哈羅單車與永安行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併,背後推動者也是螞蟻金服。阿里入局雖然較晚,但發力迅猛。

反觀騰訊,目前也是參與的摩拜的四輪投資,成為摩拜第一大機構股東。而以騰訊為重要股東的滴滴也投資了ofo。同時,在摩拜的背後,還有美團,美團與阿里不和也是眾所周知的了。

2017年下半年,馬雲和馬化騰曾公開喊話。烏鎮互聯網大會期間,馬雲對媒體表示,「我們做任何的兼并、合作都要思考對行業的貢獻,不能為了壟斷、為了早點收錢而做。」在哈羅單車獲得螞蟻金服投資後,馬化騰則在朋友圈留言,「被當做支付的推廣工具了,可憐了其餘小股東被鎖死。」

而此次美團收購摩拜,對騰訊來說或許是喜聞樂見的。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

(推薦人/霜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互聯網周刊 的精彩文章:

2018智慧農業平台 TOP30
把我們搭成人類的階梯,通向遙遠的星辰

TAG:互聯網周刊 |